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论文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论文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林 宁

【摘 要】 从学生、教师、学校层面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原因,提出了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抓住过程,保障结果;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时效等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同时,通过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常规教学制度;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坚持全过程管理,构建立体化管理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实时高效管理等具体路径来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以人为本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在未来的5—10年,将完成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的转变,并对顶层设计和实施途径提出了具体安排。未来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严把毕业生质量、1+X 证书制度试点等都将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校本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是职业院校落实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

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由当地热惰性较好的厚重石材砌筑,石材两侧分别用15mm厚的砂浆填缝、包裹,建筑最内层涂抹10mm厚的石膏层。在近年新修或改造的建筑中,为更好地隔绝外部炎热的环境,石膏层下方还会添加一层60mm厚的绝缘聚苯乙烯和10mm左右的空气间层作为绝热层。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5~16 岁,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他们认为到职业学校只学技能即可。但实际情况是: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方面,五年制高职教学要求较中职教学要求更高,学生没有思想准备,课堂参与度较低。一是课堂纪律差。教师大部分精力要用于课堂纪律的维持,管住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二是学生上课睡觉现象严重。教师课堂管理严格,上课不准玩手机,也不允许随意讲话,那么学生首选就是睡觉。三是课堂学习组织困难。为提高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比起个体化且充满竞争的环境,学生在合作型的学习环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动机合力”。[1]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集体意识不强,边缘化现象严重。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对专业学习认知不足

首先从学校选择看,到职业学校读书,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完全认同自己的选择。其次从专业选择看,学生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或者对专业有所了解,但对专业的学习难度认识不足。再次从学习基础看,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除了要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还需要有较好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而就目前学生的状况看,学生学习基础不足以支持其高职学习要求。

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是企业对产品质量和质量事故监测,以及质量事故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从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角度来看,即企业是否建立相应保障机制,监测质量状况和识别质量风险,及时解决潜在的质量风险,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避免类似批次性质量问题的再发生。由此可见,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包括计量管理水平、认证管理水平、质监部门监督抽查状况、质量事故记录情况、市场反馈及投诉记录情况、产品质量获奖情况等内容。

(二)教师层面:教学能力需要提高

2.抓住过程,保障结果。

(三)学校层面:管理机制滞后

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学生为本。五年制高职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好在学生在校时间长,我们有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重新塑造。从前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意志力薄弱,这和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业屡遭打击有关。进入职业学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没有了应试学习的压力,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及时加以鼓励,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其次需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现有的学生工作成就感较低,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人才观,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以制度引导教师的发展。

三、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和学的模式,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首先,数据的来源更加真实。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都是按照时序进度自然产生的,真实反映了教学管理的常态。其次,教学质量分析有据可查。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双向考评,教学管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可以为教学质量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后续教学管理及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再次,实时反馈,提高效率。教学管理系统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又可以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网上巡查。但也应该注意到,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管理思想,使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使用不当则容易挫伤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

(二)管理策略

1.以人为本,激励为主。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时效。

承担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校大部分是原来的中职校,虽然学校在管理和质量上各有特色,但是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管理缺乏经验,只能借鉴招收高中生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特点不同,两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五年制高职具有长学制、课程设置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学生培养系统化的特点,但是很多学校还是延续了原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首先是缺乏对五年制高职在中高职衔接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培养目标落实、课程及内容衔接、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其次是学生评价及毕业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需要遵循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特点,仅以学生的课业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虽然相当于中职教育,但为完成后续两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学要求应该有所不同。

定义3 已知各决策专家{e1,,et,,eT}给出的决策信息为则决策专家et给出决策信息与其他决策专家给出的决策信息之间的冲突矩阵为

职业学校的教师有两个来源:公共基础课教师大部分来自师范类学校,专业课教师则大部分是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共课教师缺乏对职业需求的认识,专业课教师对教学缺乏理论及实践方面的认知。虽然现在对新入职教师都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题培训,但奏效也不是一时之功,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不是组织形式上的变化,而应该是教学思想在行动上的改变。此外,职业学校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这对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是很大的考验。教师要站好职业学校的课堂需要兼具先进的教学思想、扎实的专业理论和高超的职业技能,这对教师是很高的要求。

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来说,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标准。教学工作标准是以五年制教学规范为蓝本进行校本化落实的具体要求。教学工作过程的质量标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工作环节,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个性化落实,是学校管理特色的体现。制度的建立必须以人为本,以服务学生未来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比如:考核制度可加强过程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模式突出职业学校特点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控制任务的时长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实施“学分银行”,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等,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同时还要建立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业警示制度”,对一个学期考试课程不合格超过3 门、一个学年不合格超过5 门的学生进行学业预警,鼓励与压力并存,双管齐下提高学生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根据表6(1)回归结果,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后总体上存在信号效应,Sub与Own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6(2)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Sub∗Da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盈余管理在政府补助的信号效应中发挥了正向的调节作用。6(3)验证了真实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Sub∗Rem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能为社会投资者所识别,收到政府补助的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投资者跟进。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以便在教学及管理中能够更有针对性。为此,我们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MSMQS)对本校新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共涉及四个方面:耐挫能力、社会能力、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耐挫能力由合作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两部分构成,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均低于一般水平。社会能力方面,学生的沟通能力发展较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是适应能力低于一般水平。个性特征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信心,懂得自尊自爱,但是意志力不够强,远低于正常水平。学习能力方面,注意力和思维均低于一般水平。这样的测试结果与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不佳以及课堂参与度低是一致的。

(三)提升路径

1.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常规管理制度。

质量的关键在过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每一节课的质量。过程管理指日常管理和教学关键节点的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是指从习惯上认同的或法令条文上规定的有关经常性教学工作的政策、规则、程序的总和,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基本规范要求。[2]就五年制高职而言,主要是指五年制教学管理规范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这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要依据。教学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和实操性的特点,是学校教学秩序的保证,是基础性的规范要求。教学关键节点的管理主要指对期初、期中、期末三个关键节点的管理。期初以计划管理为主,期中以教学进度管理为主,期末则以教学考核和质量分析为主。通过三个节点对不同阶段的常规管理进行集中核查梳理,发现问题,及时诊改,以过程的规范性保证结果的质量。

2.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教师发展长效机制。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更有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成长阶梯,学校可通过不同类型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既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实现师资队伍建设“领队—团队—梯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成长共同体可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阶梯式”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参照省市名师工作室管理文件,学校出台校级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构建校—市—省三级名师发展平台,采用领衔人负责制,有目标,有经费,有考核。二是“研究型”教师成长共同体。共同体的组成基于教师个性和兴趣,以课题组为单位对其进行管理,学校出台教科研管理制度,对课题研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三是学科/专业导向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学校出台教研室管理与考核办法,以教研室为单位,面向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以同课异构或者异课同构等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四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自由型”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教师可借助教学管理平台、学校企业微信、QQ 群等交流授课反思和研究心得,不仅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能提升研究和实践能力。

3.坚持全过程管理,构建立体化管理网络。

60年峥嵘岁月,中国氮肥工业在砥砺前行中书写下了粮安天下的雄壮诗篇,以不忘初心的情怀高高筑起了中国复兴的宏伟梦想。氮肥工业以自身发展助推农业发展,以自身强大守护粮食安全,在种植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粮食总产的稳定增长,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需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依赖于教师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续学生的学习。作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管理的目的不是制约教师的创造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管理首先是对教学思想的管理,这也是教师主动参与管理、参与教学改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是构建立体管理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建立学生、系部、校级三级管理机制,分别从教学服务对象、专业教学质量、教学秩序等方面综合考查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再次是用好第三方评价。评价的第三方可以是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技能鉴定、用人单位评价、主管部门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具有客观性,教师也更容易接受。

4.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实时高效管理。

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智慧校园建设必须先行,学校要从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此基础上应用是关键。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程度。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务管理应用,二是教学平台应用,三是实时监控系统应用。教务管理应用针对的是教学规范性,以计划管理和常规管理为主。教学平台应用则主要是面向教师的课程管理和应用。教师是应用和建设的主体,可以实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成效,根据平台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还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学习提供个别化指导。实时监控系统既方便管理者网上巡课以了解课堂的真实状况,又可以帮助教师查找自己课堂的不足。信息技术在教学及管理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实时可追溯的工具,使教学工作更规范,管理更科学。

dSPACE仿真是仿真技术中置信水平的一种仿真方法:通过在快速控制原型中直接的修改编程代码进行测试,在硬件在回路仿真中避免部分用数学模型困难而无法仿真的情况。使最终设计出产品的功能与性能上更直接有效,从而成为系统研制工作强有力的手段,具有提高研发系统的质量,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省研制费用。对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快速控制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建模、设计、仿真、测试、检测等方面,加深理解了理论知识、弥补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教学模式。随着dSPACE仿真技术的发展,必将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等.教学模式[M].兰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03.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43.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84-0073-04

【作者简介】 林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业学校办学点(江苏淮安,223003)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财经专业教学。

标签:;  ;  ;  ;  

提升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