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儿童静脉输液穿刺难点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冬云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扬州 2256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与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80例急诊输液患儿,其中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输液Ⅰ组,行输液常规穿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输液Ⅱ组,分析小儿输液穿刺难点并提出改进措施进行穿刺。观察两组患儿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输液Ⅱ组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比输液Ⅰ组好,数据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纠纷率,提升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72-02

输液治疗为急诊小儿常见治疗方式,但因小儿天性特点和疾病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穿刺难度提高[1]。急诊科是医院的最前沿科室,具有患儿病情急、重,病种复杂,停留时间短等特点,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本研究探讨了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与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80例急诊小儿输液患儿,其中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输液Ⅰ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输液Ⅱ组,每组各有患儿40例。其中,输液Ⅰ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范围最低1岁,最高11岁,年龄均值(5.31±2.29)岁。输液Ⅱ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范围最低1岁,最高10岁,年龄均值(5.68±2.1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其他各方面的基线情况比较上有良好的可比性,确保了组间比较的可行性。

1.2 方法

1.2.1 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为输液Ⅰ组,行输液常规穿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输液Ⅱ组,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阶段急诊患儿输液穿刺难点并提出改进措施进行穿刺。穿刺难点在于:(1)小儿静脉血管细;皮下脂肪丰富;(2)脱水失液血管不充盈,肢体湿冷;(3)患儿哭闹多动;穿刺有恐惧和抗拒心理,配合度不高;(4)护士心理压力大,心理素质欠缺;(5)护士技术不成熟,缺乏信心;(6)患儿发病急骤,病情危急,家属紧张急躁,知识缺乏;(7)固定不良,管理不善,以致反复穿刺;(8)部分特殊患儿,如水肿、肥胖等,均给静脉输液穿刺带来困难。

1.2.2护理对策 (1)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掌握小儿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以及小儿留置针的特点和进针方法、进针角度、进针技巧。多看,多观察,不能冒然穿刺,以免增加患儿痛苦和不必要的护患矛盾。四肢静脉穿刺需选好静脉,当遇到肢体湿冷、血管不充盈或寻找血管困难时,可运用按摩、热敷、轻轻拍打皮肤、温水浸泡,以及扎压脉带于穿刺上方4cm处,然后手臂下垂或下垂摆动10余次等方法暴露血管,穿刺时要稳、准、快,肢体上下固定点跟穿刺点距离5厘米左右;头皮静脉穿刺时,要一看二摸,辨别并确认是静脉血管以及血管的弹性、深浅、走向,选好血管后将穿刺血管周围毛发剔除,消毒后头皮针内空气排尽以10~15°快速进针,针头平行于血管,有回血再进1~2毫米。若无回血,但针头无阻力,液体通畅,患儿无痛苦,也为穿刺成功[2]。(2)特殊处理:肥胖小儿皮下脂肪丰厚,在触摸到弹性感觉处用手指沿着血管走向划痕,针头于印痕处15°进针[3]采取探索式渐进法进针,针头呈微波浪式推进,波幅不宜大,针尖感觉有血管弹性时直刺入血管;水肿患儿血管不明显,先用拇指对局部组织压迫,暴露静脉后迅速刺入,回血后再进入1毫米,避免组织液回到原位;高热患儿血管脆性大,血液循环快,有回血后立刻将针头轻推1毫米再固定,避免针头斜面无法完全进入血管而引发液体外渗;脱水失液患儿应用负压进行穿刺。(3)妥善固定,加强护理。妥善合理的固定是穿刺成功,输液顺利进行极为重要的环节,固定方法有传统固定、S型固定,在穿刺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法,手脚应用夹板固定,头皮静脉交叉固定后外加弹力绷带绕圈固定;若为留置针,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用透明敷料膜妥善固定穿刺部位[4]。穿刺成功后,教会家长抱孩子姿势和方法以及需注意的问题,加强巡视,防止针头滑脱,确保患儿顺利完成输液。(4)加强锻炼,增加信心。小孩生病,家长情绪急躁、焦虑,有时候多个家属陪同,会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年轻护士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怯场,应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穿刺配合,互相鼓励和支持,增加信心和勇气,减轻心理负担;在平时工作中要多看多练,不断总结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成功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5)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交流,注重细节,推行优质服务。加强跟患儿的沟通,对低于3岁患儿尽可能用微笑、手势、玩具等非语言方式提高患儿依从性;对3岁以上者,可耐心解释,多称赞患儿,取得信赖和合作;寒冷季节,提供保暖设施,有助于血管暴露;穿刺前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发热、哭闹的患儿要减少衣物,避免过多出汗影响固定;告知家长避免在穿刺前给患儿喂水喂奶,以免穿刺中因哭闹导致恶心呕吐[5]。(6)合理排班,加强合作。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结合年资、技术水平的优劣将不同层次的护士合理分配; 将患儿安置在儿童静脉穿刺专用室进行穿刺,减少家属围观及干扰;患儿因生病加之输液以及陌生的环境,会更加哭闹烦躁,穿刺时安排两个或三个护士配合穿刺,遇到特没把握的难穿刺血管可邀请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或儿科护士进行科内、科际会诊,既提高穿刺成功率,又给家属予心理安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急诊小儿输液患儿数据均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等数据用%表示,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的处理方式为χ2检验。急诊小儿输液患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输液Ⅱ组穿刺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纠纷率、家长满意率均优于输液Ⅰ组,数据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小孩发病突然,家属都希望就诊后立刻用药将病痛去除,穿刺失败往往是引发纠纷的常见原因。为了提高急诊儿童穿刺静脉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减少纠纷,因此分析急诊小儿静脉穿刺的难点,难点主要有血管细、皮下脂肪丰富,且小儿好动,对穿刺有恐惧和抗拒心理,配合度不高,患儿哭闹,固定不妥,针头滑脱,反复穿刺,护士穿刺技术不成熟,加上部分特殊患儿,如水肿、肥胖等,以及护士自身的心理压力,均给静脉输液穿刺带来困难[6]。在实际操作中应加强对小儿静脉穿刺的培训,掌握患儿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小儿静脉穿刺难度,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穿刺,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用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及信任度。在穿刺中,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加强对患儿的安抚,以确保在良好心理状态下实施穿刺[7][8]。

本研究表明,在掌握急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护理对策,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纠纷率,提升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璐兰.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与输液相关护理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4(3):58-59.

[2]鲁金莹.小儿安全输液中外周固定板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443-444.

[3]于振燕,刘丽霞,孙静等.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82-284.

[4]颜梅.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223-1225.

[5]於军兰,王美蓉,皮玉菊等.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车[J].护理研究,2015,12(2):256-256.

[6]沈雅波,龙月云,潘晓琤等.出疹患儿输液中应用钢针与留置针护理利弊对比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628-630.

[7]李会敏,蔡娟,蔡荣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51-252,255.

[8]高玲,陈玲玲,龚爱等.蝶型小儿多功能背携式移动输液架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53.

论文作者:王冬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急诊儿童静脉输液穿刺难点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冬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