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邱芬明

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邱芬明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构造趋向于复杂化发展,也开始强调市政道路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由于受到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进而导致道路工程的质量不尽人意。文章针对某市政道路的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路面工程;施工;接缝处理

1.工程概况

珠海科技创新海岸(北围)A区市政道路工程二期工程二标段,位于珠海科技创新海岸(北围)A区市政道路工程二期工程西北侧,项目西邻广澳高速珠海支线珠海入口检查站,东临城市轨道珠海北站,距离珠海市区中心约20公里,港湾大道直通珠海市区,交通方便。

2.路面基层的施工关键技术

本工程路面基层为新建道路路面基层,道路基层根据路面性质及等级的不同分为三种形式

2.1施工准备

(1)路基验收。基层摊铺前按规范要求对土路床进行验收,凡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

(2)测量放样

恢复路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在对应断面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2.2施工放样

(1)恢复中心线,每10m设标桩,桩上划出底基层、基层设计标高和松铺的厚度。

(2)中心线两侧按路面设计图设置标桩,在标桩上划出底基层、基层设计标高和松铺厚度。

2.3拌和与运输

(1)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

(2)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合格后即按要求加料拌和,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运输混合料的车辆应根据需要配置并注意装载均匀,及时将混合料运至现场。

(4)集中拌和注意事项:

粒料的最大尺寸应符合规定,配料准确,混合料的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比最佳值大1%左右),混合料拌和均匀。

2.4混合料摊铺

(1)混合料采用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摊铺。

(2)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送到铺筑现场,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同。

(3)根据松铺系数,严格控制卸料距离。摊铺时由专人指挥卸料,避免料多或不够。

(4)水泥稳定碎石层分层次摊铺,每层厚度保持均匀,压实后平整,人行道的4%水泥稳定基层一次型摊铺。

(5)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2.5 碾压

(1)混合料的碾压程序应按试验路段确认的方法施工。整型后,立即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应控制车速,由两侧向路中、由低向高碾压,直到达到所需的压实度。

在碾压过程中,基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层水蒸发较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如在碾压过程中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2)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3)先摊铺底基层混合料并碾压密实,底基层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将底基层表面拉毛后再摊铺基层。

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2.6横缝的处理

(1)用人工将末端混合料整型,横缝必须垂直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2)第二天重新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后,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2.7纵缝处理

(1)尽量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

(2)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石屑稳定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3.道路侧、平石安装

3.主要施工方法

(1)测放道路中线和高程,按设计边线引出侧、平石、缘石边桩,直线部分桩距为10~15m,曲线部分为5~10m,路口转弯弧位为1~5m,在边桩测放侧平石的高程。

(2)侧石安装

先检查侧石的质量,合格的方可采用。侧石铺筑前先挂线,在稳定层上浇筑侧石底座砼,砼找平后安砌侧石,安砌时卧底砂浆虚厚2cm,内侧上角挂线,让线5cm,缝宽1cm。经校核边线及高程无误后,勾缝并浇侧石后背砼,并用振棒振捣至密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安砌时卧底砂浆虚厚2cm,内侧上角挂线,让线5cm,缝宽1cm。经校核边线及高程无误后,向前施工。

(3)平石安装

按设计标高浇筑平石底座混凝土,平石按路面横坡斜向侧石,进水口两侧的平石稍为倾向进水口以利排水。

(4)铺砌后淋水养护三天。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选择拌和场地→备料和混合料配比调整→测量放样;→基层检验和整修→支立模板和安设钢筋(拉杆和传力杆)→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摊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提浆、刮平→机械抹平→)机械抹光→表面制毛→拆模→机械锯缝→填缝→养护→沥青面层施工。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材料准备及质量检查,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基层的检验与整修等项工作。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本工程道路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4.1基层检验

基层的宽度、路拱与标高、表面平整度、厚度和压实度等,均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有不符之处,应予整修。在工程实践中,要求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使其不出现车槽。如有损坏应在浇筑混凝土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4.2测量放样

首先应根据设计图纸放出中心线及边线,设置胀缝、缩缝、曲线起迄占和纵坡转折点等桩位,同时根据放好的中心线及边线,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纸的混凝土分块线。要求分块线距窨井盖及其它公用事业检查井盖的边线保持至少1cm的距离,否则应移动分块线的位置。放样时为了保证曲线地段中线内外侧车道混凝土块有较合理的划分,必须保持横向分块线与路中心线垂直。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包括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4.3安设模板

基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模板宜采作钢模,长度3~4m,接头处应有牢固拼装配件,装拆应简易。模板高度应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板顶面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平并充分夯实。无钢模时,也可采用木模,但厚度宜在5cm以上。

模板安装完毕后,宜再检查一次模板相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高差大于3mm或有错位和不平整的模板应拆去重新安装。如果正确,则在内侧面均匀涂刷一薄层油或沥青,以便拆模。

4.4 混凝土运输

本工程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出料后,送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做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若时间超过限值,或者在夏天铺筑路面时,宜使用缓凝剂。

装运混凝土拌和物的过程中,还不应漏浆,并应防止离析。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cm。当有明显离析时,应在铺筑时重新拌匀。运送用的车箱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5.接缝施工

接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接缝施工质量不高,会引起板的各种损坏,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因此,应特别认真地做好接缝施工。

5.1纵缝

小型机具施工时,按一个车道的宽度(3.75~4.5m)一次施工,纵向施工缝一般采用平缝加拉杆或企口缝加拉杆的形式。但在道口等特殊部位,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板宽度可能会大于4.5m,这就需要设纵向缩(假)缝。纵向假缝一般亦应设置拉杆。

纵向施工缝拉杆可采用三种方式设置。第一种是在模板上设孔,立模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拉杆穿在孔内,这种方式缺点是拆模板较困难。第二种是把拉杆弯成直角形,立模后用铁丝将其一半绑在模板上,另一半浇在混凝土内,拆模后将露在已浇筑混凝土侧面上的拉杆弯直。第三种方式是采用带螺栓的拉杆,一半拉杆用支架固定在基层上,拆模后另一半带螺栓接头的拉杆同埋在已浇筑混凝土内的半根拉杆相接。

纵向缩(假)缝施工应预先将拉杆采用门型式固定在基层上,或用拉杆置放机在施工时置入。假缝顶面缝槽用切缝机切缝,缝宽为3~8mm,深为1/4~1/5板厚,使混凝土在收缩时能从此缝向下规则开裂,防止因切缝深度不足引起不规则裂缝。

5.2横缝

(1)缩缝

横向缩缝可采用在混凝土凝结后(碎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6.2~12.0Mpa,砾石混凝土达到9.0~12.0MPa)钮切或在混凝土铺筑时压缝的方式修筑。压缝法施工方法是:当混凝土混合料做面后,应立即用振动压缝刀压缝。当压至规定深度时,应提出压缝刀,用原浆修平缝槽,严禁另外调浆。然后,应放入铁制或木制嵌条,再次修平缝槽,待混凝土混合料初凝前泌水后,取出嵌条,形成缝槽。由于切缝可以得到质量比压缝好的缩缝,因此,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必须采用切缝法。其施工工艺为:

①切缝前应检查电源、水源及切缝机组试运转的情况,切缝机刀片应与机身中心线成90°角,并应与切缝线在同一直线上。②开始切缝前,应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切割时应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停止切缝时,应先关闭旋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上,停止运转。③切缝时刀片冷却用水的压力不应低于 0.2Mpa。同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④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即可进行切割,当气温突变时,应适当提早切缝时间,或每隔20~40m先割一条缝,以防因温度应力产生不规则裂缝。应严禁一条缝分两次切割的操作方法。⑤切缝后,应尽快灌注填缝料。这里应指出的是,切割时间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切得过早,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会引起粗集从砂浆中脱落,而不能切出整齐的缝。切得过迟,则混凝土由于温度下降和水分减少而产生的收缩因板长而受阻,导致收缩应力超出其抗拉强度而在非预定位置出现早期裂缝。合适的切割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而收缩应力并未超出其强度的范围内时。它随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集料类型、水泥类型和含量、水灰比等),施工时的气候等因素而变化。施工技术人员须依据经验并进行试切后决定。下表为大致的切缝时间范围。

6.结束语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系着整个城市的交通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大部分的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保证其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员工培训,使得施工人员更加清晰的了解工作的重点,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论文作者:邱芬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邱芬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