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论文_李然兵

澧县中医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 要】研究: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数据,按诊断方式分为MRI诊断组和CT诊断组,每组40例。MRI诊断组患者经磁共振成像诊断,CT诊断组患者则行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MRI诊断组的准确率、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5.00%、87.50%、57.50%,CT诊断组分别为75.00%、65.00%、17.50%,两者相比MRI诊断组准确率、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MRI的优势为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推荐应用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

【关键词】磁核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前列腺癌

前言

前列腺癌发病率排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前10名,发病部位为前列腺,70~80岁的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发群体[1]。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诊断对患者治疗非常关键,为此,我院对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意义进行研究,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接收的80例前列腺癌患儿,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45.13±5.21岁,23例尿血、57例尿不畅,所有患者均具有尿频、夜尿增多、尿潴留、排尿困难、无痛性肉眼血尿等症状表现,经病理学诊断后均确诊为前列腺癌,按不同诊断方式分为MRI诊断组和CT诊断组,两组资料差异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诊断方法

CT诊断组患者行CT扫描诊断,方法:扫描前,饮水500~1000mL,待膀胱、肠胃道充盈后开始扫描;仰卧位,开始平扫,仪器设置(电压:120kv,140mA;矩阵:255×255;螺距为1.0;厚度:3.00~5.00mm;扫描间隔:3.00~5.00);以3mL/s速度注入造影剂,增强扫描,分别于增强扫描后26s与60S静推,同时行曲面以及多面重建。

MRI诊断组行MRI扫描诊断,方法:扫描前,饮水500~1000mL,同时将身上金属物品摘除,待膀胱、胃肠道充盈后开始扫描;仰卧位,序列选择为T1W1轴位(自旋回波,TE:5.00~20.00ms,TR:600.00~720.00ms)+T2W1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E:80.00~100.00ms,TR:3700.00~4500.00ms),矩阵:254×254,层厚:3.00~5.00mm,激发2.00~4.00次,间隔:2.00~3.00mm。

两种诊断方法均由2名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扫描操作和影响分析,然后结合病理学确诊结果计算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率、特异性和灵敏度情况。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以 形式表示,以t作检验依据;计数资料包括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等以(n/%)形式表示,以x2作检验依据,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2]。

2.结果

经病例学确诊,80例患者均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中CT诊断组确诊有8例高分化癌,22例中等分化癌,10例低分化癌,CT诊断有8例误诊、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75.00%,特异性为97.50%,灵敏度为57.50%;MRI诊断组确诊有7例高分化癌,25例中等分化癌,8例低分化癌,MRI诊断有2例误诊、0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特异性为65.00%,灵敏度为17.50%;MRI诊断组诊断正确率高于CT诊断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MRI诊断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诊断组,P<0.05,x2检验值分别为5.59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人群体(60岁以上)是前列腺癌的主要发生群体,导管、腺泡是前列腺主要发病起源,前列腺周围带和移行带如腺体被膜是该疾病常见的发病部位,中央带较为少见。前列腺发病因素主要有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大)、不科学饮食(酗酒、咖啡、高脂肪饮食)、衣原体以及病毒感染、性激素紊乱等[3]。其早期症状同前列腺增生相似,肿瘤会随着病期进展增大,尿道、膀胱颈会因此受到压迫,进而形成尿路梗阻,病期进展的晚期阶段会出现血尿,还有阴部疼痛、膀胱疼痛、骨转移等转移体征。在疾病早期能够进行有效地诊断可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从而在最佳时间采取手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而前列腺癌早期症状同前列腺增生相似,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采用准确率高的诊断方式对前列腺患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列腺癌MRI的轴位系列表现主要有4个方面:①外周带存在低信号结节;②外周带高信号区域存在孤立结节;③外周带存在弥漫性信号减弱现象;④中央带外缘存在低信号环影部分消失、不完整或完全消失现象。

超声扫描可显示血流变化以及组织结构等前列腺内部情况,对前列腺以及肿瘤的体积的测量较为精确,但是前列腺肿瘤具有等回声表现,且与前列腺增生在密度系数上的差异不大,因此容易漏诊或误诊,具有局限性,其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灵敏度仍有待提高。MRI,即磁共振成像属于断层成像,诊断原理是利用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中的相关电磁信号,最后经过重建获知人体信息,其可以获得任意方位的断层图像,包括三维图像、四维图像[4-5]。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成像术相比,MRI所获取的信息量更多,其可以直接作出冠状面、矢状面、各种斜面与横断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电力辐射,不用注射造影剂,对人力的伤害较小,且不会出现CT扫描的伪影,图像清晰度高。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对胸部病变、骨和关节疾病、盆腔脏器、心血管系统、腹部器官、神经系统病变、全身软组织病变等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MRI为无创诊断方式,具有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明显优势,以逐渐成为诊断前列腺的最为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MRI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因此能够将前列腺包膜、解剖结构等内部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并测量其大小,同时很好地了解肿瘤转移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MRI诊断组仅有2例误诊,无1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而CT诊断组有8例误诊、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仅75.00%,两组诊断准确率相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MRI诊断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7.50和57.50%,明显高于CT诊断组的65.00%和17.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同上述理论相一致,说明MRI在前列腺诊断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MRI的优势为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推荐应用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

参考文献:

[1]王春霞,潘小杰,范桂红等.四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05):170-172.

[2]曹曙,胡位列,韩立新等.3种无创检查在前列腺癌初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4,43(22):2868-2869.

[3]刘辉.前列腺癌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解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4):47.

[4]杨晓静.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63-64.

[5]Pang Y,Turkbcy B,Bcrnardo M,et al,l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 for prostate cancer;an evaluation of perfusion fraction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rived from different b-value combination[J].Magn Rcson Med,2013,69(02):553-562.

论文作者:李然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论文_李然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