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优”化--论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使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优”化--论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优”起来——浅谈新课改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程论文,资源论文,浅谈论文,新课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关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诸如如何突破教材的局限,如何走出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如何联系生活、拓展课程空间等等都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得到丰富和优化。

一、“锲而不舍”——让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强”起来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成为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从很大程度上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锲而不舍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

1.资源开发,时时关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好的教学素材离不开教师平时敏锐的观察力,离不开长期对教学资源锲而不舍的开发和积累。政治教师要时时关注课程资源,练就一双发现和捕捉课程资源的“慧眼”,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课程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9.11”恐怖主义的幽灵,霸权主义留给全世界人民的累累伤痕,奥运会上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日”……这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在政治课教学中如能被我们充分利用,则会成为很有说服力的课程资源。有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是短期的、偶然性的。往往在公开课的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课改新理念体现得鲜明而突出,课堂也显得开放而有活力,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依然固守着教材,重复着“用教材教”的昨日故事,造成许多有价值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优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要求每一个政治教师时时关注资源的开发。

2.资源筛选,不断整合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不可信手拈来,各种资源必须经过整合和处理,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的过滤才能确定。”与思想政治课有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文章、典故、故事、数据、时政、试题等资料,也包括影响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等资源。但是,并非所有资源都是对我们有效的,在课程资源中有些开发的价值更大。例如:我们在讲“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如果我们选择台湾的风土人情来组织教学,这对同学们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没有多少帮助,而与台湾问题有关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所要选择的课程资源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朗诵的《乡愁》与第三次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骨肉同胞何不容……”组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

3.资源利用,人人探究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只局限于个别骨干教师,也不能只停留于观念层面的构建,每一个人都要投身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它作为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天长日久地予以实践。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也才能不断积淀经验,提高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当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教师们自觉、持久的行动后,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智慧生成、人格形成奠定坚实的根基。作为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和思考,在反思中将新知识、新技能、新策略等融入政治课程的资源库。政治教师要善于应用时政卡片、教学日志、教后感等,提高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在政治教学中尤其倡导集体备课,同一教学内容大家备,集体交流;不同内容分工备,共同提高。

二、“海纳百川”——让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领域“宽”起来

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是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1.以本为本,拓展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资源

思想政治的课程目标集中于教材,教材的作用不可削弱。在优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探索中,如果我们过多地把课堂教学时间花在补充内容上,将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教材的处理提倡以教材为本,丰富和拓展教材资源。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教材的要求来看,教材已经不可能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其作用已呈下降趋势这个事实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地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要结合本地实际、教师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现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师就是“教教材”的旧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应建立大教材观,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新课标要求“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就某一地区而言,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灿烂的建设成就、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可以有机地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适时适度地选用,形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把“乡土实例”或“时政资料”等运用于教学,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起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2.走出课堂,创新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资源

课外实践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注重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由“给出知识”向“引出活动”的观念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善于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理解所学知识,又要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思考人生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等进行调查研究、体会感受、实际操作、归纳总结,以实践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3.集思广益,挖掘思想政治课的人力资源

教学行为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教学资源之上,没有教学资源的支撑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了教学资源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不仅取决于“物”的因素,更取决于“人”的因素。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及其教学参考书提供知识;教师个人及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教师、学生乃至于家长在课程资源中处于的重要地位,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这一人力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资源一部分的教师,具备了课程资源条件性和素材性的双重性。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和利用教师所储备的课程资源将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教师不断去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还要具有自主地、创造性地、合理地鉴别、开发、积累、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构建起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段生命历程。这迫切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师教”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学”,即要充分发挥好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作用。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其二,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成和人格养成;其三,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扬长避短”——让思想政治课程优势资源“旺”起来

教学过程中,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政治教师要能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动,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引导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尤其是对课程目标有着直接作用的优势资源要优先考虑。

1.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资源优先

一个人所要学习的知识绝非一两门课程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的范围内和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落实优先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资源,并且融合自身智慧对资源作增删、组合、改编等深加工处理,使课程资源的利用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例如,学习十六大报告是初三政治的内容之一,但作为初中生不可能对十六大精神作全面深入细致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开发出与我们教学内容相关的要点,引导学生领会十六大的精神。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初三教材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引用了其中的一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教学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的材料,是我们优先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2.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资源优先

只有符合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水平的资源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资源,才是有效的资源。我们在教“如何成才”这一内容时,对于成才的内因与外因,作为没有哲学常识的初中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如让学生讲述《伤仲永》中方仲永的故事,教师提问:“方仲永小时候是神童,为什么长大后成了庸人,却没有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学生通过对这一故事的思考,很快明白了:“人才成长需要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但是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这是任何人成才的必由之路,是每个青年成才的内因。只有把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尤其是把内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成才的愿望。这些资源的利用充分考虑了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因此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课堂容量,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课堂上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有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融,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3.符合教育教学现有条件的资源优先

新材料、新观念、新情境是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理论联系实际又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在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成本是我们每个政治教师都有必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为了讲清人类的起源,就把学生全部带到山顶洞人的遗址,更不可能为了让学生了解国情而带领他们走遍大江南北。但学校里关于山顶洞人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却是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的资源,网络上的信息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就校内课程资源而言,学校首先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文化积淀,弘扬和培育校本人文资源,让敬业乐学的传统发扬光大;再者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提供服务,建设好图书馆、电教室、实验室、音像资料库、校园广播电视系统、校园网络教室等,不仅能满足教师对教学资料的选择,而且还能满足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的需要,从而开拓出多种教与学的渠道,更新好教与学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就校外课程资源而言,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络好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网络传输机构以及其他社区服务机构,乃至于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等,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观看演出、体验生活等提供方便,以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式、进度等,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走进时代、走进生活,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一切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资源都应是我们优先开发的课程资源。

标签:;  ;  ;  ;  

使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优”化--论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