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温玉娟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161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入院后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硬化评分、斑块评分和狭窄评分,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高,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呈P>0.05,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可进一步普及和实践。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效果

前言:据有关资料显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提升了糖尿病发生率。若不能采取及时处理措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糖尿病足[1]。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以下肢麻木、酸胀和疼痛为主,部分患者的行动会出现异常,甚至伴有间歇性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需加强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对其病情发展程度及时监测,防止出现截肢。此研究选择我院近1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和健康人员30例,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抽取的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和健康人员30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将所有受检人员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6、14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36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58.76±10.38)岁。参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0、10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35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57.11±10.49)岁。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呈P>0.05,则表示数据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受检人员入院后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设置探头频率,即5.0~12.0MHz。让受检人员保持仰卧位,并将其下肢充分显露,事先对下肢进行扫描,之后竖向扫描病变位置。在此期间,需对受检人员的以下部位严加重视,如: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近心端,同时还包括腘动脉和足背动脉。待上述检查完成后观察血管血流充盈状况,并记录好各项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扫描期间,需确保超声束和血流方向保持一致,完成检查后,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

1.3指标判定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的硬化程度、斑块和狭窄情况进行统计,最后将诊断正确率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狭窄的判定依据:血液流动完全停止,表现出闭塞状,3分;狭窄为中重度,2分;狭窄较轻,1分;正常,0分。硬化的判定依据:动脉部分可见斑块,狭窄较轻,回声较强,2分;动脉内膜未见斑块,增厚显著,1分,正常,0分。斑块的判定依据:弥漫性斑块清晰可见,3分,多发性斑块清晰可见,2分,可见单发性斑块,1分,正常,0分。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诊断正确率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χ2检验,硬化评分、斑块评分和狭窄评分的表现形式以均数±标准差(-x±s)为基准,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结果

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硬化评分、斑块评分和狭窄评分,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高,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呈P>0.05,未产生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硬化、斑块和狭窄,引发狭窄的主要因素与血管壁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出现糖化病变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糖化产物,改变蛋白的同时形成血管狭窄[2]。斑块的形成因素与红细胞、血小板出现沉积存在相关性,其不仅会损伤动脉局部内膜,同时会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临床既往的检查方法以血管造影为主,虽然可以将病变位置充分体现,但是具有昂贵的费用,同时伴有一定的创伤,多数患者不易接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当今临床中广泛应用,且该方法具有多种优势,如:操作便捷、无创和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对患者解剖结构和血管内血流动力学予以监测,可以对病情发展程度予以判定,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与此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数字减影和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使血管病变检测率提升,在从而便于疾病的早期治疗。除此之外,若患者出现狭窄症状,临床特征会表现出血流信号变细、斑块官腔完全消失,一旦出现闭塞时,会建立侧支循环,特征以高速血液流动为主[3]。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血流流变学技术和影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分辨,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针对多种疾病检查检查,且此种操非常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损伤,可重复性较强,因此,在临床中的使用率非常高。

从此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硬化评分、斑块评分和狭窄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差异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另外,从诊断正确率结果来看,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呈P>0.05,未产生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可进一步普及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苏静.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ET、NO检测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121-122.

[2]曾艾,葛肖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34-35.

[3]何明海,杨文翔,刘学彬,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11,23(7):1246-1247.

论文作者:温玉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温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