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杨锦华
(湖北中医学院 434000)
【摘要】隋唐时期传统医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养生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导引养生功和推拿按摩理论上的相通性给予了二者结合发展的内部条件.二者都具有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放松解压的作用.二者的结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符合大众健身市场的需求,符合人们对养生项目的要求.同时二者的结合发展,为导引养生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关键词】隋唐时期、养生术
1.导引术的起源
1.1 导引术的概念
导引术由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与按摩等组成,故叫"导引行气术",简称"导引"或"导引术"[2].包括吸气吐纳之术、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按摩法、五禽戏及太极拳等.
1.2 导引术的起源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导引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先民长时间居住在洪水泛滥的恶劣环境中,为了改善身心状况,逐步发明了一种疏展筋骨以消除疾患的"大舞"[3].汉代一些着名医学家对导引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汉末年产生的原始道教,对后世导引气功研究有一定影响.在隋唐时期,隋统治机构设有专门机构太医署,不仅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唐代孙思邈在盛唐时期,堪称一位体育医疗专家,促使这一时期导引养生理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2.导引术的理论基础
导引养生功是以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整个功法强调"循经取动、循经取穴、循经作势、以指代针",是取得着名健身效果的核心[4].以脏腑学说、阴阳及五行学说为指导,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以医学的气血理论为核心,特别重视调整心态及心情,并将导引与养生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重视养性方面,这也是它取得显着健身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3.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
3.1 隋唐时期养生术内容
隋唐时期养生术内容包括吸气吐纳之术、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按摩法、五禽戏及太极拳等.陶弘景的 《养性延命录 导引按摩篇》对五禽戏的每一个动作都做了明确记载.另外,帛书《导引图》上共有四十四个动作,比《庄子》书中记载的熊经鸟伸是增加了许多.从现有的题图文字与动作形象对比推断,《导引图》中不仅有仿生动作,如鹞背、狼、龙登、(鸟)信、沐猴灌、猿呼、熊经、鹤等,还有和呼吸相结合的仰呼、以杖通阴阳等,导引动作的属性增多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其四十四个动作分四排排列,表明一年分四季,在不同季节进行不同内容的修炼.每排是十一个动作,则是和人体十一条经络相合,也是和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一个器官相对应,也就是说,每组动作都可对身体的一条筋脉、一个器官起到促进或治疗的作用.由此可见,隋唐的导引,无论是其锻炼形式还是内容含义,都较战国时代有所发展了.
3.2 导引养生术实践开展情况
隋唐是我国导引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代,按摩成了疗疾的手段,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按摩生十五人,其职责是: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隋朝太医院博士巢元方主持编着了《诸病源候论》,阐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病状,附有导引方法,表明为《养生方导引法》,其方法有行气、导引和按摩.
隋统治机构设有太医署,下设按摩博士二人.唐统治机构中,也有类似的制度.唐代在按摩医学中除了有"博士"官职外,还形成了由按摩师掌教按摩法的教育制度和按摩生十五人的按摩专科学校.
3.3 导引养生术对社会的影响
就导引术的适用范围而言,即由原来的延年益寿升格为长生成仙,另外还要与行气、房中、辟谷、服饵等修炼术相结合.这样就使导引术的适用范围得到了一些拓展,防病与治病应该是中国古人创制导引术的初衷.导引养生功对中老年人的体质免疫起着深刻的意义,每天坚持练习导引养生功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功能,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丰富中老年人的业余娱乐生活.
4.隋唐时期导引术的演变创新
4.1 道教对导引术的创新
唐末五代以前道教的外丹术占主流,虽然多数道派只把导引术当作外丹的辅助,但仍有部分道派专以导引术为长生作为修炼门径.这一时期,一些道教人士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对导引术做了一些阐释和整理.司马承祯是唐前期着名道士,他首次较系统地用传统医学的经脉荣卫等原理对导引作了阐释.这样,进一步丰富了导引术在祛病和健身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然而,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导引术创新成就的则非"八段锦"和"太极拳"莫属.
4.2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孙氏认为饮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了老人饮食的具体要求.孙思邈的食养、食疗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强调房中补益,但强调不可纵欲.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养生功法.在他的《千金要方》中,既有"道林养性""房中补益""食养"等道家养生之说,也有"天竺国按摩法"等佛家养生功法.不仅丰富了养生内容,也使得诸家传统养生法得以流传于世,是我国养生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1]刘小华,李可兴.隋唐五代时期养生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94-95.
[2]赵延益,王其慧.中国古代导引术评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87(2):78-83.
[3]王晓倩,王英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古代"导引养身功"之理论阐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3,36(1):95-97.
[4]魏燕利.从传存到创新--试论道教对中国古代体操导引术的贡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69-71.
[5]胡旭.中国古代体育养生理论发展脉络研究[G].延安大学体育学报,2010,9(5):1-3.
论文作者:杨锦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隋唐论文; 时期论文; 道教论文; 动作论文; 这一论文; 传统论文; 功法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