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静进食”纪律对幼儿的影响
(一) 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
即在教师管理下能较好地按要求去做,如碰巧其他老师同该老师说话,幼儿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表现出异常兴奋。如果老师不在或是管理松懈时,他们还常与同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的产生。进食中,幼儿紧紧并排坐着,在老师的监督下, 幼儿之间的“小摩擦”仅仅表现为瞪一眼或是不理睬。如果老师有所松懈,特别是忙着给一些幼儿喂饭时,孩子们便有机可乘,大声说笑、指责、踢闹,有些大孩子则凭借力量“强占”更大的桌面或欺负弱小。
(二) 易使幼儿情绪低落,消极被动,处处依赖成人,缺乏活动的兴趣,思维求同性高,有从众心理倾向
幼儿园中老师对幼儿保护有加,生怕幼儿受到伤害。如吃饭时,老师要主动添饭加汤,吃得慢的,教师便会亲自喂饭。幼儿无须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甚至在困难未出现前,教师就已将之化解。幼儿之间无须互相学习,交流吃饭的心得。在家里更是如此,家长或许是害怕幼儿吃不来,或是幼儿吃得慢焦躁不安,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多数幼儿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吃完饭。幼儿没有自我服务的机会,长此以往,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处处依赖成人。在严格的进食制度下, 幼儿如同被人操作的木偶,没有了吃饭的兴趣,不能享受到进餐的愉快。为了避免惩罚与责备,严格遵守着各式各样的规矩。幼儿被人为地剥夺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变得胆怯、退缩,缺乏创造性。由此可见, 传统教育对“吃饭中说话”的理解是有极大的偏差的,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就是其中之一。在进食期间,幼儿只有一件事可做———专心吃饭。而这种习惯是否因此形成?在观察中, 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在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吃饭时悄悄说话。在生活中也不例外,尽管许多人受过幼儿教育,但人们往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交谈,甚至一些重要的事往往是在饭桌上决定的。边吃边聊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幼儿园老师在用餐时也经常在一块交谈。为什么幼儿就不能说话?从长期效果看“吃饭不许说话”也没有得到世人的普遍遵从,人们喜欢在进餐时聊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饮食中,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让幼儿边吃边聊,体验进餐的愉快, 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可以为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幼儿进食环境的创设
第一,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有助于增进食欲。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吃饭时间, 不在就餐活动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如“快吃”、“保持桌面干净”等。教师与幼儿边吃边聊,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氛围。幼儿园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纽带, 与家庭不能截然不同。让幼儿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观察中, 曾看到一个孩子生病吃不下饭,在就餐时间内独自看书,老师怎么劝也不吃,而配班老师走过去,轻轻地安慰他,劝了几回,让他坐在桌边,自己拿了小椅子同他坐在一起,陪着他说话。半个小时一过后,幼儿把饭吃完,高高兴兴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不应强迫幼儿进食,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情绪状态的调整,促进幼儿食欲。
第二,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 很多幼儿乃至青少年被过度地保护起来,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幼儿园教师工作十分辛劳,要到食堂取饭菜,整理桌子,给幼儿分饭分菜,时刻关注幼儿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给吃得慢的或吃饭能力差的孩子喂饭,吃完饭后还要收拾干净,组织幼儿睡觉,结果是幼儿无须自我服务。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的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有自我服务的欲望。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 如何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教师往往重视“保教”工作中,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
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减少了。而匆忙的生活,层建筑、单元房使人们更多地封闭起来。幼儿大部分时间呆在家中。幼儿园成为幼儿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老师却控制住了大部分时间,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很少。小伙伴对孩子而言如同空气和水,在自由开放的时空中,幼儿可以逐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这种技巧是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不到的。撒娇、霸道在这里不受欢迎,幼儿必须习惯于使自己适应他人和环境的需要。教师是幼儿的好朋友,在积极的师幼交往中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及师幼关系。最后,通过幼儿间及师幼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加深对幼儿认知水平、交往技能、语言水平、思维方式等的了解。还可以了解当前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这对于改进及进一步开展教学十分有利。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交谈中,教师可以把握教育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促进幼儿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提高。
论文作者:陈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幼儿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说话论文; 孩子论文; 成人论文; 食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