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与构建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与构建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公有制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运行机制论文,内涵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高,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但关键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江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这一重要指示的需要。

一、构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转换和所有制结构变化的需要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补充地位”提升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这一精神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成为我国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活跃城乡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构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强劲搏动,这是新历史条件下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我国特殊国情条件下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经济体制转换的必然需要。

2.这是发扬我党优良传统,改变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需要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党对非公有制企业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看,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表现为唯经济至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对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更易产生把物质动力作为唯一动力而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有些企业主就认为:职工做工就是为了多挣钱,“只管发奖,不管思想”,“只问奖金,不问人心”。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对象私营企业主来说,自由度大,制约性小,自立门户自操心,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只有建立一套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才能加大其刚性约束力,减少其随机性和随意性;才能加速改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3.这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需要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大浪淘沙。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目前既存在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就迫使企业在管理、规模、产品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构建,可以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献计献策;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业主们政治上的向导、生产经营中的助手、生活中的参谋;成为协调劳资矛盾及其它社会关系的“红娘”。使企业主放心大胆地干,使非公有制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构建

近几年来,机制一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广为使用。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机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一致认为,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指规范的、稳定的、可操作的、可考核的规章制度,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由谁来做,怎么去做、做得怎么样等问题。本文就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构建谈些一己之见。

1.领导组织机制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偏小,大多属粗放型企业,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线普遍存在先天不足现象,不少企业内无党组织,无专职政工干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不健全,缺少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此:

(1)要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2002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并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应“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些企业应根据其党员的人数来决定建立相应的党委、党支部或党小组。对于规模小、党员少的企业也可采用联建的方式,即几个企业联建或与企业所在地的村、镇、社区联建党的组织。党组织既要注意发挥企业中老党员的作用,也要注意抓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这批人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和依靠力量。

(2)要组建一支兼职的、齐抓共管型的大政工队伍。非公有制企业不同于国营企业,没有专职的政工干部队伍。不少业主在生产投入、技术人员的引进上不惜重金,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上却恰恰相反。对此,企业的党组织应领导和联合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型的大政工模式,建设一支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双肩挑,各部门负责人交叉兼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工会主席一般由党组织的负责人或班子成员兼任,不是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会主席、团支书,一般应列席党组成员会议。

(3)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和完善宣传员(或称政工员)联席会议制度,构筑“生命线”的良性循环网络。首先,组建宣传员队伍。宣传员可由企业先推荐,然后由上一级党组织来聘任;也可直接由上级党组织委派。其次,确定联席会议的时间和主题。一般一个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若有紧急情况可临时增开。要求每次会议确立一个主题,集中研究和解决几个重要问题。再次,明确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联席会议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宣传贯彻落实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并围绕中心工作,商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办法。第四,形成联席会议操作过程中的良性循环网络。宣传员每次参加联席会议时,都要对本行业、本企业发展中的难点提出要求和建议。联席会议可根据本次会议的主题邀请上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齐参加,现场办公,及时为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另外,上一级(县或市)的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小组,还负责印制宣传员意见建议要求《办理单》,形成一个分工负责、层层相关、良性循环的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织的网络机构,从而既发挥了各级组织的作用,又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

2.激励机制

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中,除了构建好领导组织机制外,还要解决好工作系统的动力激发问题。即如何根据人的不同需要,来构建一个有效的、系统的激励机制,解决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

(1)激励机制的涵义及其作用。

激励是以人的需要为契入点,以现实条件为支撑点,朝着预定目标,施加一定的外力,对肯定的思想行为进行激发、激励,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人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只有把它激发、释放出来,才会使个体生命得到延续,身心享受愉快,社会获取力量。激励是激发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过程是靠激励的杠杆去启动的。并且激励的目标越能满足需要,积极性越高,激发的力量就越大,效用越持久。

激励能引导价值取向。人的积极性的释放,还有个方向选择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选择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把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引导到集体、社会所要求的目标范围内来,使个体的积极性得到有益的发挥。

(2)激励方式种种。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这是根据激励的力量来源而划分的两种激励方式。外在激励指组织通过正式渠道,以一定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进行的激励。它要受到外力的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对象认知的性质、程度等限制。而内在激励是在自己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自我选择目标而进行的自我激发、自我鼓励。自我激励是自觉、自主的激励,在满足人的成就,理想等高层次需要上具有重要作用。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物质利益的需求和满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比以往更注重物质利益,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认识并恰当运用必要的物质激励,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精神激励,就是运用表扬先进、给予荣誉等形式来激发群众和业主的上进心。但是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以个人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作为衡量对其进行物质奖励的标准。工资水平主要由本人劳动素质和劳动贡献来决定,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要协调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反对片面性。要把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原则,相互配合,同样也可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中间之作用。

环境激励与情感激励。在非公有制企业,业主与雇员之间易产生劳资纠纷,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环境激励与情感激励在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了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激励是指营造优化的环境来激发人们内心的动力与情感。这些优化的环境注重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因此它具备了人产生动力的内在机制;它注意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的需要,具备了人们为满足需要而不断劳动的动力机制;它注重社会意识作用,具备了产生精神动力作用的条件。

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此,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好坏是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的又一重要因素。另外,还应看到环境因素不仅包括物质因素还包括精神文化成分、情感因素等。一些成功民营企业的实例告诉我们,凡是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的,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挺不错。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来带动和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方式已普遍地得到广大业主的肯定。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团结;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做好广大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使企业发生如下的变化:其一,经营理念日趋进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挣钱”的观念大有改变,养家糊口→脱贫致富→回报社会→共同富裕。其二,参政议政热情日趋高涨,不少业主想通过参政议政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我价值,并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扩张。其三,学习氛围日趋浓厚。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认识到,光靠创业初期的“胆子”和“运气”,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不断地学习和充电,职工也应不断地培训和提高。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业主个人和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往往提高也较快。其四,企业管理模式日趋成熟。成功的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规范、科学、公平、竞争、合作”等现代经营理念,正在或多或少地影响并改变着家庭企业和家族制度。其五,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完善。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认识到“科学决策”、“以人为本”和“情感激励”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有复杂情感的人,得到爱与尊重,进行正当的情感交流是人类特有的起码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要达到教育人、凝聚人的最佳效果,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注意把握工作对象的情感变化规律,善于利用时机,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先进的情感激励和保护工作对象的积极性情感、抑制和转化消极性情感,主动激发工作对象的积极性、创造性。

激励机制的创新——培养职工组织归属感。无论是内在激励机制还是外在激励机制,它们所产生的短时间的职工需求满足和企业利润增长只是治标措施。培养职工的组织归属感,是治本的措施之一,这是激励机制上的创新。组织归属感不是一种被动的约束,而是让职工主动地追随企业。组织归属感有三个要素;对这个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的强烈认同与接受;为企业利益而付出巨大努力的愿望;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身份,职工只有在接受企业的影响,处在内在一致化阶段时,才会具有真正的组织归属感。

职工的组织归属感需要培育才能产生。其一,应调整好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员工只有体会到自己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时,其对企业的依附才可能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必须建立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因此,企业在职位的区分、报酬的分配、授权的态度上应做到公平和公正,要把职工看成企业的合伙人。其二,应重新看待个人需要与企业集体目标的关系。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更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人需求,要视其为达到企业目标的必经阶段。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激励措施,这是实现企业集体目标的前提。在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才能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双赢。其三,要注意薪酬在激励因素与福利保健因素之间的转换。赫兹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将薪金等因素归为保健因素,认为保健因素起到的是维持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而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在我国,虽然员工需求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但是与国外企业员工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在注意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的同时,也应努力解决好企业职工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诸多方面的后顾之忧,不断满足员工的归属感,这才是最长远的、而且也是最不易实现的激励机制。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非公有制企业,应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发挥才干的工作环境、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提高技能的成才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逐步改善的生活环境,以求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吸引力,使之健康发展。

3.保障制约机制

保障制约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组织机构保障。主要是指如何加强个体协会和工商联组织的保障及制约作用。个体协会和工商联是个体和私营企业主的“娘家”,是私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应及时了解私营企业主的有关情况,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私营企业间、业主与职工间、企业与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帮助业主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由“家庭型”管理到“社会化”管理的转变。另外,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工会要为广大员工说话,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

(2)法制制度保障。要深刻认识宪法、工会法等重要法规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并与本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订出有“法律效力”的,与生产经营等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甚至是更为突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制度,同时,将其纳入企业正常的管理运行轨道。真正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经济保障。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重视其经费的投入,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要设立专项资金,并列入财务核算。有了经费保障才能有物质条件的保障,才能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为广大职工所欢迎,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断提高。

三、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构建方法

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富有时代意义的宏伟工程,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构建。本文把此方法归结为“三、三、二、一、六”系统工程:

第一个“三”,即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第二个“三”,即从3个层面着手研究:宏观层面——全国、省级的情况,中观层面——地、县级的情况,微观层面——社区、乡镇非公有制企业的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与面结合的方法去调查研究,总结和提炼基层干部和非公有制企业在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方面的新经验、新创造。

“二”即两个重点。其一要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由企业性质所决定的;其二要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这是组织保证问题。

“一”即建立一个在党组织领导下的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机构。

“六”即构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作机制的6条评价标准。(1)支持企业合法经营;(2)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3)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4)维护职工和业主的正当权益;(5)帮助协调企业内外关系和矛盾;(6)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业主和职工的政治、文化素质。

标签:;  ;  ;  ;  ;  ;  ;  

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与构建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