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_自由贸易区论文

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_自由贸易区论文

建立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澳大利亚论文,中国论文,建议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渐重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作用,继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协商之中。本文目的是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对中澳两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影响分析

1.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对中澳两国生产的影响

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后,中澳两国产业部门将朝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方向调整。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后,澳大利亚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小麦、谷物、油料作物和糖等)和畜产品(如牛羊类、猪禽类、羊毛)的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见表1)。相对于澳大利亚,中国在这些产品上不具有优势,产量下降。如果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加工食品)的出口不受澳大利亚SPS等非贸易壁垒制约,这些部门的产出会有所提高。在非农产业部门,中国的纺织服装部门增长最快,增长0.52%,纺织服装部门的快速增长拉动对国内棉花的需求,促进棉花产出增加0.47%。中国对澳大利亚纺织服装出口的增加使得澳大利亚纺织服装部门的产出减少,导致澳大利亚棉花的生产减少1.07%。

表1 相对于基准方案,在2010年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两国产出的影响

部门澳大利亚

中国

小麦  0.16

-0.17

谷物  0.84

-0.10

油料作物

  1.33

-0.06

水果蔬菜

 -0.51

0.02

4.36

-1.22

棉花 -1.07

0.47

其它作物

 -0.10

-0.02

牛羊类 0.51

-0.29

猪禽类 4.78

-0.03

羊毛  3.53

-0.23

矿产资源

 -0.12

0.00

水产品 0.07

0.00

奶制品 0.45

-0.49

加工食品

  0.03

0.03

纺织服装

 -5.98

0.52

重工业产品

-0.14

-0.08

轻工业产品

0.54

-0.05

金属制品

  0.94

-0.18

服务业-0.03

0.00

资料来源:GTAP模拟结果。

2.对生产要素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后,澳大利亚国民收入提高0.21%,澳大利亚国民收入的提高来源于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但农业部门的贡献要大于工业部门,是工业部门的2倍。中国的国民收入提高0.1%,增加值全部来自工业部门,而农业部门受到一定的冲击,产值有所下降。

澳大利亚农业部门产出的快速增长,会增加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初级生产要素的需求,因为土地和非熟练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土地和非熟练劳动力的价格上升幅度更大。中国农业部门产出减少,工业部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土地的实际价格下降,劳动力的价格上升。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后,澳大利亚初级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中国,澳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会有所上升。

3.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

建成中澳自由贸易区后,有利于中澳两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其福利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消费者将从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中得到一定的福利改进,而澳大利亚消费者将从较低的加工产品中得到一定的福利改进。同时,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因为取消两国间的进出口关税,所以两国间出口产品在对方市场上的价格降低,对其他国家的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对这些国家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其负面影响的幅度与中国、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贸易结构,以及产品间的替代弹性有关。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具有明显的经济互补性,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故世界总福利还是有所提高。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中澳两国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如果中澳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将有利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发挥,提高两国的福利。从总体上讲,澳大利亚的工业和农业部门都将受益,其中农业部门所获得的利益要大于工业部门。中国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受益,农业部门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如果中国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加强中澳两国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降低澳大利亚动植物加以标准(SPS)等非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的产出将有所增加。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中国应建立农业生产的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内部的调整

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虽然整体上对中国是正面影响,但仍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冲击。对受影响较严重的农产品,可以考虑逐步放开,另外,应建立农业生产的补偿机制,以促进农民种植结构的调整。

2.充分发挥中国在部分农产品上的优势

中国在某些具有劳动密集性的农业作物生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譬如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等。我们应加强对这些产品的技术与资金投入,并按照国际标注进行生产,以扩大这些产品的出口。

3.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农民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非农就业机会

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中国纺织服装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将因澳大利亚市场的扩大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支持力度,取消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限制,培育和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非农部门。

4.在贸易谈判中,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更有利的贸易条件

虽然澳大利亚的进口关税较低,但其动植物检疫标准等非关税标准很严格,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极为不利。在中澳两国自由区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中国农产品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可能性,与澳方就非关税壁垒等问题进行磋商,争取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标签:;  ;  ;  ;  

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