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研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我国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1—4667(2006)02—0125 —09
国内学术界对FDI在东道国的就业效应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是具体到FDI流入对我国就业的总体影响,我国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争论。为了更深入地认识FDI对我国就业的作用,考虑到未来服务业在吸收就业中的地位会日益突出,本文拟专门研究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我们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就业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业FDI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FDI流入对我国服务业就业数量的拉动作用不大,但是具有显著提高就业质量的效果。
一、我国服务业的FDI流入和就业概况
(一)我国服务业外资流入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吸引直接投资的增长较为稳定,已经形成了较为开放的格局,外资在许多服务行业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服务业FDI流入占FDI总流入的比重波动比较大,如表1所示,1991年最低为16.7%,1993年最高为 49.5%,2002年仅为24.11%,大大低于当年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率(33.5%)。
表1 服务业协议利用外资金额占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 单位:%
197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22003
36.816.7 38.7 49.5 42.8
28.5 26.8 31.2 29.7
24.11
24.02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统计资料及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我国服务业FDI流入在不同时间段具有不同的行业分布特征。长期以来, 受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差别的限制,服务业FDI的行业分布极不均衡, 除了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少数行业之外,大多数服务行业的FDI流入较少。1999年以来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二者合计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到2001—2002年上升到70%左右(见表2),其中房地产业在45%左右,社会服务业为20%多一点;其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投资比重处于第三位,但1999年以来有所下降;接下来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所占比重大体稳定在8%左右。加入WTO之后,我国很多服务业部门对外开放度得到了提高,FDI流入的行业分布结构在朝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表2 1999—2003年服务业中各部门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 单位:%
年度
1999
2000
2001
20022003
行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13.13
9.69
8.14
7.45
6.51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8.158.21
10.45 7.63
8.40
金融、保险业
0.820.74
0.34
0.86
1.73
房地产业
47.26
44.53 45.99 46.27 39.76
社会服务业 21.58
20.90 23.25 24.04 23.76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261.01
1.05
1.03
0.97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0.510.51
0.34
0.30
0.44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0.920.54
1.09
1.59
1.93
其他行业
6.3813.90 9.40
10.77 16.93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服务业外资流入数据计算。
(二)我国服务业就业概况
从服务业吸收的就业量来看,自1978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吸收的劳动力相比第一、二产业增长最快。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1978—1996年服务业劳动力平均增长率为7.6%,第一、二产业分别为1.6%和5.0%;进入90年代,在第一产业劳动力出现负增长(-1.8%)、第二产业劳动力增长缓慢(3.0%)的情况下,服务业劳动力增长依然保持了7.6%。这充分说明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服务业在我国就业中所占的比重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在不断提高,1952年为 9.1%,2002年提高到28.6%(见图2)。服务业不仅吸纳了大量的新增劳动力,而且还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1994年开始,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第二产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第124页。
图1 1952—2002年我国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对比
在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中,目前我国占比重较大的是商业、交通通讯、教育、商贸餐饮、社会服务和政府团体,金融业和科技行业所占比重较小。服务业内部就业量增长最快的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等行业,而科教文卫就业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缓慢,90年代以来出现负增长。所以总的来讲,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仍不够合理,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第124页。
图2 1952—2002年我国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率
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虽然同其他产业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也有其特殊性。下面我们从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来分析服务业FDI流入的就业效应,最后得出结论。
二、服务业FDI流入对我国就业数量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FDI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前者主要是指FDI项目直接导致的就业机会的增减,即FDI 直接建立或者并购的公司在东道国雇佣人员的变化;后者主要是指FDI对同行业其他厂商或者上下游相关厂商雇佣人数的影响, 如对其他相关配套的服务业或者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增加,促进相关部门扩大规模,从而增加该部门的就业机会。当然,从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就业数量的影响方式来看,既有“就业创造效应”,即FDI流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数量;也有“就业替代效应”,即在一定情况下FDI流入可能导致东道国就业数量的减少。
1.直接的就业效应
一般而言,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直接就业效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
第一,FDI流入的方式。如果是绿地投资项目, 即完全新建的直接投资项目,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产权形式,一般都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至少在进入后相对较短的一个时期内,在尚未明显“挤掉”当地企业之前,应当说直接的就业创造效应是比较大的。与绿地投资相比,通过并购方式流入的FDI, 其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往往非常小,甚至很有可能减少就业。由于我国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较低,因此如果外资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往往会精简人员以提高效率。
第二,FDI流入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FDI投入项目的规模越大,所雇佣的员工人数越多,则就业创造效应就越大。当然,这也要结合FDI 流入行业的劳动密集度来具体分析。
第三,FDI流入行业的劳动密集度。如果FDI流入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可吸纳较多的劳动力,直接的就业创造效应也较大。如果规模较大且目标行业为劳动密集型,理论上而言,不考虑对当地企业冲击所导致的失业增加,这种投资进入有助于增加东道国的就业。如果FDI进入的行业为资本密集型或者技术与人力资本密集型, 则直接创造就业的效应会小得多。
第四,FDI流入项目的劳动密集度。从FDI流入行业的劳动密集度来分析就业效应需要重视另一种现象,那就是在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中,也有很多企业通过FDI 方式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输出相对使用劳动力比较多的工序或者环节——我们不妨称之为“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举例来讲,金融行业总体来讲并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是目前很多国际金融机构把数据处理中心(或者是客户服务中心,呼叫中心等)从香港搬迁到广东等地,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种投资项目,仍然会有比较大的就业创造效应。
从动态角度来看,如果服务业FDI所在行业的劳动密集度发生变化,则FDI的就业创造效应也会随之变化。从我国服务业FDI流入的行业分布来看,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服务业引进FDI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外企业希望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获得成本优势而进行投资。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资本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也有大规模的FDI流入,考虑到前面谈到的非劳动密集型行业FDI流入中仍然有一些是劳动密集型项目,因此我国服务业FDI就业创造效应的减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FDI以绿地投资方式进入的时候, 从直接的就业效应上往往表现为上述的就业创造,但是当FDI以并购方式进入时,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比如我国零售行业,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电脑化管理等方面它同国际大型零售巨头有很大差距,当国外零售企业收购或者兼并国内零售企业之后,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些企业往往会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管理设备和软件系统,在增加少数高级管理岗位的同时大量减少一般性工作岗位。在某些特殊行业,外资进入之前,该行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但是在外资进入之后,可能将该行业转变为人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从而导致就业下降。
2.间接的就业效应
FDI流入对东道国就业数量的间接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FDI流入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就业产生影响;二是通过产业关联作用对前向或者后向关联产业的就业产生影响。就第一个方面而言,主要是指一些在东道国刚刚起步的新兴服务行业,外资企业的进入可能具有正的“外部性”,通过外资企业高水平的服务导致整个市场扩大,需求增多,行业发展加速,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也获得了更快地发展,从而就业人数增加。第二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业同制造业的FDI 间接效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制造业中的很多行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因此其外商投资企业往往可以带动东道国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企业的发展,具有类似“乘数效应”的就业创造效果。比如汽车、电子等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前向与后向关联,可以为供货商、销售商和服务代理商创造就业机会。但是这种间接效应在服务业中是否也存在呢?
为了更好地说明服务业FDI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对就业数量的间接影响, 我们将服务业分为消费服务行业和生产服务行业来分别分析。所谓消费服务业,这里指的是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比如餐饮、零售连锁等等;生产服务业,指的是不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是向企业和单位提供服务的行业。
消费服务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的就业效应较大,但是产业关联效应一般比较小。生产服务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技术或者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不仅服务于东道国的企业,也服务于在东道国投资的外资企业。这类服务业FDI中,有些情况是“追随性投资”,即跟随其服务的客户(制造业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进来,以继续为其客户提供服务;有些情况是“先导性投资”,服务业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之后,促进市场环境的发展和成熟,作为其服务对象的制造业跨国公司随后进入。因此,对生产服务业而言,其产业关联效应表现为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外资流入,为其他行业的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外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和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来间接的就业效应。
间接的就业替代效应主要是指具有竞争力的外资进入,抢占国内同行的市场份额,从而“挤出”本土企业的就业人数,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内,有竞争力的外资企业进入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导致同该企业相竞争的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缩小,被迫裁减人员。
(二)实证分析
FDI对就业量的总体影响取决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综合。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FDI流入与我国就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有些差异。比如, 黄为民分三大产业分别对FDI与中国就业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FDI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为负(即减少了这两个产业的就业),而对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为正,三个产业综合起来看,FDI的就业效应仍然为负[1]。而王振中和牛勇平的实证研究得出FDI对就业数量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的结论[2][3]。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服务业FDI流入对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对就业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如表3所示,1986—1995年10年间,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数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从1996开始,外资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率迅速下降到10%以下,直到2002年才回升到12.96%。如果以199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的话,第一阶段年均FDI流入为128.43亿美元,就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为53.64%(1987 —1995年),第二阶段年均FDI流入为458.26亿美元,就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仅为6.79%。虽然外资企业从业人数并不是FDI就业效应的完全体现,但是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同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FDI的就业拉动作用已经大大减弱。
表3 1986—2003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
年份 实际利用外
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年年份
实际利用外 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年
资额(亿美元) (万人)增长率(%)
资额(亿美元) (万人)增长率(%)
1986
18.7413 1995
375.21
513
26.35
1987
23.142161.531996
417.25
540
5.26
1988
31.943147.611997
452.57
581
7.59
1989
33.924751.611998
454.63
587
1.03
1990
34.876640.421999
403.19
612
4.25
1991
43.66165
150.00
2000
407.15
642
4.90
1992
110.07
221
33.392001
468.78
671
4.51
1993
275.15
288
30.312002
527.43
758
12.96
1994
337.67
406
40.972003
535.05
863
13.8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2003年相关数据计算。
我们的实证研究选取1992—2003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区间,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
考虑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q=AK[α]L[β],两边取对数,并将系数用C(i)替代,得到:
lnL=C(1)+C′(2)lnq+C(3)InK
为了考虑FDI对就业的影响,需要把FDI从K中分离出来,在本文中令K=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FDI,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外商一般将投资的7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3]。
为了考虑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影响,我们把FDI分为两部分:服务业的外资流入FS和第一、二产业的外资流入FD。
在具体的回归式中我们用GDP代替q,因此得到:
lnL=C(1)+C(2)lnGDP+C(3)lnDI+C(4)lnFS+C(5)lnFD+el
C(1):常数项;el为随机误差项。
LnL:当年全社会就业总人数(单位:万人)取对数。
LnFD:当年第一、二产业的合同外资金额(用当年汇率换算成亿元人民币)取对数。
LnDI: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人民币)-70%FDI额(合同额),然后取对数。
LnGDP:对GDP(单位:亿元人民币)的序列数据取对数就得到InGDP①。
LnFS:当年服务行业FDI的合同金额,用当年汇率换算成亿元人民币。
上述模型最小二乘法的实证输出结果见表4。
表4 模型最小二乘法的实证输出结果
自变最
系数
标准差
t统计量
C 10.0891 0.1275 79.1208
LNGDP(-2) 0.08 0.0088 9.1441
LNFS
-0.0231 0.0106 -2.1831
LNFD
0.0150.005
3.0073
R2 0.9913
F-stat 228.4741
D-W stat
2.6493
S.E 0.0039
DW值=2.65,根据小样本DW检验临界值表,在样本容量为10、置信度水平为5%的情况下,2.65>临界值2.48,可以认为我们的回归不存在一阶自相关②[4]。
根据回归输出结果,可认为5%的置信度水平下,我们的回归是有效的。 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LNL=10.089+0.080LNGDP(-2)-0.023LNFS+0.015LNFD
(79.12)(9.14) (-2.18)
(3.01)
我们所关心的是LnFS的系数,它代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影响的大小。根据表4,这一系数在5%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为负,也就是服务业外资的就业弹性显著为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外资流入的增加,服务业的FDI 并没有表现出拉动就业量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外资流入我国服务业的结构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一结果。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投资者主要是港澳台的中小投资者,他们的主要投资动机:一是政府的优惠政策;二是大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其投资行业主要为旅游业、娱乐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资金需要相对较少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会带来就业数量的增加。而近年来外商投资大量投向房地产等投机性强或者金融保险等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就业量的拉动作用就相当有限了。我们的计量研究表明,1992年以来,服务业外资流入的增加对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
另一方面,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内,竞争力较强的外资企业进入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国内相关企业市场份额缩小,被迫裁减人员。所以,这样的外资流入增加减少了国内就业,对国内就业是一种替代效应。比如生产服务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技术或者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中间产品和服务供应的连续性,往往进行“追随性投资”,跨国投资进来以后,又往往对国内就业产生替代。
三、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质量的影响
前面我们研究了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数量的影响,但是仅仅研究FDI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是不全面的,更重要的,我们需要考查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质量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理论上讲,我们认为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就业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东道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其次,服务业FDI 对东道国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也会间接地反映在将来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上。此外,服务业FDI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东道国就业结构的优化。
1.提高劳动生产率
首先,外资企业在劳动力雇佣和管理制度上采取的是市场化配置和管理,没有终身制和铁饭碗,劳动力流动是充分的,没有受到人为的干预。在国内企业学习市场经济管理办法的转轨过程中,外资企业起到了表率作用。
其次,FDI的报酬制度是市场化的, 工资水平既反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供求关系,也反映企业内部不同职工之间的人力资本禀赋和工作努力。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外资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国内投资企业。既然FDI 具有相对密集的资本投入和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其所雇佣职工的人力资本也较高,支付相对高的工资水平,并且采用效率工资的方式,是符合其需要的。
再次,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很多中介服务行业,比如会计事务所、贸易代理公司、物流服务公司、人力资源顾问和猎头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等等,通过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水准的服务,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人力资本开发
FDI流入,尤其是国外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的FDI流入,对东道国人力资本开发有很大帮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跨国公司一般都很重视培养东道国当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有益于东道国的就业质量提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为了使其技术、设备能够有效运转和经营方针能有效贯彻,跨国公司就必须在东道国培养掌握其经营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它们都有一整套成熟的员工培训计划,通过这种培训,帮助东道国的就业人员快速提高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当这些人才在企业之间流动的时候,这种培训和人力资本开发的成果就会“外溢”,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力资源进步。
跨国公司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并因此开发出能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复杂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这些技术与管理技能所需的知识通过人力资源不断地被积累、改进和创新,使跨国公司持有不断升级的竞争优势。这种建立在高素质人力资源基础上的动态竞争优势由于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不容易被模仿和通过书本、资料、操作手册等“硬件”被转让,这是跨国公司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因此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要有效地运转,必定要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这种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当地技术与管理人员和跨国公司总部派遣的专家一起工作,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参与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工作甚至研究与开发活动,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等等。
其次,管理输入和企业家能力的提高。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企业家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能够有效熟练地运用设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企业接受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能够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人力资源作为科技进步的载体,是决定科技进步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关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推动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结构效益。因此通过引进外资,培育人力资源,可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集约型经济发展。
3.优化就业结构
中国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这虽然是目前阶段中国比较优势的体现,但也是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全球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FDI的流入对中国服务业的就业结构、 进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意义重大。
(二)实证分析
我们在此将着重就服务业外资流入对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计量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了1999—2002年服务业9个部门相关数据组成的平行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3年。为了克服变量的异方差,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本文借鉴了陈涛涛(2003)所采用的模型,该模型以1974 年 Caves 和1983年Blomstrom的研究为基础,陈涛涛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用于分析FDI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各种因素[5]。 我们将这一模型应用到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中[6][7]。
LP=C(1)+C(2)FDI+C(3)K/L+C(4)LQ+e2
式中各变量的涵义分别为:C(1)为常数项;e2为残差项。LP: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用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行业的总职工人数表示,其中行业增加值采用的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构成数据,行业总职工人数采用了按行业分的就业人数(年底数)。FDI:行业中外资企业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本文以投资额数据来替代总资产,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外方注册资本/注册总资本)代表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投资额;由于难以获得服务业各行业的投资总额,我们用服务业各行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这两项投资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代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这一变量反映了FDI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K/L:行业人均资本数量,反映了行业的资本密集度,为行业投资总额/行业年底就业总人数。LQ:行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它反映了行业劳动力的平均质量。该模型的实证结果见表5。
表5 模型的实证计量结果
自变量 系数 标准差 T统计量
C -5.3340.334 -15.97
LNFDI 0.141 0.05
2.841
LNKL
0.191 0.117 1.632
LNLQ
0.155 0.094 1.646
R[2]
0.31 F统计量4.795
调整后的R[2]
0.245
我们得到如下的回归式:
lnLP=-5.33+0.14lnFDI+0.19lnK/L+0.15lnLQ
(-15.97)(2.841) (1.632)(1.646)
由该式可以看出,LnFDI的系数显著为正, 我国服务业外商投资在行业总投资中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提高0.14个百分点。可见,服务业虽然对就业数量的拉动效应不明显,但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是很显著的。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效应不明显,但FDI对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质量起到的是积极作用。
四、结 论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会逐步加大,吸纳的就业量也将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通过对FDI流入对我国就业情况的影响分析可见,FDI对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就业结构的优化都具有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服务业的FDI,而不能重视制造业FDI的引进,忽视服务业FDI的引进。我们应该以创造间接的就业效应和提高就业质量和优化结构为目标,具体而言:
第一,引进服务业FDI能够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在当前我国劳动力仍然过剩的情况下,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FDI能够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引进服务业FDI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为引进其他产业的FDI创造条件。随着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成为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跨国公司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发挥跨国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的优势,培养当地高素质人才。
第三,在服务业FDI的产业选择上,引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FDI,促进我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收稿日期:2005—10—12
注释:
① 在回归中为了避免和其他解释变量的相关性,采用了滞后二期变量LnGDP(-2)。
② 这里根据张晓峒、赵初晓(1999), 他们用模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样本含量在54以下的DW统计量的分布特征,并给出小样本DW检验临界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