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创新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启示论文,金融创新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目前国际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表外业务的重要性日趋增强;融资方式证券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对此我国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企业化改革步伐,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科技创新,加强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关键词 国际金融 创新 启示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场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金融革命,这场大规模的金融创新不仅对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震动,而且也使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大大增强,国际金融创新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了解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推进我国金融改革的发展,拓宽金融调节力度,扩大金融渗透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内部要素的变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放松金融管制以后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业务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一个金融体系不断成长、创新的过程。自现代银行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的传统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系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制度,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本文所谈的金融创新是指广义的金融创新,其主要包括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的金融机构职能的创新。金融创新的发展,以60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流动的加快为背景,以七、八十年代的放松管制为契机,一直保持常盛不变的势头。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创新围绕着表外业务、筹资证券化以及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三个方向迅速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创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趋势:
1.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所谓金融工具的创新并不是完全凭空创新,金融工具总的来说在收益、风险、流动性、数额和期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任何金融工具都可以说是其中若干特征的组合,创新不过是把金融工具原有的特性予以分解,然后再重新安排组合,使之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汇率、利率波动风险,以及套期保值的需要。目前,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说是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①风险转移创新。包括能在各经济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所有新工具和新技术,如期权、期货交易、货币与利率互换交易;②增加流动性创新。包括所有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性或可转让性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技术,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CD存款等;③信用创造型创新。能使借款人的信贷资金来源更为广泛,或者使借款人从传统的信用资金来源转向新的来源,如票据发行便利;④股权创造型创新。包括使各类经济机构股权资金来源更为广泛的金融创新,如可转换债券、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等,能使金融工具由债权变为股权。
2.表外的重要性日趋增强。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以提供担保和服务收取佣金或服务费的业务活动。表外业务的种类包括:①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如票据承兑、跟单信用证等;②贷款与投资的承诺业务,如票据发行便利、循环贷款承诺;③外汇买卖与投资业务,如互换业务、期权业务、远期利率协议等;④利用现有银行的人力、技术设备为客户提供的中介服务,如代收费业务等。
3.融资方式证券化。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方面的优势在弱化,而逐步向筹集资金方便、成本低、选择性强、流通性高的证券融资方式转化。一般来说,融资方式证券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证券化,即通过创新工具来筹措资金;二是金融体系的证券化,即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借款比重的下降,而通过发行对第三方可转让的金融工具的比重相对提高来实现金融体系的证券化。证券化过程与金融创新有着密切联系,因为证券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金融工具来完成的,而这些金融工具又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可以说,金融资产证券化趋势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国金融和金融市场是创新还是呆滞、僵化,是深化还是抑制的标志和尺度。
4.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由于资讯的进步,使得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形成了全球营业的一体化;同时离岸金融市场、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使资本与货币市场呈现“无边界的扩张”,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汇市场已成为24小时连续不断营运的市场;二是欧洲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三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二、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金融改革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作为金融管理者的中央银行创新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市场工具和结算工具,如1985、1987、1989年三次创新联行管理体制,推出本票、信用卡等新的结算工具;作为市场创新主体押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金融创新范围涉及宏观、微观的各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但由于金融创新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缺乏规范化运作机制。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创新;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程度和收益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融资证券化的证券市场发育迟缓、金融国际化水平还很低。为此,建议各金融机构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和对待金融创新。目前,商业银行必须严格区分金融创新与一般的违章和违规的界限。在鼓励效益型、转变增长方式型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要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制定出相应的监管对策,以便及时发现风险,以利于银行资产营运的稳定性、效益性和安全性。
2.加快银行企业化改革步伐,推进经营机制创新。推进银行的企业化进程,从外部环境来看,关键在于廓清金融机构的“两权”关系,保证金融企业利益的独立性。在现行体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经营责任制、承包制和股份制。在近期内国家银行股份制难以推行的情况下,推进企业化进程切实可行而且操作性强的方式是经营责任制。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减少当地政府部门、上级行和中央银行的行政干预,赋予金融机构业务主权、信贷资金调配运用权等。随着银行经营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商业银行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要实现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必须在完善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上下功夫。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新型的负债种类以吸引资金,扩大来源,适应和满足各种债权人的不同要求。在贷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不应囿于传统的贷款业务,应推出新型贷款种类,以求贷款方式的灵活多样。目前,最明智的选择是推广那些能够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做法和措施,包括能够实行银行资产多元化的业务种类,能够提高银行贷款质量和贷款种类的管理方法,能够降低贷款风险的业务种类和办法,以保证资产的安全运行,降低贷款风险。在中间业务方面,应适应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逐步将业务重点由传统的存、贷业务转向非传统业务,即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不占用贷款规模,不动用自身资金的情况下,依靠为客户提供各种中介服务和金融服务来获取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各项业务。在我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能够改变银行现在的收入结构,而且还可以降低权重风险资产,提高负债利用率,增加银行收入。
4.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发展金融创新,必须以业务运作和经营手段的现代化为基础。为此,各金融机构应大力加强电子化建设,为客户提供快节奏、高效率、灵活简便的金融服务,为实现客户自助服务创造基础条件和提供技术设施。银行业务的多样化,金融创新规模的扩大,使银行处理的凭证、帐户、信息情报剧增,银行必须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票据清算、资金调拨、信息传递等。现在,国内各商业银行只实现了部分业务的联机作业,主要是用于对私业务,如储蓄通存通兑、自动柜员机等,但这些远远未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各家银行必须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金融市场的发达依赖于连续不断的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的发展又离不开繁荣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业要想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唯一出路是金融市场的证券化,使之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相反,如果一国的金融市场不能走向证券化,也就谈不上金融市场创新,更谈不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只有顺应国际潮流,使之与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才能为金融创新提供宽松的活动场所。①建立和完善货币市场,包括规范拆借市场、发展票据承兑市场,并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来组织短期融资市场,保证良好的金融秩序;②规范和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包括国债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使银行贷款越来越多地被证券所取代,促进金融市场的证券化。③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境内机构对非居民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进行金融交易的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上海筹建离岸市场,一方面应选择隔离型市场模式,将境外金融业务与境内金融业务分离进行;另一方面应加快离岸业务品种的选择,以形成“金融拳头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④筹建黄金市场,逐步实现国内、国际黄金市场的接轨。
标签: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银行论文; 证券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