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实践是一切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知识获取的途径,实践也是科学发明的必经之路,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一再倡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我国大力提高人口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变化角度,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实践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也就不可能有实践的成功,也就没有实践的彻底性。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呢?要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其乐融融的实践境界。比如,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进行有趣的实践:设计大楼的工程师在设计好了以后就能知道所铺地面的面积以及所用的瓷砖,哪位同学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去实践。“学校会议室要铺瓷砖,请同学们算出所铺地面的面积,再到市场上了解一下不同规格和价格的瓷砖,帮学校进行预算,要用多少瓷砖,多少钱。看哪位能拿出最好的预算方案。”
另外,可举办知识竞赛活动、板报、手抄报制作、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率先垂范,诱发学生实践的欲望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细心观察,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率先垂范,可诱发学生实践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给学生讲《小型雕塑·粉笔雕》时,首先在讲了进行粉笔雕的方法之后,把自己用粉笔雕出的人、花瓶、小汽车、轮船、塔等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这些作品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他们个个都想雕出一件精美的作品。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同学们用粉笔雕出了许多可爱的作品,有些同学还用肥皂、萝卜、洋芋等材料雕出了作品,并且还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积极的实践欲望下,主动参与了实践活动,达到了学习知识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 “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 “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明了方向。
我们的身旁到处都充满知识,所学的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把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如在学生学了写信之后,让学生给我写一封信,并且通过邮局给我寄来,内容可写对老师的看法,也可写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把老师作为朋友告诉自己的心里话……老师也通过邮局给学生寄回信。一位名叫白崇燕的女同学在信中这样写道:“老师,我没办法上学了,我父亲他打我,说我在班上与男同学谈对象。其实我没有谈对象,只不过是与同学说说话,讨论一些作业题,也不知是哪个同学在庄子上说我在谈对象,父亲听到后就打我,我怎样解释他都不听,我该怎么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学校校长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家访,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困惑。这种实践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操作参加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还便于师生交流,可谓一石三鸟。
四、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小学教育中无论各学科都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如数学中的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分一分、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自然中的做一做、采标本;语文教学中的让学生种上豆子写观察日记;劳动技术中的缝沙包、学做饭、剪窗花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应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环境,留给学生实践的天地,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到最高境界,就能培养好学生的实践能力。
论文作者:彭正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实践能力论文; 行知论文; 老师论文; 粉笔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