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2.南通原点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本文从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及养老观念与模式的缺陷分析出发,论述创新中国养老模式、打造一流养老健康社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以国外老年社区产品为借鉴,以三大实施策略及六大配套体系为保证,对新型社区养老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解析。论证表明,实施养老社区开发建设将带来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养老社区 健康住宅 江南太阳城
引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德的思想在今天很多领域依旧能够得以体现。房地产界亦然。随着大都市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社区拥有“养老尊老”含量的设计、环境以及为老人提供专门服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江南?太阳城”就是基于这一国际与行业发展趋势,为大上海都市圈创建的第一个新型养老健康社区。“江南?太阳城”不仅要打造一个老年人居住的优越空间,更希望它创造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给住宅产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带来有益的实践和启迪。
一、老龄化问题及养老观念的探讨——建造新型养老社区的动因分析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国家统计局去年统计数字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剧增。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特别是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老龄化的比例更高。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增加了约1000万,达到2.22亿,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631万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关爱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人相关、人人关心、必须应对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养老是摆在中国人面前一个现在或将来都不得不关心的问题。
2、打造新型养老社区是打破传统养老观念的社会需求
养儿防老、穿暖吃饱、儿女孝顺,天伦之乐。上个世纪以前,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发达的中国,中国传统养老观就是如此——养儿防老,即农业社会的养老方式。因此,在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目前中国的养老主流方向仍是养儿防老。老年人对自己晚年生活要求极低基本上就是穿暖吃饱,儿女孝顺,不要生病,享受天伦之乐。而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老年人除了子女养老外还有了基本的退休金养老、基本的医疗保障。部分城市、社区有了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老年协会、老年健身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但这些基本保障、简单设施只占极少的比例,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目前中国面对的老龄化社会和老年人的需求。
3、打造新型养老社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老年人的现实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地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要求已从过去的养儿防老、穿暖吃饱、身体健康、儿女孝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原理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基本需求和深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
因此,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打破传统养老观念,建造新型养老社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考量中外养老模式及养老社区——打造新型养老社区的实证分析
1、对当前中国养老模式的检讨
(1)传统居家型养老
即老年人在传统的街坊、社区、在自己或儿女的居所养老。传统的街坊、社区、居所对老年人需求来说极不完善。第一、几乎所有传统模式社区、居所、街坊、在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比如,无障碍设计、清楚的方向指示、明确标志系统、医疗保健中心更谈不上齐全的老年交流场所、老年运动场所、老年人所需要的健康居住环境。随着城市扩展,分居距离拉远,孝心、亲情难以满足。而与子女合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子女又不一样老年人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难以满足。因此目前这种国家传统居家型养老模式存在着较大缺陷。
(2)养老院、敬老院养老
目前,中国的养老院、敬老院主要以孤寡老人养老为主,带有政府、社会福利性,由于养老院、敬老院的居住环境不完善,生活设施不齐全,专业护理水准欠缺老年人没有家庭亲情感,没有家庭生活感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去居住。同时,带有政府、社会福利性质,以孤寡老年居住为主,子女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长辈送到养老院、敬老院。因此目前养老院、敬老养老也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3)老年公寓养老
现在在中国一些城市和地方出现的老年公寓,多为房地产泡沫时滞销楼盘的烂尾商品房改建而成,并且大多在城市偏远地段。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多为企业经营,收费亦不低。这样的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生活方便、居住环境优美、生活亲情化、精神生活丰富的需求。综上所述,当前中国的养老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社会性养老的规模偏小。伴随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递增加之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单靠政府出资解决养老保障、养老居所、养老设施、养老服务是不现实的。只有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通过市场运作,才能探索出一条解决养老问题的现代化新型养老模式之路。
三、国外养老社区的借鉴意义
在国外养老社区中,首先应配备有专业化的老年服务人员与志愿人员为老人提供即时服务不仅将社会劳动人口从原来的家庭劳动中大大解放出来,更使老年人保持了很高的身体独立性与精神独立性,降低了老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子女的依赖,使家庭不同代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尊重。其次,社区内也具备专为子女们准备的度假场所促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融洽关系。养老社区与度假区相结合的特点令社区内具有完备的居住休闲、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一点,将成功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子女可以把探望老人和度假休闲结合起来促进家庭生活的融洽,保障了老人独立且有尊严的生活状态,使新型的代际关系成为可能。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
2、第二层实施策略,符合国际趋势与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
社区养老是具有养老功能的新型社区,与一般住宅小区、与养老院及老年公寓相比,除一般的居住、养老功能外、在开发理念、前期选址、规划设计、景观配套等方面应有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符合老年社区建筑规范与技术要求。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除了每套住宅本身设计要有相关的考虑外,社区内还应该配套老龄化设施以及相应的服务要求。
第二、符合健康社区的住宅规范与技术要求。从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布局、社区规划设计、楼型设计、户型设计以及管理手段的提高包括社会总体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的健康社区以系统工程的实施确保健康社区的住宅规范与技术要求。
第三、符合关怀老人、人文社区的心理要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对家庭的依恋和亲情关爱的需求,社会和邻里交往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安定感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主要有:安全无障碍,良好的物理性能指标,主要体现在日照、自然通风和采光方面以及康复和医疗的保障。因此,在社区规划、设计、功能服务设施配套方面,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的一系列需求。
结语: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顺应社会的要求,整合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创造出最好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我们相信只要政府支持、社会支持、广大人民支持,大家齐心协力掀起一场新养老运动、新住宅运动、新社会运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新概念养老功能社区就一定能开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N].人民日报1998.12-27
[2]于显洋.社区概论[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蔡禾.社区概论[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王雪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社区论文; 老年人论文; 老年论文; 需求论文; 中国论文; 养老院论文; 社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