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关系的现状与展望--纪念中马建交25周年_中国现状论文

中马关系的现状与展望--纪念中马建交25周年_中国现状论文

中马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纪念中马建交25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关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周年论文,马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中马建交25周年。25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两国领导人直接关心和推动下,两国关系得到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教育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不断增多。这些就为未来中马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5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又为今后两国关系勾画了蓝图。因此,可以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21世纪的中马关系必将赢得更大的发展。

中马建交25年来,中马关系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关系日益密切。

1.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自1974年5月正式建交后,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极为频繁。仅从1990年至1998年的8 年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三次赴马来西亚出席国际会议并进行访问,中国政府总理李鹏两次应邀访马,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也都应邀访马。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两次访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则4次率团访华。

如此频繁的互访,为中马关系史上所罕见。毫无疑问,这种互访对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配合,这是中马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重要的政治基础。马哈蒂尔多次公开驳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人权问题上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并为推动东盟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对马来西亚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反对强权,伸张正义,积极推动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立场和态度表示赞赏和支持,并先后参加了由马来西亚主办的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双方在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加强磋商与合作,共同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二)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随着中马政治关系的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关系也得到迅速发展,并达到一定规模。

1.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贸易规模急剧扩大。1974年中马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1.95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4.29亿美元,1989年达到10.44亿美元。90年代后双边贸易额扶摇直上,1990年以来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1990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11.7亿美元,1995年猛增到33.6亿美元,1997年突破40亿,为44.15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19.2亿美元, 进口24.95亿美元,比1996年分别增长了40.1%和11.2%, 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十大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则是中国的第十五大贸易伙伴。1998年以来,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马双边贸易出现暂时波动,但全年双边贸易额仍达42.64亿美元,仅比1997年下降3%。其中,中国出口15.96亿美元,进口26.68亿美元。(注:《国际商报》1999年8 月23日。)

和建交初期比较,近年来的中马贸易不仅在贸易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贸易结构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马贸易的内容主要是由中国出口粮油食品、农副产品、轻纺工业制品换取马来西亚的橡胶、木材、胶合板、棕油等初级产品。从80年代末期起,贸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据中国海关统计,1986年中国向马来西亚出口的机电产品为782万美元,占中国向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3.8%。以后机电产品比重逐渐增加,至1997年机电产品已占出口的36.2%,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已超过对马出口总额的70%。马来西亚的工业制成品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其比重由1988年的8 %升至1992年的23.9%和1997年的54.8%。中马贸易结构的这一变化,说明中马贸易正在向高层次发展,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2.相互投资日益增长。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起步于80年代中期,但开始时步履艰难,从1984年至1991年的8年里, 协议投资金额仅6180万美元,实际投资只有570万美元。1992年以来,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马来西亚政府放宽对华投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加快了对华投资的步伐。1992年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协议金额为2.09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2470万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4.2倍和11.4倍。1993 年协议金额增至7.58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9140万美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6倍和2.7倍。1994年实际投资额为2.01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1.2倍。1995—1997年间,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对华投资额仍有较大增长。1997年马来西亚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82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90%。1998年以来,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协议金额和实际投资额均有所下降。但1998年马来西亚对华实际投资额仍达2.6亿美元,比1994年的实际投资额高。截至1988年底, 中国累计批准马来西亚企业对华投资项目1700多个,协议金额达35.6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17.64亿美元。(注:《南洋商报》1999年8月21日。)马来西亚已成为中国的第10大投资国。

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从以中小企业投资为主转为大中小企业同时踊跃投资,金狮、成功、玲珑、马友乃德、沙迪拉资源、森那美等企业集团在对华投资中起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如金狮集团自1993年开始向中国投资,经过6年发展,至1998年底,已在中国20 多个省市建立了60多家合资企业,投资额近8亿美元。除金狮集团外, 成功、沙迪拉资源、森那美等企业集团的对华投资额均在5000万美元以上,其中马来人大企业沙迪拉资源在中国投资超过1亿美元, 其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在安徽合肥与中国有关机构合资联营“合肥世界贸易中心”和联营生产1300马力的汽车。第二,从产业分布来看,马来西亚对华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约占马来西亚对华投资总额的72%。在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中,房地产的投资最多,占马来西亚对华投资总额的42%,其次是商业服务业,占17%;第二产业的投资占马来西亚对华投资总额的27.6%。马来西亚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其项目主要分布在粮油食品加工业、橡胶品加工业、棕油提炼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第一产业的投资较少,其所占比重仅为0.4%。第三, 投资地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但沿海地区仍是其投资重点。以马来西亚对华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来看,沿海地区占马来西亚对华实际投资总额的 87.64%,而中西部地区仅占12.36 %。第四,投资方式以合资经营为主。在合资经营中,马方投资比例在25%—75%之间,其中约有25%的项目,马方投资比例在50%—75%之间。马来西亚在中国投资大多采取合资经营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求得顺利发展。此外,马来西亚企业还采用BOT投资方式,参与多项公路、 桥梁和电厂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五,马来西亚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不断扩大,资金到位率逐渐提高。1984—1991年,马来西亚对华投资项目有74个, 马方协议投资6180万美元,平均每个项目马方投资83.5万美元。1992—1998 年马方对华投资项目有1630个,协议投资34.98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214.6万美元,该时期马来西亚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约是前一时期马来西亚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的2.6倍。不仅如此, 马来西亚对华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也明显提高。1984—1991年,马来西亚对华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仅为9%,1992年和1993年的资金到位率也只有12%。从1994年起, 资金到位率显著提高。1994年,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协议金额为6.2 亿美元,实际投入2.01亿美元,资金到位率为32.4%,1996年达到60.7%, 1997年提高到83%。

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也不断发展。截至1998年底,经批准的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举办的海外贸易型和非贸易型企业共计160多家,实际投资金额达3亿多美元。(注:《南洋商报》1999 年5月20日。)中国对马投资领域包括机械、冶金、石化、通讯、食品、纺织、饭店、房地产、木材加工等。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的各类企业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对补充国内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中国在马来西亚的企业、机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培养人才,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以及为国内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3.承包工程合作蓬勃发展。除了在马开办投资项目外,中国在马来西亚的中资企业、机构还积极参与马来西亚的各种工程项目投资,并取得了明显成果。中国公司在马开展承包工程合作始于1987年, 截至1998年底,中马双方共签订了900多份承包工程合同,合同总金额达18.86亿美元。(注:《南洋商报》1999年8月22日。)仅1996年一年, 就签订了210份承包合同,合同金额达7.21亿美元。中国公司经过10 多年的业务拓展,已经在马来西亚工程承包市场建立了自己的信誉。在发电设备、变电站、港口疏浚、道路扩建、房地产开发、楼宇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带动了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

4.两国人民互访次数激增。1990年9月, 马来西亚政府取销了马来西亚公民访华的年龄限制。此举对双方旅游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后,马来西亚公民访华人数激增。1990年为4万多人次,1994 年达10.68万人次,1997年再升至36.13万人次,1998年略有下降, 但仍达30万人次。同年,中国访马人数也达26.4万人次,与1994年相比, 增长了147%。(注:《南洋商报》1999年5月19日。)

(三)教育、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不断增多。

1996年9月, 中国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应马来西亚教育部的邀请访问马来西亚。这是中马建交以来中国教委主任首次正式访马。1997 年6月,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纳吉访华。在此期间,中马两国在北京签署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两国军队间的交流也在日见增多。近几年来,双方军事领导人先后进行了互访。1996年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中将应马来西亚国防部的邀请访问马来西亚。8月1日,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武官处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9周年招待会。这是中马建交以来在马首次庆祝中国建军节活动,马来西亚海军司令南利中将、武装部队参谋长纳华威中将出席了招待会。9月,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司令伊斯迈尔上将应邀访华。这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司令首次正式访华。1997年3 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对马进行友好访问,在中马军事交往史上写下了新篇章。

此外,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往也日趋活跃。文艺、出版等代表团先后多次互访。

25年来,中马两国关系之所以有长足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中马同属发展中国家,同处亚太地区,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以致力于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马两国都需要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及各国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加强合作,同时,随着地缘经济因素作用的上升,包括中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把重点转向经济领域,发展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已成为中马两国振兴经济的迫切要求和共同需要。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促进和保障了双边经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不仅如此,25年来,中马始终以和平共处5项原则, 作为双边关系基本准则,坚定不移地推行睦邻互信政策,这是中马关系得到迅速发展的重点因素。

最后,中马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也是中马关系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中马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为中马关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两国领导人都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

在双边关系发展看好的形势下,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双方间的贸易额虽然有了较大增长,但在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很小。据统计,1987年,中马双边贸易额占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总额的2.1%,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0.7%。1998年分别上升为2.7%和1.3%,二者都只上升了0.6个百分点。

二是双边贸易中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问题。近10年来,在中马贸易关系上,中国始终处于逆差地位,而且逆差额呈不断扩大趋势。1990年逆差约2亿美元,1996年上升为5.75亿美元,1998年达10.72亿美元,1999年上半年为9亿美元。(注:《国际商报》1999年8月23日。)中马贸易不平衡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马经济友好合作和贸易互惠的基础,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三是由于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出口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出口市场又同为美、日、欧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因此,双方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

四是中国银行在马来西亚恢复分行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57年中国银行被迫撤出马来西亚。中马建交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马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但往来业务至今仍通过第三国和地区的金融机构结算,不仅手续麻烦,还增加了双方大量的不必要开支,对发展双向投资也不利。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不致于使双方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发生逆转,但处理不好,将对今后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中马关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有待双方进一步研究和磋商,但在今后一个时期,中马关系在现有的基础上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马关系将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第一,中马建交25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已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业已成为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愿望。1999年8月, 朱镕基总理在会见马哈蒂尔总理时指出,中方重视马来西亚的地位和作用,珍惜两国人民民间的传统友谊,愿意与马来西亚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各方面合作,使中马两国永远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马哈蒂尔也表示,中国对于马来西亚至关重要,对华关系是马来西亚对外政策的重点,中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符合马来西亚的利益;第三,中马关系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框架。1999年5月, 中马两国外长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它为21世纪的中马关系确定了一个更明确、更富有前瞻性的定位和发展框架;第四,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市场潜力巨大。而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短暂衰退后也已走上复苏轨道,今后一段时期内也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随着中马两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双方互为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开拓,从而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第五,双方的外交政策也决定中马关系将进一步发展。中马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两国的外交政策都越来越趋向于全方位,也更加务实。这有助于双方发展密切关系,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两国友好合作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中马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将继续保持包括双方高层领导、政府官员的各个层次的经常性接触和互访,增进双方企业及人民民间的交流,以促进两国关系全面、持续地发展;加强两国外交部年度高官磋商机制,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将继续在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加强磋商与合作,促进地区及国际和平与发展;双方将致力于加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友好关系。双方认为中马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加强中国和东盟及东盟与中日韩关系发展的促进因素;双方将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扩大贸易、投资、金融、国防、安全、教育、科技、信息、卫生、交通、环境、农业、林业、矿业、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友好合作。联合声明还对上述领域的合作作出了详细规划。(注:《人民日报》1999年6月1日。)中马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联合声明大大拓宽了两国友好合作的领域,并使其稳定地向高层次的合作发展。

总之,中马关系的现状与前景是令人乐观和充满信心的,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1世纪的中马关系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标签:;  

中马关系的现状与展望--纪念中马建交25周年_中国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