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养模式的创新_自主学习论文

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英语教师论文,模式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新课程体系从2001年开始试点并逐步实施以来,进行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小学教师迎接新课程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这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任务。”(彭钢2001:3)[1]然而,面对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求,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新课程要求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指出:“教师培训的每一个环节、方法、技术、评价以及运作机制等等,存在着培训者观念更新的问题。新世纪呼唤教师培训的理论更新和实践更新。”(2001:65)[2]。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分析研究四川省中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特点、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培训需求等几方面的基础上,探讨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创新模式,并在培训工作中实践与改进,旨在更新培训观念,探讨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新课程培训不断发展,帮助中学英语教师理解和学习新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我省广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素质。

一、从调查研究入手,做好培训准备

(一)我省中学英语教师学历概况分析

怎样进行创新的教师新课程培训、采取什么培训模式和方法进行培训?培训什么内容才适合?我们认为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参培教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合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模式,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为了对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进行整合性研究,我们在培训方案设计前,首先对全省中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概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四川省教育厅2004/2005年度我省各类教育事业综合统计报表数据,全省现有中小学英语教师共计43,840人,其中小学英语教师5,940人,中学英语教师37,900人(初中英语教师27,654人,高中英语教师10,246人)。我省中学英语教师学历情况分布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省中学英语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24%;本科学历的占34.33%;专科学历的占61.49%;另还有少部分教师学历还处于高中,甚至高中毕业以下阶段,离国家教育部要求的中学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规定相差甚远,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才能很好地实施英语新课程。

(二)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需求分析

创新的培训模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根据参培教师的需求来制定和设计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模式的。因为“几乎在所有培训场合,培训者都会面临具有不同需求的参与者。因此,培训者应该使用不同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以满足这些人的不同需求”,“由于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能力,成人在感受自己能够控制学习的进程时往往学得更好;而当他们不得不被放到一个‘被教’的位置,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时,而效果往往不佳。”(陈向明,2003:3)[3]为保证培训模式的科学性,在培训前,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参培教师的需求。首先对来自四川省73个地区226所中学的1000名在职英语教师,就参加英语新课程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我们于2004年12月向他们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设计了总共38个调查项目,回收858份,其中有效问卷674份。在回收的674份问卷中,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

1.对新课程培训目标的认知情况

以上坐标数据显示:培训前对新课程培训目标很明确的参培教师只占8.45%;对培训目标明确、大致明确的占24.9%;而对培训目标新课程只有一点明确的人占60.3%;还有少部分人对培训目标不明确。这说明大部分参培教师对新课程培训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被动地参加培训即可。我们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应首先在帮助参培教师明确培训目标方面进行考虑,即帮助他们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同,这样才能以新的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教师对新课程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是:

新课程 英语新 新教材 怎样应 农村是否

理论学习课标介绍操作法 付高考 适用新课标

人数 241 594626 517 279

比例35.7% 88.1% 92.9%76.7%41.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参培教师对新课程培训内容的需求集中表现在对新课标内容及操作方法的了解。还有76.7%对如何应付高考感兴趣,显示出他们的观念还保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面,对新课程的理念还缺乏了解。另有41.4%的教师对新课标是否适用于农村和贫困地区感到困惑和怀疑,表现出他们对新课程的不同标准还没有真正的领会。我们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应该在帮助参培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方面下功夫。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体现不出新课程理念的意义。

3.教师对新课程培训的方法的期盼是:

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观摩课例讨论交流自主学习

人数

574 141 674 11740

比例

85% 21%100% 17.4%

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参培教师对新课程培训方法的需求主要停留在听专家讲座和观摩课例两方面,表现出较为被动的培训方式。对理论学习不很重视,对讨论交流和自主学习等新的培训方式不了解。创新的培训方式必须让参培教师在培训中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新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培训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变传统的培训观念。

调查分析研究是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基础。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参培教师的实际情况、学历情况、培训需求、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归类,才能确立适合的培训目标、选择合理的内容和方法。

二、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一)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设计

1.设计思路与原则: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要“在研究、试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陈琳,2002:8)[4]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1996:1)[5]“模式,推上,有理论基础,推下,有实践操作,模式介于理论与应用的中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模式能够承上启下。”(1996:8)[5]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应该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我们认为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应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培训内容紧紧围绕英语新课程有关的问题,引导参培者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

2)整合性: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参透,通识性培训中的理论应尽可能地使用具体的学科实例进行阐释;

3)参与性:培训模式充分体现大家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者与参培者的角色发生变化。培训者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参与者的“指导者”“协作者”;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对象”“受训者”成为“参与者”“参培教师”主动参与培训;

4)活动性:参与者不仅进行理论探讨,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根本的变化。

2.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大培训板块:

教师培训模式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在“调查分析”模块的基础上,由“理论引领”“观摩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这四大“过程板块”和一个训后“综合评价”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调查分析数据为四个过程板块提供依据;“理论引领”为“观摩实践”做理论指导;“观摩实践”印证“理论引领”;“合作交流”与“观摩实践”相互渗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互交融;“综合评价”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反馈进行评价与改进,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发展的系统。五个板块形成教师培训模式整体结构,共同发挥作用,产生更大的整体功能。见下列图表:

(二)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程序与实施

1.“理论引领”板块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参培教师平时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直接教学经验,而对新的教育观念、原理等理论学习确实相当欠缺。据调查,当前中学教师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知识结构陈旧,……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差;综合素养欠缺,难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钟启泉 2002:205)[6]新课程培训首先必须针对他们的问题,特别是在理论层面的不足,强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引领”是培训模式的首要板块,操作程序为:专题讲座→提问解疑→师生互动→内化吸收。

讲座是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最好平台,但传统的讲座形式往往难以调动参培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使之处于被动接受境地,不利于内化理论知识。我们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创新了讲座内容和形式。

1)讲座内容:①以菜单形式将讲座内容分两大类(通识性和学科性)提供给参培教师自主选择;②培训方统计选择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安排专题讲座。

2)讲座形式:组织省市内中学优秀英语教师担任导师,与参培教师共同参与理论学习。在讲座中,师生互动,交流对话,达到内化理论知识的目的。

“理论引领”板块的创新之处在于改变了传统讲座形式,通过需求设置菜单式讲座,让参培教师自由选择;创新之二是改变了专家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并实行导师制,这在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使专题讲座有实效。

2.“观摩实践”板块

“‘示范—模仿’是人类社会传递接受经验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也是培训活动中最为常用的模式之一。它是培训者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习这一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来逐步掌握所示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教育部师范司,2001:35)[2]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除了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行为中显现新课程理念。因而“观摩实践”在培训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板块的程序是:定向→观摩→分析→实践。“定向”是指三个定向:内容定向,课例定向,任务定向。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评课,参培教师参与讨论,为后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3.“合作交流”板块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育部,2001:6)[7]。“合作交流”板块的创新之处在于为参培教师搭建参与、交流、合作、讨论的平台,帮助参培教师学会与人相处,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和意见,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培养合作精神。“合作交流”板块的程序是:参与→交流→互助→分享。该板块的条件是“情感沟通”,通过自我介绍等活动增进了解,为交流互助奠定基础。培训者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促进学员相互交流、学习并分享他人观点和经验。

4.“自主学习”板块

“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中被确定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同时又视为注入了时代精神。”自主性学习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策略。(张晖 2001:150)[8]新课程培训不仅要引导教师重视理论学习,更要引导教师掌握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板块是达到该目的的良好途径。采用的程序是:反思→自学→解疑→反馈。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在自学中解疑,在实践中验证得到反馈。自主学习并不排斥专家、导师和同伴的帮助。培训者要为参培教师营造一个彼此关心和帮助的学习氛围,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学习、探索的伙伴。

5.“综合评价”板块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依据教育部师范司提出的评价方法:“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全程评价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一在培训过程中要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开展现场评估”,“在培训结束后,要运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对培训工作进行效果评估。这种评价可以是即时性的、也可以是滞后性的。”(2001:26-28)[2]我们将综合评价板块分为现场评估、即时评估、滞后评估三个阶段,采用的程序是:观察→问卷→总结→改进。

1)现场评估:指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观察、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参培教师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整理、分析、判断现场评估信息,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保证培训活动有效开展。2)即时评估:指培训结束之际,采取填表、总结等方式由参培教师对培训活动的各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培训的总体安排、方案设计、培训方式、后勤管理及参培教师的收获体会等。主要目的是关注培训效果,为培训提供评价依据。3)滞后评估:指培训结束后,参培教师回到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对培训效果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师成长的影响。滞后评估通常采用观察、调查、电话、邮件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跟踪评价,对培训效果评价、改进和完善,也为参培教师的后续研修起指导作用。

三、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施与反馈

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从2003年开始酝酿培训模式,至今已进行了11次各级各类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培训教师共计1400多人。

2003年-2005年各类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一览表:

时间类别人数

2003.6省级初中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 275

2003.9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者国家级研修 48

2004.4省级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师上岗培训 193

2004.5省级初中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后续研修 131

2004.5世行贷款/英国捐款省级初中英语教师新

148

课程培训

2004.7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1期)

50

2005.5省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师上岗培训 220

2005.6省级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研修

80

2005.6世行贷款/英国捐款省级初中英语新课程100

农村教师培训

2005.7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2期)50

2005.11

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省级中学英语教师新 121

课程培训

共计 11次

1416

通过每次培训综合评价各方面的信息反馈,我们对培训模式不断地改进,力图帮助参培教师得到较大的收获。现场评估和即时评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好和较好的参培教师占95%以上,对交流讨论和自主学习这两种新培训方式的认识比培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

好 较好 一般

培训模式 85.8%

10.6% 3.6%0

培训内容 83.2%

12.5% 4.3%0

专家讲座

75%

22.7% 2.3%0

观摩课例 86.4%

10.2% 3.4%0

讨论交流 65.9%

23.9% 10.2%0

自主学习 76.6%

13.4%

10%0

在参培教师的培训总结中,许多人写道:“培训方式打破了传统方式,设计有创意。”“培训目标设置准确到位,符合实际,内容安排适度,我们受益匪浅。”“培训内容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目标具体,内容丰富,富有实效。”“既有理论探讨,又能结合当前英语教学实际。”“帮助我们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教学中走了出来,收获颇丰。”“希望今后能经常参加这类培训。”总之,创新的培训模式获得了参培教师的高度肯定。在培训中通过听专题讲座,与著名专家、导师对话交流,参培教师明确了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和内容,改变了观念,解决了困惑。通过观摩实践,深入试验区中学听课、评课、案例分析,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了感性认识,受到启发,学到了教学新方法。经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为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部分参培教师对培训模式和内容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建立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板块;探讨农村/贫困地区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策略;安排外教培训口语;观摩日常英语课教学;让参培学员自己上示范课,然后专家点评、讨论,以便提高,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培训模式留下了空间。

结语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不断进步。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教师培训模式也要根据不同需求而不断创新。我们就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所作的研究与探索正是基于此目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为教师继续教育作出努力。

标签:;  ;  ;  ;  ;  ;  ;  

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养模式的创新_自主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