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党建论文,特征论文,体系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党建思想不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观点,而且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江泽民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阶级基础、领导干部等角度对党的建设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涵盖了新时期党建的所有主要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一、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我们知道,所谓科学体系(理论体系)是指围绕根本问题而结成的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有根有据的真理体系,是一种学说的概念、范畴、规律、理论的系统。而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属性。江泽民党建的思想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形成了一个高度严整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不是事先设定的,而是以江泽民率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扩展、深化和提炼的结果。
江泽民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集中表现在着力解决党的建设根本问题的思想、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江泽民集中思考的根本问题,也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研究对象。江泽民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就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而结成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的概念、范畴、规律和理论的系统。
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党的建设纲领理论、党的三大支柱建设理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和党建的原则方针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整体性表现在,它紧紧围绕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回答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战略目标、根本要求、主要任务、关键问题及具体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修订了在社会历史条件发生新变化下的新党章。
二、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层次性
江泽民的党建思想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其整体性,但其中各个部分的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他们还具有内在层次性。研究分析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层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这一思想精髓时又加以发展,加入“与时俱进”。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江泽民党建思想理论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江泽民继承邓小平理论而来,也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与时俱进”是在不断的新实践中总结而来,“与时俱进”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体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也不可能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此,“与时俱进”以发展的世界观,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成为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它们象一根红线贯穿在江泽民关于党建的所有论述中,贯穿在他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的党建实践中,也贯穿在江泽民党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从担任总书记后对党的领导及建设问题上出现的混乱作的一系列正本清源的工作,亲自部署党建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到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旗帜的确立;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作风建设的顺利推动,到七一讲话关于两个纲领的统一和党员吸收标准的新概括,以及提出以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和解决党建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根红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仅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2.理论基石层次。
理论基石是指某个科学体系或理论学说赖以成立的最基本的理论,是具有最高层次和宏观覆盖力的,能统摄整个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集中体现在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上。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探索所形成的最普遍的理论即“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成为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的理论基石。
“三个代表”的思想既揭示了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价值目标,又强调了在现阶段共产党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导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根本任务;既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又隐含着怎样建设这个党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等重大问题,具有最大的宏观覆盖力和最大的普适性,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理论,是江泽民关于党建所有思想的灵魂,从而成为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3.范畴体系层次。
江泽民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就构成了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的范畴体系。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关系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先进性的概念贯穿江泽民的整个党建思想,并居于核心地位。江泽民提出一系列党建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基本范畴有“继承与创新”、“制度与体制”、“民主与集中”、“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两大转变”、“两大历史性课题”、“两个先锋队”等等。这些范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的党建事业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网络纽结。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的基本框架。它逐步表明了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成熟,标志着党对自身建设问题本质认识的深化和自觉性的增强。
4.基本观点层次。
江泽民在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的具体的思考答案,这些答案构成了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包括:对新时期亡党失政可能性的警觉和忧患意识;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新世纪党的执政之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执政党的思想指南;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权力监督,牢固执政反腐的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做出“执政为民”的本质概括;从现时代出发,深化研究执政党建设规律;将从严治党与有序治国紧密结合,促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使命;注重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倡导不断创新的执政思路;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发出提高执政能力的号召等等。
(1)对新时期亡党失政可能性的警觉和忧患意识,表明了江泽民对共产党在新时期有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但不能以老党、大党自居,党的执政地位还不足以高枕无忧。“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是江泽民结合党面临的全新形势、将要应对的严峻挑战以及总结国外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克服一些党员对执政基础盲目乐观的重要依据,对重新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敲响了警钟。这一点,是理解江泽民为什么着重关注党的建设的重要视角。
(2)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新时期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奠定新世纪党的执政之基。这一思想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本质提炼和历史概括,揭示了前进的共产党追随时代步伐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共产党执政的建设功能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解决党的建设中其它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执政党的思想指南,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理论建设是衡量政党成熟的标尺,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江泽民重申了“老祖宗不能丢”的原则,但更着重强调了理论的与时俱进的问题,提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重要观点,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体系对全党的指导地位,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党的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贯彻执行的主要“物质力量”,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中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组织保证。
(5)加强权力监督,牢固树立执政反腐的信念。腐败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严重危害执政党。江泽民对这一点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本质,牢固树立执政反腐的信念,作好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争最大限度地遏制和根除一切腐败现象。
(6)坚持党的宗旨,做出“执政为民”的本质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始终不渝的宗旨,江泽民将其提升到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加以认识,作了“执政为民”的新概括,反映了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江泽民所一贯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7)从现时代出发,深化研究执政党建设规律。现时代共产党执政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之以往有重大变动,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这就要求共产党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善于通过总结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国内外共产党执政多年的历史经验,江泽民提出要研究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并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建立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之上,力争融会贯通,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8)将从严治党与有序治国紧密结合,促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认识执政党的建设,本身就反映了党对自身建设认识上的深化。江泽民阐明了治理好党是治理好国家的前提,对从严治党和有序治国的途径作了概括,提出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并举,将两者统一于法治化的同一轨道。
(9)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使命。执政的目的是要兴国,兴国离不开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负责任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神圣责任。
(10)注重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倡导不断创新的执政思路。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体现了江泽民执政思路中对“与时俱进”和“创新”的理解。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式方法应随着新情况的变化而改进,它不完全是旧的成功的经验,还应包括新发展、新创造。创新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显示了崭新的执政思路。
(11)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发出提高执政能力的号召。执政职能能否顺利履行,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突飞猛进的新形势要求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江泽民顺应潮流,提出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对执政能力的内涵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为党建定下了具体标准。按照这个要求建设党,中国共产党将战无不胜。
以上这些基本观点从根本上说明了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搞好党的建设所需要的历史定位、基本思路、根本任务、思想指南、依靠力量、根本宗旨、关键问题以及原则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展开,是对“怎样建设党”问题的系统解答,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5.实践纲领层次。
把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发挥出指导实践的功能,就具体化为党建的基本纲领、党建的主要任务。实践性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最突出的表征。党建的基本纲领是江泽民总结我们党成立8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党建的主要任务是党建的基本纲领在思想理论、政治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展开,既是来源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社会实践,又指导了党建实践的发展,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实践功能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得以形成、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哲学基础;“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石,是最核心的理论;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先进性”的核心概念和几对基本范畴,体现了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表明了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逐步成熟;党的忧患意识观点、执政之基的观点、理论建设的观点、组织建设的观点、执政反腐的观点、执政为民的观点、治党治国相结合的观点等等是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总体阐释、系统解答,它表明了江泽民党建思想体系的成熟与完善。党建的基本纲领、党建的主要任务是江泽民党建思想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最高层次的中间环节,是江泽民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实践纲领。上述五大层次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呈现出从抽象到具体的层层递进关系,反映出江泽民党建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