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 探索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60例输血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输血
对于输血患者而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输血不良反应,而输血反应在临床上又称之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若未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输血患者而言,选择一项合理、安全的输血方式显得尤其重要[1]。此外,输血是提高患者血容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主要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6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组)和对照组(常规红细胞悬液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2±6.25)岁;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02±6.5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输血方式: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首先可进行常规配血操作,随后便进行悬浮红细胞悬液的输注。而观察组则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且在输血前30分钟测量一次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同时在患者输液中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两组输血患者经不同输血方式后表明,观察组输血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血液制品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成分输血也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白细胞在离开人体24 h 内,正常的免疫功能会消失,对受体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强[2]。对于耐受性相对较差、长期贫血、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而言,输注白细胞含量较高的血液制品会限制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输血后不良反应[3]。
输血不良反应是输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发生输血反应的原因是由于输血者被动接受了供血者的I L -1、I L -6、等因子,产生了相斥现象,并且供血者的白细胞进入输血者体内后,受血者体内出现抗体免疫识别[4]。为了降低临床上的输血不良反应,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北美、欧洲已广泛应用。异体不相合的白细胞抗原是诱发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输血过程中,输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免疫抑制现象。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液通过离心、过滤、沉降等方法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及血小板等不良物质,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能够有效降低输血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当输血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后,可降低患者以内N K 细胞活性,增殖CD8 细胞,增强免疫功能,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输血反应发生[6]。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输血患者经不同输血方式后表明,观察组输血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表明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患者其临床效能明显升高;同时,两组患者在经不同输血方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患者能显著降低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
总而言之,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志敏,杨竹,刘微等.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与普通红细胞悬液在消化道出血疾病中输血效果及输血反应的对比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3):85-86.
[2]杜志强,任吉莲,昌燕宗,等. 不同时间去除白细胞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4):4503-4505.
[3]罗自勉,周新伏,李佳元,等."立减递增提速法"冶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919-1921.
[4]李洪兵,陈周,冉柏林等.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92-93.
[5]刘晓洋,李锡兰,曾婀娜. 贮存温度和时间对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滤除效果的影响[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3):209-212.
[6]李铁华.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25-27.
论文作者:陈,瑜,魏,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红细胞论文; 白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