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的垄断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历史原因和理论上的认识,金融业的垄断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中国四大专业银行就垄断了全部存贷业务的70%为上,它限制了中国银行业的合理竞争,降低了中国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中国金融垄断的表现
1994年,全社会存款40,427.4亿元,国家银行存款29,331.0亿元,占全社会存款的72.47%;全社会贷款40,810.0亿元,国家银行贷款32,441.2亿元,占全社会贷款的79.49%。1994年金融机构全部资产为49,264.4亿元,国家银行资产为40,839.8亿元,占全部资产的82.90%。上述数字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银行大一统相比较,中国金融垄断程度已大为缓解,但金融垄断还远未破除,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的金融垄断集中表现在,金融业务过于集中于国家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所占比重过大,至1993年末,股票的市值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5.14%,占GNP的13.6%。加上其它各类有价证券的数量,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1%,占GNP的25%。中国的现有的金融垄断体制已远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金融垄断的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包括证券公司、城市信用社、金融信托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其经营的业务不是比重较小,就是同银行业务同质化。如中国的证券市场其规模就十分狭小,金融信托公司其经营的业务同银行业务别无二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的金融垄断对经济运行已产生了许多负作用,其具体表现如下:
1、不利于金融业提高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金融业管理手段落后,而且缺乏改善管理的积极性。发达国家管理水平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行业竞争激烈,不提高管理水平,就会被淘汰,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巨大压力,金融业也如此。金融垄断,使中国金融业提高管理水平丧失了外部压力,延缓我国同国际金融接轨的进程。金融垄断,已成为影响中国金融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为造成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的不平等地位。在中国,由于金融业高度集中,凭借其垄断地位,使银行等金融部门获取了一种特权。中国的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集体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上的困难。为了得到一笔贷款和资金,这些企业往往不得不付出难以想象的成本。工商企业为获得金融部门的青睐,经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寻租。
3、与多元化的经济不相协调。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有、私有、独资、合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必须要求多元化的、竞争性的金融体制相适应。应该承认,十多年来中国多元化的金融体制已初步形成,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已不复存在。不过同经济体制的其它方面比较,我国金融业的垄断情况还十分突出,应尽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开发金融新产品,满足多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不利于统一市场利率的形成。目前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长期利率抑制问题。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逐渐消除中国的金融垄断,增强金融业的竞争程度,能为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创造一个好的外部条件。
三、中国金融垄断解除的模式选择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金融业并不是越小,越分散越好,金融业适度的集中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今世界,金融业日趋一体化,竞争激烈,金融机构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能达到规模效益,更谈不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发达国家来看,其主流是集中,而不是分散,发达国家中金融业盛行兼并风就是一个例证。美国1995年7月12日宣布,芝加哥第一银行和底特律国民银行合并,这两家银行分别为美国的第10大银行和第18大银行,此次合并达成53亿元的合并协议,仅次于1995年6月美国的第一联公司和第一弗德里奇银行公司达成的54亿美元的合并协议,新公司将成为全美第7大银行集团。据统计,1995年上半年1至7月份,美国银行的的兼并金额高达249亿元,这个数字已超过最高纪录1991年创下的240亿美元。
解除中国的金融垄断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模式一是对四大专业银行进行重组,降低四大专业银行业务在整个金融业务中所占比重;模式二是在四大专业银行以外发展新型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模式一的优点是有利于尽快解除我国的金融垄断,其缺点是同世界潮流相悖。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为了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和增强其竞争能力,金融业需要适度的集中,一味地反垄断,其结果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从绝对数看,中国金融业是不存在垄断,1994年世界名列前十名的大银行,中国只有工商银行一家,到1995年世界排前二十名都没有一家中国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由1994年第七名降为了1995年的第二十三名。上述数字表明,为增强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有条件地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四大专业银行的规模不但不宜缩小,而且在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还应适度扩大和发展,显然模式一的选择不符合中国国情。纵观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二是我们理想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经济体制的变革,采取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旧体制,在原体制发展生成新体制的体外运行思路,这种变革被称为渐近式改革。实践证明虽然这种改革存在不少问题,但与激近式改革相比,这种改革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更符合中国国情,渐近改革在中国是成功的。用选择模式二来破除我国的金融垄断,从世界范围来看,符合金融业适度集中的潮流;从全国范围来看,同我国的体外运行的渐近改革相一致。所以,笔者认为中国金融垄断的解除,应以选择模式二作为基本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垄断解除也正是沿着这种思路进行的,虽然我们没有在理论上明确过。近来我国正加大金融改革步伐,发展城市合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正是沿着模式二的思路来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