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110例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时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高危因素,并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后饮酒(21.82%)、过敏体制(25.45%)和过敏史(27.27%)比重均高于对照组(3.64%、5.4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过敏患者19例(34.55%),其中主要症状为皮疹和发热;消化道不良反应17例(30.91%),主要症状为腹泻;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4例(25.4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5例(9.09%)。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禁忌证,切实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引言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广谱类抗生素,也是一种以7-氨基头孢烷酸(7-1ACA)作为母核的物质,由天然头孢菌素C分裂制得,本身有明显的抗菌优势,杀菌作用突出,广泛应用到治疗中。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率也随之提升,直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根据病症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做好预防措施的落实工作。为了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8例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例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本院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治疗时未出现不良反应),每组5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55~69岁,平均年龄(60.23±2.9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56~70岁,平均年龄(61.34±3.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反应类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有助于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便利。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高危因素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后饮酒(21.82%)、过敏体制(25.45%)和过敏史(27.27%)比重均高于对照组(3.64%、5.4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高危因素比较[n(%)]
2.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观察组中过敏患者19例(34.55%),其中主要症状为皮疹和发热;消化道不良反应17例(30.91%);主要症状为腹泻;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4例(25.4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5例(9.09%)。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杀菌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随着药物使用量的增加,不良反应情况不可避免地增多,对临床治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于此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给药方式和用量,并在给药后密切监测患者反应,消除不良反应危害。现阶段,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相应地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关注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药物药理机制和服用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药后饮酒(21.82%)、过敏体制(25.45%)和过敏史(27.27%)比重均高于对照组(3.64%、5.4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过敏患者19例(34.55%),其中主要症状为皮疹和发热;消化道不良反应17例(30.91%),主要症状为腹泻;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4例(25.4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5例(9.09%)。通常情况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过敏史、药后饮酒和过敏体制相关,上述因素为不良反应发生高危因素。而就不良反应本身而言,以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若患者服药后出现红斑、皮疹、瘙痒或黏膜水肿等情况,可判断为药物过敏,如果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伴有哮喘或静脉炎等情况。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本次研究中患者多出现腹泻情况,严重影响药效发挥。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不良反应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明确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给药前主动询问患者过敏史,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不得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医护人员在给药时必须严格遵照说明书操作,若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可参照青霉素休克处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此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环,且青霉素中也含有上述物质,二者联合使用会导致交叉过敏情况,因此在给药前必须详细阅读患者病史资料,并仔细聆听患者及其家属主诉,密切观察给药后反应,做好急救准备。②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机体状况,若患者年龄较大,且存在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溃疡等情况,应尽量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若无法避免切忌大剂量或长期给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具有抑制作用,阻止其产生维生素K,进而存在致出血风险,因此针对上述患者需谨慎给药,一旦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必须及时补充维生素K。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禁忌证,切实提高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爱芳.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策划分析.世界中医药,2017,12(a01):22-23.
[2]张宁.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环球中医药,2015,8(s2):221.
[3]卢兆晨,张四喜,周微,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合理对策.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b11):40.
论文作者:张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类抗生素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情况论文; 给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