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石运强

论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石运强

石运强

蒙阴县交通运输局 山东临沂 276200

摘要:软土地基是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地基类型,其含水量大、承载力低,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开展施工现场调查,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制定健全完善的施工方案。认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工程建设,把握技术要点,遵循工艺流程,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新经济常态下,各种技术迅速发展,对于地形问题,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也随着成熟。建筑工程项目中,公路桥梁施工尤为关键,相关施工人员应有意识地把控施工质量,逐步强化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保证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的进度,其表现出渗透性差、小空隙、高含量等缺陷。所以,施工前应重点处理软土地基,以此来确保整个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符合施工标准。

1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1.1渗透性能差

软土主要由渗透能力较差的黏土构成,公路桥梁施工中,往往需要面对数量较大,区域覆盖较广的软土区域。软土因为其特性,难以在渗透性上有所提高,不适应公路桥梁的施工要求,难以满足公路桥梁在土壤上的性质需求。

1.2含水量高软土的不稳定性

在于其含水量较高,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公路桥梁的施工中,对土壤地基的施工有着严格的含水量要求。软土地基在含水量上区别于正常地基,因为含水量的过高,容易影响公路桥梁的施工,使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影响着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1.3压缩能力强

一般而言,软土地基的液限与压缩强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为软土地基的液限增大,所以其压缩系数也较强。液限是指土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因为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较高,难以满足公路桥梁的工程施工要求,施工难度提高。

1.4抗剪能力低

软土地基普遍存在着抗剪能力低下的状况,抗剪能力的低下,会较易导致路基的排水能力下降,影响工程质量。为避免软土地基抗剪能力低下带来的负面影响,施工时,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使软土地基的排水能力得到保障。

2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高压喷射注浆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在化学注浆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利用钻机进行钻孔施工,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入土层预定位置后,利用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MPa以上的高压射流并喷出渗入土体,在重力、离心力的综合作用下,土粒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比例重新排列组合。等浆液凝固之后,在土体中形成一个固结体并与桩间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最终实现加固软土地基,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少路基变形的目的。该技术材料来源广泛,水泥浆液、化学浆液都可以用来施工,还可以适当添加粉煤灰,从而实现对废弃材料的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省材料费用。

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其浆液集中、流失量少、设备简单、施工过程管理方便,对周围环境几乎无任何污染。在软土地基加固中,利用该技术进行处理,不仅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利于提升结构耐久性,甚至可以形成永久性工程,对确保软土地基加固综合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是指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利用大质量的重锤,从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的高度下落,对土体进行动力夯击,让土体产生强制压密进而减少压缩性,提高路基承载力。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技术措施,强夯技术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少,施工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该技术适用范围较广,能有效提高路基承载力,加固效果明显,通常可以提高路基强度2~5倍。该技术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倍。此外,强夯技术施工效率高、速度快,经过处理后的土粒结合紧密,强度较高。应用强夯技术可以节省软土地基加固材料,施工费用低,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2.3土桩挤密法

在桩孔形成的过程中,采用灰土和土挤密桩法,利用侧向挤压的作用对桩间土进行挤密,并且在对桩孔进行分层密实夯填时,可以利用素土或灰土。采用素土进行夯填时,一般称为土桩挤密法;采用灰土进行夯填时,称为灰土桩挤密法。在对湿陷性黄土以及具有较大厚度的填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多选用灰土和土桩法。石灰桩法主要是在对成孔进行夯实和振密时,利用机械方法和人工方法,灌入一定比例的石灰块、粉煤灰、炉渣以及火山灰等,使其能够形成桩体。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石灰体本身含有掺和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与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施工水体的不稳定,同时生石灰体积变大,进而引起管道的堵塞或者土层的突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石灰体与生石灰的过度接触,在施工前将二者进行分别放置。

2.4加载法

软土地基地质松软、承载能力差,为防止桥梁施工过程中路面塌陷沉降,加载法能够有效增强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和路面强度。通常应用较多的加载法主要有两种,一为降低地下水法,一为填土加载法。降低地下水法就是在地基基坑施工前先在基坑四周准备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在基坑开挖后通过大气压力的作用将地下水引出,并逐渐降低至基坑坑底以下。如此一来,地下水对于基坑的影响可以基本消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地下水位且不会对基坑周围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另外一种填土加载法,在施工中需要对已进行铺装的路面中存在的沉降量实时控制,并将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条件内,以防止软土地基受到严重的损伤。此种方法往往需要全程的动态监控,以便及时采取施工方法进行填土,预防地基的过多沉降。

2.5水泥桩搅拌法

水泥搅拌桩法相对来说更适合粉土或者松散砂土类的软土地基加固,其对桥梁的路堤几乎没有影响,多用于桥梁的改扩建工程。该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施工材料的化学固化效果,将水泥和石灰粉混在软土地基深处并进行充分搅拌,之后形成相对稳定且具备一定强度的复合式地基。应用水泥搅拌桩法施工,应在施工前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不能有过多的杂质,且现场应尽量保持平整,应在施工前对现场的杂物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该施工方法的顺利实施。软土地基对于桥梁施工的影响巨大,其施工环节的技术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水泥搅拌桩法的优点明显,对路堤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且施工方法简便,在桥梁的改扩建工程中应用广泛。

2.6化学加固技术

化学加固技术,则是将土壤中的结构与微生物现状予以彻底破坏,所以使用率较低。化学加固技术主要分为粉喷桩、硅化法、注浆、旋喷桩。以硅化法为例,首先应对土壤中的含气量、含水量进行测定,然后基于所测数据配置以泡花碱为主的混合溶液,采取管道灌注的方法分层次将溶液灌入到软土中。管道最好保持50cm的间隔,从基层深入到地下4m处。硅化法可对土壤进行迅速加固,但是成本较高,且对于渗透性较低的土层运用效果较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个公路桥梁施工而言,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尤为关键,其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效益。所以,施工过程中应总结分析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对各个施工环节要点予以重点把控,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以此来逐步提高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桂玲.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华建设,2019(2):162-163.

[2]杨晓佳.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交通世界,2018(17):64-65.

[3]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标准化,2014(8):39-41.

[4]侯权河.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8(10):151-152.

论文作者:石运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论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石运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