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论文

欣赏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论文

欣赏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林丽雅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评价有其侧重点和难于操作的问题,如何选择体现学科特点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一线教师需要探索解决的实际问题。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的教研组采取欣赏性评价方式,借助表现性活动,提供切实的评价证据;创设多方位评价空间,设计口试评价表的可调性项目,找准学生的优势素质;实行多元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欣赏性评价能做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欣赏性评价;口试;学生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不单纯是让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系统地、有步骤地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据此判断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

一、欣赏性评价的定义及特点

欣赏性评价是发现学生特质与优势的评价,它不以先在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实际素质为基础来建构评价指标与标准,力求最大化学生的优势,鼓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学评价都是以测试为主,其目的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鉴定,其内容更多的是知识性的,即鉴定学生是否掌握某种知识,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要求或者达到何种水平。既然是鉴定性的评价,那么在评价之前,评价者就应制定好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将学生的测试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就能知道学生所达到的水平。所以,概言之,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查找并发现学生的缺陷,判断学生的发展水平与标准之间的差距。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耕翻深度对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在耕种中要加强对土壤耕种的管理,做好耕翻管理。根系的发展对于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根系的发展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深度耕翻让土壤变得更加深厚,其活土层最好在30-40 cm,保障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翻耕时需要逐年深耕,可以有效防止在翻耕层中会出现过多的生土。

二、欣赏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如何实施欣赏性这一评价方法,将之切实应用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评价中,笔者所在的教研组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采取口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期最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达到学科的评价目的。所谓口试,即由教师制定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现场口头阐述或表演,再由评价者进行打分,最后得出评价结果。

“宇晴这个小南蛮丫头,也不知道留一壶酒、一盘驴肉给我们两个老家伙,她说宇轩也在黄梁驿里,也没见他露个脸儿。唉!在大榆树上冻了半夜,还得回谷去找思邈大哥讨酒喝。”

(一)借助表现性活动,提供切实的评价证据

表现性活动是教师提供平台让孩子们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直接思考,教师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的过程。[1]我们所采取的口试正是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设定一定的任务由学生当场进行描述或者表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相较于传统的知识测验,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直观,也更加及时有效,更能把课堂学习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表现性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建构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经过我们的多次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常用的几种考核方式。

2.在“作品创作”中欣赏评价

情境模拟表演,是由教师设定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或者任务,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情境模拟下,学生的当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览无遗,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很好的一个考验。与此同时,由于模拟的是真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所以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为了更直接的展示学生的表现能力,在口试过程中,我们允许学生提供自己的作品,比如手工作品,美术作品,文学作品等,以起到印证作用。这类测验更加考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敢于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动手实践等多元素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此类测验可以检测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1.在“主题演说”中欣赏评价

Q陈老师,您好!家有女宝3周岁11个月,小班。我曾经因为认字过程中她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认字不理想而发过火,造成孩子现在对学习认字特别没兴趣,她常很轻声地但带有情绪地,扭捏地或者直接说“妈妈告诉我”来应付,我该怎么做让她重新产生兴趣?

3.在“情境模拟”中欣赏评价

主题演说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即口头表述。学生围绕一定的观点展开阐述,这类测验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要与他人对话,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二)采取多方位评价,找准学生的优势素质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评价不应该用既定的指标体系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而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优势潜能、个性素质。比如有些学生在口头表达时逻辑思维不强,但自信大方,敢于表达,学生的优势在口试过程中就能够显示出来。所以在设计口试评价表的项目上,我们力求从多方位来考察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掌握,从中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优势,以鼓励不同潜质的学生共同不断的进步。

其中,Tr(·)表示矩阵的迹,C为极化散射矢量s的多视协方差矩阵,Σ为散射矢量s统计平均后的协方差矩阵,也就是多视协方差矩阵C的统计平均,Σ可以表示为[16]:

(三)实行多元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感受不到参与的快乐。而教师在长久的教学中容易带有主观色彩,给学生定性,不能很好的发现学生的优势。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在口试过程中,我们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不同人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欣赏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的客观公正。

三、结语

欣赏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口试中的运用与实施,突显出欣赏性评价重视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其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借助表现性活动,创设多样化的符合学科特点及学生个性发挥的评价空间,拓宽了欣赏性评价的维度与研究策略。实行多元评价方式,体现了课程教学营造民主与公平性,力求培育学生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发现同学的优点,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良好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王亚珍.《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J].中国德育,2015(08).

标签:;  ;  ;  ;  

欣赏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