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江平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江平

李江平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房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阴道分娩产妇,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8%,产后2h的出血量为(87.5±13.5)mL,产后24h的出血量为(141.6±21.5)mL,对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8%,产后2h的出血量为(147.6±21.7)mL,产后24h的出血量为(247.5±37.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可推广。

关键词:阴道分娩;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效果

在临床上,产后出血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产后并发症,指的是产后24h内,产妇的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包括体质因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并发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子宫收缩乏力等,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否则,产妇便会出现大出血、休克等现象,严重时可致使产妇死亡[1]。预见性护理指的是,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针对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时地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确保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深入地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0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7月~2015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本组产妇均属于足月单胎妊娠情况,且均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或者胎盘残留等情况。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7.2+2.4)岁,其分娩孕周为38~42周,平均为(39.1+1.3)周,其孕次为1~3次,平均为(2.1+0.2)次,其产次为1~2次,平均为(1.3+0.2)次;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7.4+2.5)岁,其分娩孕周为36~42周,平均为(39.2+1.2)周,其孕次为1~3次,平均为(2.2+0.3)次,其产次为1~2次,平均为(1.1+0.1)次。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如平均年龄、分娩孕周、孕次及产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本研究中,100例产妇均行阴道分娩,其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联合腰麻麻醉;成功娩出胎儿之后,需要及时地将400mg的米索前列醇置于产妇的阴道后穹窿内,同时需要使用 20U的缩宫素进行臀部肌注,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是包括生活护理、病情监测、常规健康宣教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其内容包括:

1.2.1 产前护理

在产妇的预产期前1周时,及时地引导产妇完成临床妇科检查,并要及时地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生活经历、身心状态等进行全面的产前评估工作;针对产前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的产妇,护理人员要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为其讲解阴道分娩的主要阶段、注意事项等,以增进产妇对于阴道分娩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产妇介绍主要的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其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产妇的认知水平,为分娩做好充分准备;针对体质较差的产妇,产前护理人员要加强饮食指导,引导家属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产妇的日常饮食既要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也要及时地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以有效地增强产妇的体质;鼓励产妇在产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等,以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使其机体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针对存在高血压、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产妇,需要首先对其合并症进行对症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性因素,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2.2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的多发时期便是产后2h内,因此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产后要注意对产妇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全面监测,并要对产妇的情绪变化进行全面观察,确定产妇是否存在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现象,并要注意及时地询问产妇的主观感受,以便于及时地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现象;每隔2h需要监测1次产妇的出血量,如果产妇的出血量不规律或者显著上升,需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并配合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使用称重法[2]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产后2h出血量(mL)产后24h出血量(mL)产后出血

{例(%)}

观察组5087.5±13.5*141.6±21.5*4(8)*

对照组50147.6±21.7247.5±37.614(2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胎儿出生后,如果产妇的子宫持续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那么产妇的宫腔中则会出现血液集聚现象,导致产妇的子宫难以恢复弹性,所以其血窦往往难以及时地关闭,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3]。在临床上,产后出血产妇的症状主要是产道持续小量出血,部分产妇可表现为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干预,便会延误产妇的病情,导致多种后遗症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4]。

在产妇护理工作中,预见性护理强调要全面地结合产妇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在产前1周要注意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是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合并症干预等,针对存在出血倾向的产妇,需要提前备案;与此同时,在产后,要对产妇的体征、出血量、神志、意识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5]。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8%,产后2h的出血量为(87.5±13.5)mL,产后24h的出血量为(141.6±21.5)mL,对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8%,产后2h的出血量为(147.6±21.7)mL,产后24h的出血量为(247.5±37.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艾丽.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238-239.

[2]孙翠花,王德慧,卢美英等.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01.

[3]陈燕.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5,(2):212-212.

[4]彭玉英.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51-252.

[5]薛育翠.浅谈进行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2):56-56.

论文作者:李江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