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中心血战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采用输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以往昭通市一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2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输入悬浮红细胞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输入血浆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再出血事件发生例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再出血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显著(P<0.05);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采用输血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再出血事件的发生,使治疗的安全性水平提高。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输血;再出血
在对肝硬化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胃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患者的出血量普遍较为巨大,经常会导致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破裂,与门脉高压性胃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1]。患者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反复出血,且出血量会进一步大,需要及时对红细胞进行补充,以便能够有效的纠正贫血现象[2]。本文主要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采用输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昭通市一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2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肝硬化病史1-19个月,平均4.7±1.4个月;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2-76岁,平均45.1±6.4岁;消化道出血发病时间1-22小时,平均10.7±7.6小时;肝功能B级25例,肝功能C级16例;治疗组患者肝硬化病史1-16个月,平均4.3±1.9个月;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1-78岁,平均45.3±6.0岁;消化道出血发病时间1-25小时,平均10.2±7.4小时;肝功能B级27例,肝功能C级1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前,均应该安排专门的护士进行输血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将输血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向患者进行介绍,对血型、血压等常规指标情况进行测定,并嘱托患者在输血前和输血期间应该保证睡眠和休息时间充足。对照组:输入悬浮红细胞,每次输血量为3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输入血浆,输入前应该首先进行灭菌消毒处理,每次300mL。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再出血事件发生例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总时间。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后彻底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机体没有出现贫血状态;有效: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后明显减轻,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超过50%,机体没有出现贫血状态;无效: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后没有减轻,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机体出现贫血状态[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 ±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治疗期间再出血事件发生例数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再出血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
2.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为90.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输血治疗计划共实施(5.88±1.53)d,观察组(3.10±0.68)d,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是由于曲张食管胃底静脉发生破裂而最终导致出血,有超过50%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大出血,并伴随出现程度严重的贫血、休克等等并发症,该类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有效的输血治疗。但是在对该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的时候,选择何种血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全血成分的组成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凝血因子、血小板、白细胞等几个部分,但是在采集24h之后,全血中存在的凝血因子等成分的生物活性就会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如果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就会完全失去活性,不仅仅不能够达到对血液成分进行及时有效补充的治疗目的,还很有可能会导致广大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全血的使用已经明显减少[4]。而悬浮红细胞中不含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输注一定量红细胞后,大多数患者的凝血因子,会由于被稀释而导致浓度水平呈现大幅下降的发展态势,从而导致再出血事件的发生,需要进一步输注血浆,已达到对凝血因子进行补充的目的。且悬浮红细胞中含有枸橼酸钠,具有发生中毒事件的可能,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输入会使出血程度加重。而输入血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积极预防再出血事件的发生,使治疗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5]。
参考文献:
[1] 尹翠兰,陈凯红,张英,等.输血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药物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4):507-508.
[2] 王宏宇.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29-330.
[3] 黄任翔.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2011,16(1):52-53.
[4] 朱美英,陈春雷.12例大剂量输血患者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6):1365-1366.
[5] 田虹,黄晓丽,王省,等.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2):278-279.
论文作者:罗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消化道论文; 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肝功能论文; 发生论文; 再出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