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又是学生求知欲生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措施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但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而且使学生从心理层面上想学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兴趣 数学教学 有效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儿童来说,兴趣是儿童集中于某个对象,并对其产生特定感情的心理状态,它既是儿童认识的需要,也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以发展思维为核心、启迪思维为手段,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为目的,注意发掘教材潜在的智力因素,凭借教学知识固有的“逻辑魅力”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里面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是对实际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总结。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到数学的这一特性,并将这一性质将小学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发现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小数的认知和加减法》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在家里会不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到会的,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假如在某一个周末,妈妈给你30元钱,让你帮她买一袋洗衣粉,一袋洗衣粉的价格是10.9元,买一斤香蕉,价格为3.9元,还有两袋牛奶,每袋牛奶的价格是2.5元,请问妈妈给你的30元钱够不够买这些东西呢?如果够的话,还会剩下多少钱呢?如果不够的话,还需要补交多少钱才够呢?”教师设置的这种题目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生活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生活技能。
二、启发式教学,课堂知识联系实际
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基础性和应用性是其较为明显的两个特点。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应忽视这一特点。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转化者的教师应该注意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双方的特点,在教学中将数学概念生活化,结合实际,避免填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先是在课堂中给出表格列出百分数,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笑笑家这天的膳食合理吗?”通过一个小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然后再进一步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如果能够直观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的多少,应选用什么统计图?”同时列出几种不同的统计图。并在此时启发学生:“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的多少,那么能不能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折线统计图行不行?那么,哪一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然后给出扇形统计图,正式开始本章的教学,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讲授,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把扇形统计图和之前学过的几种统计图进行比较,得到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比较各部分量的相对大小的优点。
三、通过多元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除了为学生开展课外实践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把数学知识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同时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还能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小学阶段的数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型的交流互动活动,比如像“轴对称图形设计展览馆”、“交通与数学研讨会”、“数学与环境交流会”以及“数学与科技交流会”等,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交流互动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数学知识的积累,提升数学综合能力。而另一种形式则是竞技性教学活动,为学生组织开展比如像“乘除法计算大赛”、“分数混合运算”、“小数除法擂台赛”等竞争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竞争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培保持学生学习时高度的热情,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通过组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学生只是一味地坐在教室中被动学习知识难免会让学生无精打采,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学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课堂之外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亲身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此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
比如在进行《比例》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时间到操场上计算出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在进行《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或者是在家中找出关于轴对称的图形,并且通过手机或者照相机记录下来,等上课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欲望,将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有效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数学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倩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17,(05)。
[2]向文华 关于激发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6,(10)。
[3]谢立明 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7,(48)。
论文作者:罗艳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统计图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