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岭东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5120)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根据用药量大小分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30例,小剂量组米非司酮治疗每日12.5mg/次,大剂量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每日25.0mg/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小剂量组体积小于大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对治疗前后PSH、E2、P值 变化,小剂量组均优于大剂量组。结论 对子宫肌瘤的治疗 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 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不同剂量;疗效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子宫肌瘤的发展与雌孕激素有关,且与饮食习惯、遗传、细胞突变以及生长因子等有关[1]。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孕激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不同剂量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根据用药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30例。其中小剂量组患者,年龄 29~58岁,平均年龄45.5±2.5岁。单发肌瘤17例,多发肌瘤13例。大剂量组患者,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5.8±2.5岁。单发肌瘤18例,多发肌瘤12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第1~3天时开始服药,小剂量组给予米非司酮,每日12.5ml/次;大剂量组给予米非司酮,每日25.0ml/次,所有患者均继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查,对子肌瘤体积、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HL)、雌二醇(E2)和孕酮(P)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对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小剂量组治疗前(149.68±57.88)V/cm3,治疗后(113.57±36.99)V/cm3;最大肌瘤体积治疗前(59.38±14.65)V/cm3,治疗后(32.88±8.95)V/cm3;大剂量组治疗前(140.58±56.82)V/cm3,治疗后(109.87±33.79)V/cm3;最大肌瘤体积治疗前(60.38±12.25)V/cm3,治疗后(45.58±8.11)V/cm3;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H、HL、E2、P值进行对比,小剂量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PSH(9.10±2.20)IU/L,LH(9.53±2.08)IU/L,E2(282.75±45.78)poml,P值(7.37±1.45)nmol;治疗后PSH(6.76±1.22)IU/L,LH(7.93±1.58)IU/L,E2(168.25±31.75)poml,P值(4.05±0.55)nmol。大剂量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PSH(9.35±2.22)IU/L,LH(9.56±1.58)IU/L,E2(283.89±46.78)poml,P值(7.67±1.51)nmol;治疗后PSH(8.76±2.22)IU/L,LH(8.23±2.28)IU/L,E2(180.25±30.25)poml,P值(5.35±1.50)nmol。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于优大剂量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过药物治疗来永久性治愈子宫肌瘤目前尚不能达到。对于症状轻者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2]。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和生育期妇女肌瘤手术的术前准备药物治疗子宫肌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尤其治疗目的并不是根治子宫肌瘤,而是缩小肌瘤大小,减轻症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控制由肌瘤引起的贫血症状等。常用药物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患者不愿手术者,经止血及纠正贫血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以使瘤体缩小[3]。
肌瘤的生长是性类固醇依赖性的,肌瘤组织比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含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米非司酮1.25~50 mg/d治疗3个月即可阻断孕酮受体,使肌瘤体积缩小近50%,肌瘤组织和子宫肌层中孕酮受体浓度降低,而雌激素受体浓度维持不变。米非司酮可能影响子宫肌瘤能量代谢,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可使子宫动脉和肌瘤主要血管流量减少从而抑制肌瘤生长,可缓解痛经、月经期下腹痛、治疗期间闭经,可纠正肌瘤引发的失血性贫血[4];米非司酮可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导致提前绝经,随着绝经和肌瘤体积缩小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治疗前后PSH、HL、E2、P值指标比较,均优大剂量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肌瘤的治疗 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 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金秧秧.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90例临床疗效分析[J]. 海峡药学,2015(4):172-173.
[2]赵艳玲.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5):62-63.
[3]吴金芳,姜伶俐,张蓉,米桂兰,傅宏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05):382-385.
[4]郁雯,姜英,王晓玲 .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 [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2,14(4):234-236.
论文作者:颜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肌瘤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患者论文; 体积论文; 小剂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受体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