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立交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数学论文

构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交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交桥论文,培养学生论文,创新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已经喷薄四射,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构筑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交桥”,从而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杰出人才。

一.塑造创新个性立“桥柱”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新个性品质,它能使人们自觉地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地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没有创新个性这根顶梁的“桥柱”,创新意识就缺少了“主心骨”,创新思维就没有了“脊梁柱”,创新能力这座“立交桥”也就成了“天上的彩虹”。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可见,有胆量、敢探索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教学中应很好地加以培养和塑造。如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第143页有这样一道题:被除数÷(除数×商)=( ),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答案是“1”,教师正要作罢, 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这道题不能做!”同学们都愕然一愣,教师也为之一怔,但看他很认真的样子,就鼓励他大胆说下去。他于是反问了一句:“如果是有余数的除法,答案还是‘1’吗?”经他这么一问, 大家都恍然大悟,真是“别有洞天”啊!这位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惟书”,这种探求精神,从根本上摆脱了复制型思维的束缚,为创新能力这座“立交桥”的构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柱”。

二.强化创新意识铺“引桥”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它既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又是创新能力的“引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他们的原动力则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见,鼓励学生提问题是铺好“引桥”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是好奇的,往往会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如有的学生问:“3+2为什么得5?”“为什么0不是自然数?”有的甚至问:“为什么小数点左边的数位排列顺序从低到高,而右边的排列顺序从高到低?”……当然,他们也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阐述单位“1”后, 一位学生问:草坪上有5头牛、3只羊、一个小孩,能把它们看作单位“1”吗? 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及时予以肯定,作出合理的评价。如: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对加法运算方法的“低位加起”生疑,“高位加起行吗?”我当即告诉他:“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从速算的角度来看,的确从高位加起要比从低位加起来简便,只是从低位起比从高位起在进位的处理上来得容易一些。老师愿你能在这方面大胆实践,早日成为速算小能手!”像这样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教师应视为珍贵的礼物,以帮助自己拓展思路,调整教学。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相互交融,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引他们顺利地跨上创新思维这座“主桥”。

三.发展创新思维架“主桥”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它是创新意识的延续,是关系到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是创新能力的“主桥”,主要由四种“材料”构成,如将这些材料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就能架成一座坚实无比的创新思维之桥。

材料之一:扎实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创造可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知识少,能力不足的幼儿和少年可以去创造,当然那是低级的。很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创造需要很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那是高级的。”可见,无论是低级创新,还是高级创新,都离不开扎实的知识作基础。可以想象,牛顿的苹果落地,爱因斯坦的光速飞行,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没有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作基础都会熄灭,也就更谈不上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的发现。可见,灵感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也包括知识准备。

材料之二:灵活的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灵活的学习方法,这无疑等于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创新思维之门的“金钥匙”。如我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首先让学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此基础上,得出了9+1=10,1+9=10,10-1=9……5+5=10,10-5=5共18个加减法算式。然后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讨论:“要熟练掌握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没有一定的方法行吗?”“你们能想出巧妙的方法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立时被打开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根据5 幅图画就能写出这18个算式”;有的说:“如果眼前没有图画,这种方法就不灵了,我认为应根据组成写算式。

10 10 10 10 10

/\/\/\/\/\

9 18

2

7

3

6 45

5

只要掌握这五种组成,就可以写出18个算式”;有的说:“可以利用算式想算式,因为这18个算式分成5组,每组中只要掌握1个算式,就能根据加减法间的关系想到其余的算式”; 还有的说:“我只要掌握9+1=10 10-1=9这两个加减法算式,就可以根据□+□=10和10 -□=□推想出另外的加减法算式”……这些方法别具一格,灵活多样。尤其第四种方法,新颖独特,是将全班学生的思维方法高度融合,产生的共振效应。

材料之三:求异的思维

“求异”蕴藏着创新,蕴藏着灵性。学生是充满灵性的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就应该活生生地教,而我们的教师却往往会对学生“创新的火花”和“灵性”产生错觉。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一位教师讲一年级图画应用题,他出示了一幅图(见下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一男生说:“5-5=0”,教师很严肃地问:“他的解法对吗? ”生(齐):不对!“那这道题究竟怎样列式才对呢?”教师问。一女生举手说:“5-3=2或5-2=3”,这时教师的脸上慢慢地绽开了笑容,说:“好,那你能给他(指那位男生)讲讲这样列式的道理吗?”……课后我曾问过那位男生,他说:“原来有5只梅花鹿,向左走了2只,向右走了3只,一只也没剩下,所以用5-5=0”。真可惜啊,就因为这位教师的“正常”思维,对学生的“怪异”做法不屑一顾,错过了一次鼓励学生创新的绝好机会,应引以为戒。在教学中要通过“一图多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训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对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给予肯定,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材料之四:丰富的想象

想象作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创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一切。”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天空的强劲翅膀,要特别注意和保护。如我在教学“1的认识”时, 首先出示主题画(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图上的人和物哪些数量是“1”?当同学们争相说出“一个小朋友、 一支铜笔、一个本子、一个文具盒、一张桌子……”后,突然有个学生冒出一句:“还有一条凳子!”引得哄堂大笑。我问同学们笑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图上没有画着凳子!”于是我又问刚才那位同学是怎样想的?他说:“因为上面坐着一个小朋友,我想下面肯定有一条凳子!”多好的思维啊!我当即表扬那位学生有创新精神,并让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打那以后,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并不时地产生奇思妙想。我想,如果当时教师对那位学生的“异想天开”的“出轨”做法“一棍子打死”,便会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

总之,构筑创新能力的“立交桥”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立好“桥柱”,铺好“引桥”,架好“主桥”,定能使它畅通无阻。

标签:;  ;  

建设立交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