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历史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由对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这就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立德树人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教育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就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用心研究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养,但以往的历史教学过度地在知识上发力,教师也常常纠结于历史知识的容量和难度,而忽略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和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忽略了历史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综合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例如:讲秦始皇统一全国,并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讲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多 是在这些具体的举措上,并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而很少思考这些知识有什么意义。
再如:戊戌政变中,谭嗣同拒绝逃亡。为什么要知道这一历史知识?学生对此会有什么历史认识?这就涉及到历史观、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定位、人物的具体材料、如何正确解释人物的言行,以及从中获得的教益。
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应有上位的思考和深层的认知,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洞察世事,感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其受益终生。历史课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其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课程的内容体现了国家记忆和国家意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历史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其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等方面,都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直接、有机的联系。
一、新课程与历史教育教学的联系
1.从课程目标上看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从课程内容上看
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等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
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等。——民族精神;党的领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国现代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等等。——制度自信;自豪感,自信心。
这些带有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因素,是历史教学内容所蕴含的,而不是外带的、附加的。就学科性质而言,历史课是人文课,涉及的是人类在历史上的活动,以及各类人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意义,学的就是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历史课就是要立德树人的一门基础课程。
总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形成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历史教育的重要职责。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历史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只是在教学生历史知识、让学生单纯记诵历史知识,而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国际意识等,时刻想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前途等有着紧密的关联。
为此,教师要考虑的问题,除了如何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考虑我们教学生历史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功效,这就涉及到对历史教学价值的思考。
教学的价值,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意义所在,是对教学工作的上位思考。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否具有实际意义和长远意义,这是要关注的。
二、历史教育的价值
1.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为学生打开观察历史的视窗,使学生将教材中涉及的史事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察,以历史的视角进行评判,以发展的、联系的观念对史事进行认识,从而提升历史认识的广度、高度和深度。
2.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全面、客观、辩证、发展地对人类的历史与社会进行思考。因此,历史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情境设计、问题引领、材料研习、拓展阅读、展开论证等教学活动,促动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在对历史的思辨和反思中汲取智慧。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涉及到历史的观念、历史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与方法等,亦包括从历史的角度而形成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等,以及求真求实的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与评判意识等。
4.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就要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总之,历史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由对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这就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学校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学校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我们肩负着重任,要做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学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尹海盛 “立德树人”历史教学中的“真善美”[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4,1。
[2]陈娟 如何实现中学历史德育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双赢[J].考试周刊,2008,4。
[3]张力 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
论文作者:闫长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意识论文; 立德论文; 转化为论文; 价值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