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消费的经济学界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奢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个新的消费概念——奢侈消费。由于奢侈消费有它自身形成的原因,并表现出了与大众消费截然不同的形态与特征,所以,在人们认同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的同时,对如何看待奢侈消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奢侈消费的成因、基本特征、表现形态、与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奢侈消费等进行系统分析,以引导奢侈消费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奢侈消费的成因
奢侈来自于英文的luxury,解释为舒适、快乐、昂贵、豪华、稀缺等意。奢侈消费指消费者通过购买豪华、稀缺、昂贵的消费品而追求舒适、快乐的生活享受,并以远远超出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和平均价格水平的消费形式来表现其消费特征与消费风格。奢侈消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形成和存在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膨胀的消费欲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更高生活水准的心理感受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的加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间接而必然的联系。这说明奢侈消费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无论人们对奢侈消费持什么样的态度,奢侈消费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都是不可避免和不能改变的。
从生活消费的发展水平上看,人们经历了缺食少衣阶段(困难时期)、吃饱穿暖阶段(量的消费时代)、吃好穿好阶段(质的消费时代)、追求个性阶段(品位消费时代)等等。当量的消费时代与质的消费时代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后,品味消费时代就必然会出现。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人们在生活中总有更高的生活目标与消费欲望,总希望自己的社会地位、价值水准、品格风貌等通过个性消费得以展示;从社会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个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一定要体现这个社会的生产条件、科技水平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一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不能整齐划一,不能以一种消费模式来约束这个社会的所有消费人群,并表现为消费的统一状态与趋势.追求更高的消费目标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从社会生产对社会消费的支撑与依赖程度来分析,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消费水平,而社会再生产的延续又直接而完全地依赖于社会消费。
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均希望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然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既然如此,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必然会通过转变对不同类型新产品的选择来保证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时,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边际效用的递减,因此,转变消费指向,购买特殊品与选购品(其中大部分为奢侈品),就成为消费者追求生活品位与生活质量、提高消费效用水平的必然。
二、奢侈消费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形态
奢侈消费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昂贵性、稀缺性、符号性和可经济替代性。
昂贵性是指奢侈品价格的昂贵性。如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豪华车,以千万元乃至亿元计算的豪宅,以万元计算的服装、饰品、化妆品等昂贵消费品,都远远超出了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心理的价格承受能力。
稀缺性表现为奢侈品本身的稀缺与珍贵。与大众消费相比,由于奢侈品的价值与价格极高,以及需求量极少,进而使奢侈消费品的供应量极少。
奢侈消费的第三个特征是符号性。奢侈消费是一种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符号。作为经济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经济收入水平与经济支配能力。作为社会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事业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受人们尊重程度的提高。
奢侈消费的第四个特征是可经济替代性。奢侈消费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弹性,它带给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费实力与能力来选择适合于自己消费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消费品。
奢侈消费的形态是指奢侈消费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展示自身的特征与价值,以及奢侈消费所形成的功效等等。对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奢侈消费进行剖析。
1.经济学角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奢侈消费可分为“创造型奢侈消费”与“非创造型奢侈消费”。德国经济学者沃夫冈·拉茨勒认为,创造型奢侈消费是指通过劳动与技术的创造与创新而生产出更优良、更精致、更高档、更豪华、更令人渴望的产品。由于这种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好、成本昂贵而使价格居高不下,相对于人们的有效支付能力,它属于价格昂贵的消费品。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进入到大众消费阶层。人类的生活消费历程是从低级走向中级,再向高级阶段迈进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形成,人类消费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科学的创造、发明与新产品的大量涌现。这一过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这说明人们对奢侈消费的渴望、追求与获取是一种积极的、有价值的消费。
非创造型奢侈消费是指非实用型的张扬消费,如豪华宴请、豪华婚礼、豪华饰品等等。有人把这类消费称之为“浪费型消费”,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的浪费。而浪费本质上是不符合经济学效用的基本原理的,但为什么人们还要选择“浪费”这种消费方式呢?这是由奢侈消费具有符号的不可替代性特征决定的,它能够显示出消费者的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期望获得的是尊重,并创造出一种与人进行交往、沟通的机会。本质上,这种消费并不像人们所指责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本身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对财富的有偿使用,对社会生产的拉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所追求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尊重的价值实现。当然我们也承认,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奢侈消费,有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尚不成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这种现象会得到改进,使我们的社会进入到成熟的消费阶段。
2.消费目的的角度
从消费者购买行为所追求的目的来分析,奢侈消费可分为功效型奢侈消费、符号型奢侈消费和表现社会地位型奢侈消费。功效型奢侈消费是指消费者所选择的消费品对生活具有功能性效应,如家庭购买钢琴、豪华住宅与家具、高档轿车等等。符号型奢侈消费是指为了表现自身的经济条件与社会地位而选择豪华消费品的消费,如进入豪华歌舞厅,消费者往往不会单独而行,和朋友在一起所表现出的出手大方,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并赢得朋友们的尊重与爱戴;进入高档餐厅,消费者所追求的是高雅的环境与氛围,优质的服务,得到的尊重与敬仰,以及所能显示出的个人能力与价值等等。社会地位型奢侈消费是指由于社会地位与职业需要所表现出的消费水准,如高档服饰在商务活动中能够显示出对工作、对环境以及对他人的重视与尊重,这是工作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及为组织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等等。这里功效型消费、符号型消费及社会地位型消费的划分,不具有绝对的界限,有一些消费既发挥着功效型的消费效果,也具有符号型与社会地位型消费价值,如高档服饰;有些消费品则具有单向性表现,如豪华家具的功效型给家具主人带来的感觉,豪华型宴请所具有的符号性效应给享用者带来的感觉等等。
3.受益对象的角度
从受益对象的角度分析,奢侈消费的受益对象即消费者,可以分为个人受益、家庭受益、群体受益和后代受益等形态。个人受益的奢侈消费品表现为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消费品;家庭受益的奢侈消费品表现为豪华住宅、高档汽车、旅游及相关娱乐活动等高档产品与服务;群体受益的奢侈消费品表现为旅游、娱乐、健身、体育运动等相关的娱乐产品;后代受益的奢侈消费品表现为为培育后代而在消费中的支出,如贵族学校的选择、高档教育用品与消费用品的选择等等。
三、奢侈消费与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消费领域,由于奢侈消费本身所具有的昂贵性、稀缺性、符号性等特征,使奢侈消费必然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评判,其中指责与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会各执一词。这里我们从奢侈消费的相关要素入手进行分析,评价奢侈消费,给奢侈消费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与社会地位。
1.奢侈消费与财富来源之间的关系
奢侈消费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基础,一个消费者能否加入奢侈消费的行列,首要的条件是看他是否买得起奢侈消费品。这一条件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又以经济来源、收入水平为支撑点。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人们的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可能会出现差距悬殊的态势,因此,必然会产生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分。富有阶层的消费权力在于有能力选择奢侈消费品,以此追求生活的舒适、品位的提升。比尔·盖茨以其合法的手段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他取其财富的千分之一建造一套自己喜欢的房子,没有对别人造成损害,这种消费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至于非正常敛财,以及使用公款挥霍浪费的现象,在现实中存在,但不属于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属于法学、道德伦理学所研究的领域。消费经济学需要研究和能够研究的是人们的消费模式存在的原因、条件,消费行为的运行规律和社会效应,等等。奢侈消费不是在人们的鼓励下而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它以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前提条件,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它与财富来源。的途径与手段以及财富来源的道德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2.奢侈消费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关系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的消费都需要资源的支持,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奢侈消费是否一定会比大众消费消耗更多的资源,而这种更多的消耗是否一定是一种浪费。我们从生产消费品的角度分析,生产一辆“宾利”轿车与生产一辆“夏利”轿车相比,生产“宾利”轿车的原材料一定比生产“夏利”轿车的原材料质量好,但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宾利”轿车并不比生产“夏利”轿车更耗费资源,应该说它们对资源量的需求是相差无几的;从生产中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技能投入来讲,生产“宾利”轿车所需要的技术与劳动力技能一定远远高于生产“夏利”轿车的水平,这一过程反而使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科技能力与劳动力技能得到提高,是一种高水平的资源利用;从消费过程来分析,“宾利”车的耗油一定比“夏利”车的耗油高,但不只有“宾利”车一种车型耗油高,不能由此断定“宾利”属于耗费资源型的汽车。由于车的气体排放都在国家允许的标准范围之内,对于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没有产生比其他车型更不利的负面效应,而所不同的是“宾利”车带给消费者的舒适、安全是“夏利”车永远也无法比拟的。因此,与大众消费相比,奢侈消费并没有造成更多的资源耗费,奢侈消费与资源浪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任何相抵触的现象发生。
3.奢侈消费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们知道,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这是从消费延续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秉承良性消费有利于子孙万代的思路所进行的分析,应该看到,奢侈消费是人们推动消费水平提高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才有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秉承生产决定消费的思路,从社会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分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生产的进步,没有科技水平的提高,没有创新能力的培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奢侈消费在一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有人测算,中国内地的奢侈消费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我们姑且不去追究这一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可信,单就与奢侈消费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这一数字也是令人质疑的。但奢侈消费在中国的消费结构中确实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这一比例的人群也确实被有战略思想的企业家所看中,成为这些企业所追逐的对象。如果一个企业以奢侈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就必须使企业掌握先进技术与设备,培训出最高水准的人才和高技能的工人,并能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方面走在同行的前列,否则,其经营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奢侈消费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还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奢侈消费与消费道德之间的关系
消费领域中的不道德消费表现为侵吞他人财物或公款、铺张浪费、暴殄天物等行为。侵吞他人财物或侵吞公款往往采用的是非法手段。奢侈消费尽管以经济条件为前提,但奢侈消费者的经济收入并不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与非法侵吞公款有任何天然的联系。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与非法侵吞公款属违法行为,它不仅触犯了法律,也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因此,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与道德的谴责,但不应当把它们归于奢侈消费的范围,更不应该由此得出奢侈消费是一种不道德的消费行为的结论。在奢侈消费者的人群中,靠自身奋斗获取财富,并享受奢侈消费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人应该得到尊重。
铺张浪费在素有勤俭节约美德之称的中华民族确实是一种不和谐的音符,但这并不是奢侈消费的本性,因此,不能将奢侈消费与铺张浪费画等号。更多的奢侈消费者反而要追求奢侈消费过程中的经济。豪华车与豪华居室的主人,一般都会对其拥有的爱车与爱居悉心呵护与保养,进而延长其使用周期;对于选择高档化妆品的女士,因为所用产品的昂贵而舍不得浪费;至于数十万元的一桌酒席、耗巨资而举办的婚礼等确实有浪费之嫌,但不能以偏概全地因此而将其视为奢侈消费的全部。对此,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也许会形成平和的心态。在人们对体验经济已有共识的今天,五星级的宾馆把被星巴克卖9元钱一杯的咖啡定到了200元一杯的价格,客人们并没有指责它的不合理,其原因在于人们把其中的“文化”作为一种附加值。人们熟知的世界知名品牌所做的工作就是提升品牌形象,而将品牌附着物的生产转给其他企业去做,结果是加工企业利润很薄,而拥有品牌的企业却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不伴有任何文化内涵而进行的纯粹浪费型的奢侈消费,似乎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消费领域中的不和谐音符,但不能因此而指责奢侈消费。
暴殄天物是一种对资源的恶意破坏与消费,它与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背道而驰,与奢侈消费也完全不符,它与任何人类社会所倡导的消费模式均不相容。暴殄天物与奢侈消费不具有天然与必然的联系,即使在没有奢侈消费的社会中,也存在着暴殄天物的现象,如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疯狂掠夺公有财物,但其后续行为不一定是奢侈消费。这是因为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有非法分子和不道德消费者在掠夺资源、破坏环境。而暴殄天物真正存在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制度上的原因——所有权不清晰导致私欲的膨胀;另一个是基本素质的问题——知识水准和基本素质低下导致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
由于奢侈消费属于非大众消费,奢侈消费品又具有稀缺性特征,所以,人们对奢侈消费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只要出现,就很难逃脱人们的视线和媒体的追踪。在我国奢侈消费还尚未被正确认识的情况下,人们对其产生不满与反对在所难免。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这种态度应该有所改变。
四、加强对奢侈消费的引导
奢侈消费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是否认同与鼓励,都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奢侈消费的现象,不管社会是否遏制与约束,都不能铲除奢侈消费存在的根源。人们更多的是希望奢侈消费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使其转化或部分地转化为救助贫困人口的救助基金或支持经济发展的投资基金,所以提出了征收高消费税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办法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征收高消费税似乎能实现理想的目标,即奢侈消费为国家税收的增加作出贡献,使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增强其转移支付的能力。但实际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学替代效应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政府希望以税收的形式抑制消费者对某项奢侈消费品的购买与消费,或者希望在不抑制奢侈消费的前提下,通过税收收入的增加,增强政府转移支付的能力,根据奢侈消费品可经济替代的原理,实际的情况可能是:随着某项奢侈品含税价格的调高,消费者就会选择没有含高消费税、没有调高产品价格的替代品。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将所有被认定为奢侈品的商品与服务均征以重税,以此抑制奢侈消费。但这样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根据消费需求的心理特征,消费者就可能以等待、观望的态度推迟购买计划的实施,也可能放弃原来的购买计划。这样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抑制了生产该商品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生产厂家由于产品的无销路而不景气。最终的结果或者生产萎缩,企业倒闭破产,形成社会失业人口的增加;或者企业转产,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导致生产力下降乃至倒退。因此,在美国,反对增收奢侈品消费税最强烈的不是富人,而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和工人。对于进口的奢侈品以政府增加进口关税的方式抑制国内需求是一项可行的办法。但作为WTO成员国的国家,其进口关税的确定还要在国际贸易组织相关条款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考虑。同时,进口关税的确定对我国出口贸易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应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既然征收奢侈品消费税不是引导奢侈消费向良性、健康、有利于社会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而面对奢侈消费我们又希望它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思考有效的引导途径。现实中,可以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慈善助人的风尚;建立生态消费体系,推广环境会计制度;建立消费道德公约,形成良性消费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杜绝非法消费行为等各种办法给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