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中心:实验示范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初探_志趣论文

以兴趣为中心:实验示范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初探_志趣论文

聚焦志趣: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性论文,示范性论文,志趣论文,高中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重视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是新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构建创新型国家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既对学校教育夯实学生全面创新素养提出了要求,也对学校教育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奠基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我国学者登上拔尖创新人才平台所需的时间周期可能比英美国家更长的现实(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科技研究的非主流地位与国际交流方面的语言问题所决定的),这就需要新时期各类创新人才的培育必须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应正确处理好“建峰”与“填谷”的关系,义务教育后的高中教育阶段加强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应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创新人才的培育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分阶段重点推进的探索。在基础教育阶段(含高中学习阶段),即使到了大学学习阶段,也只是说是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阶段,只是在推进的重点上应有所区别(如在小学、初中应关注学生兴趣的激活,高中逐步聚焦志趣,大学注重凝炼志向)。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在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作出更大努力,以聚焦学生志趣为主轴,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与“学科类竞赛”的框架,突破一般意义上“尖子”选拔再加工模式,从学校实践的视野上着力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路。

一、聚集志趣应当成为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思路

本文所指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指自1995年开始国家提出在全国办1000所示范性高中以来,国家、地区推进建设的一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批学校集中了一批事实上的资优生群体,是现有的招生体制加以确认的。他们资质相对优异、学习成绩相对良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或潜在的发展特质。这批学校集聚资优生素养既有先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后天培育的潜能显现,区别于“天才儿童”的概念。正因为这些学校有了良好的生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础,就应当在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加以充分关注与提升。

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应当从更宽广的视野加以认识、关注。对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培育,不能只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的范畴,应当从脑科学、认知思维科学等更多的领域汲取养成、寻求支撑。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除了关注创新思维、人格外,还应关注专业发展基础,包括对专业高度的认识(高中教育的准备:广而厚实的基础、指向性意向与兴趣等);对专业智慧的理解(高中教育的准备:发现问题能力、科学研究体悟、批判思维等);对专业执行力的把握(高中教育的准备:思考变成规划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等)。应大力加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先导性实验研究。

“聚焦志趣”何以能成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思路?首先,应当分析一下“聚焦志趣”的内涵以及其力求突破的藩篱。对于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所集聚的资优生群体发展而言,因考虑这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激活,应当关注他们成长的“志”与“趣”两方面的结合。“志”让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志向与对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理想、信念、责任联系在一起;“趣”让学生逐步认识发展的兴趣与潜能的结合,努力建构自身的个性化知识构成,形成一定的专业发展指向性意向。学生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这批资优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在全面提升基础素养的同时,逐步聚焦发展的志趣,就能主动地、充分地利用学习时间与各类资源,保持自身持续的内在发展追求。从当前我国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后,有志无趣或有趣无志,对大学与今后发展的专业方向选择比较盲目,而欧美的一些高层次高中生在毕业时,对自身今后发展方向与感兴趣的专业相当明晰,这是一个在推进大中学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有效衔接上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由于高考评价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学校更多地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或是竞赛中取得名次作为主要目标,由此可能导致学校重书本、轻实践,重传授、轻实验,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的发生。学生因而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忽视自身主动发展的需求,被动地接受学习,在知识学习上同质化问题严重,影响了个性发展与创新素养的提升。以学生志趣聚焦为主轴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育探索,突破“应试教育”藩篱与“学科类竞赛”框架,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在学习导向上,强调志趣逐步聚焦而非应试分数与竞赛名次,强调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基于广泛兴趣上产生的对一定学科领域的指向性追求;在学习动力上,以可持续发展代替短暂功利的学习内驱力,强调以志趣为基础,提升学习意志力和坚韧持久的内驱力;在知识构成上,以围绕志趣推进个性化知识构成代替千篇一律的知识基础,强调学生以某一或某些学科领域的志趣为基础,主动涉猎相关知识,内化和建构每个学生独有的个性化知识准备与构成,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夯实基础;在能力提升上,强调学生在聚焦志趣过程中的能量激活,提升领导、沟通、组织、交流等多种能力,主动地去获得发展志趣的丰富资源;在培育方式上,可以探索以中学为主、大学和科研机构早期介入的合作培育方式,促进学生在学科领域视野拓展、实验探究与社会实践等多样途径中逐步聚焦志趣,开发创新潜质。

从分数引领、竞赛引领走向志趣引领,之所以能成为促进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的创新人才培育新思路,就在于它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为落脚点,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的。学生在踏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前,通过之前的学习或经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同时,每位学生在性格、气质、意志、兴趣、潜能等方面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果能够对这部分资质相对优异的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他们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从而集中地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一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应当看到,学生的需求往往是千差万别,甚至是瞬息万变的。他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能够成为探寻知识大门的钥匙,也可能成为通往成功道路的绊脚石。如果不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潜能所在,引导他们早日形成一定的学科兴趣和学习志向,而是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和纠正,学生也会在盲目的选择和放弃过程中荒废宝贵的青春,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期。以志趣聚焦为突破口的教育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个体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培养相应的学科兴趣,树立远大的志向,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和坚韧持久的内驱力,保证了学生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持久性,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学校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发展的落实和体现。

“聚焦志趣”能为创新人才今后脱颖而出夯实基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不会只具备单一学科或领域的突出成就。随着现代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以及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一个岗位往往要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工作职责,不仅要求劳动者掌握各学科深厚的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更要有积极的态度、创新精神和能力、健康的体魄、开阔的视野以及广博的胸怀,才能解决工作中随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并产生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从小就加以培养。学校必须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原则,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奠基。有创新素养的人才首先要具备厚实的个性化知识基础。个性化知识基础是学生在各门学科或某一领域中多门学科具备的知识量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保证了今后学习的可持续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开发学习潜能,逐渐聚焦志趣。学习潜能和志趣能够使在某一学科或领域个体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提升空间,促进他们产生创造性思路或想法。第三,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还必须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个性。聚焦志趣的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探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基础、学习潜能、心理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还是对知识经济体系下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深入思考的一种体现。

因此,以志趣聚焦为突破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之路,应该是可行的值得探索的一条新思路。当然,这条新路的探索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现有高考体制下探索,学生既要能够获得高分,又要具备聚焦志趣的良好基本素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那些资质相对较高、思维活跃、具有潜在优秀特质或发展潜能、学习主动性较强的资优生学生群体,兼顾志趣聚焦与高考要求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目前运作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客观地集聚着一批资优生群体,自身也有较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如果这些优质高中的学生,能在聚集志趣方面得到良好的培育、引导与获得可持续发展,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生力军。

二、以聚集志趣为突破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主要策略

由于创新人才存在着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寻找聚焦学生志趣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创设认识与开发学生不同优势潜能的实验条件,将学生的全面素养提升、优势潜能开发与各类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结合起来。认识与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有一个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的优势潜能也可以体现在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聚集学生志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探索中,需要把握一定的策略。现结合“上海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实施(该项目于2008年9月被市教委批准实施,在聚焦学生志趣的引领下,注重点面结合推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在“面”上注重构建上海中学课程期望图谱,不只是着眼于现在,而是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以“立志”为导向的德育课程图谱以及以“激趣”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图谱,在“点”上设置科技班与数学班开展探索),谈谈聚集志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主要策略。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聚焦志趣的思想导向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时代特征,志趣是社会发展需求在个体上的反映。因此,学生的志趣形成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学校注重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志趣聚焦的价值方向。上海中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资优生志趣聚焦的思想导向,以资优生德育课程图谱的实施为载体,内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保证志趣聚焦的方向正确。

上海中学资优生德育课程图谱注重推进学生思、能、行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需要的统一,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思考构建。纵向分成基础型和发展型两个类型,横向分成认识类、实践类、体验类、反思类四个类型。基础型——包含国家规定的科目,如“学军”、“学农”、“社会实践”;学校自主开发的学生必学的特色科目,如双I(自我认识与人际智能反思)课程。发展型——基于当前学校德育较多地关注认知而忽视德育实践、体验、反思的现状,推进“四位一体”课程建设。分成“理想信念、爱国荣校”、“民主法制、道德修养”、“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健康心理、多彩生活”四大主题,形成“每周说法”、“青春的雕塑”等39个科目150个模块,供学生选学。资优生德育课程图谱注重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深层思想、外显行为、服务社会的统一,关注资优生的社会责任、志存高远、意志磨练与文化认同。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志趣聚焦的能力与水平。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志趣聚焦的价值需求与精神动力,社会活动能力是为志趣发展开拓社会资源利用空间的必需。学校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开展十年的CPS(创造·实践·服务)课程、日常教学中的学科渗透等途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以学习自主开发LO(领导与组织)课程加以推进。学校还应当注重学生意志磨砺和健康人格的培育,提升学生志趣发展的坚韧力与抗挫力。韧劲和意志力作为学生克服志趣追求中困难和障碍的优良品质,应该特别加以重视和培育。学校开展的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等课程与大力推进的资优生心理卫生干预,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锻炼。

2.以聚焦志趣为抓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构成

个性化的知识构成既是学生志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志趣聚焦的必要条件。个性化知识构成是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习得、呈现个体差异的总体知识构成。宽广而厚实的知识结构体系,既包括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对某门学科领域专门知识的认知(包括对部分学科前沿的了解、对部分切合科技与时代发展需要的专门主题探究)。学生的知识构成是否合理,将影响其创新思维运行的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只有围绕广泛兴趣和一定的志趣聚焦来开展学习、实践、体验,才能够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知识构成。

在“面”上,上海中学构建了学习领域的课程图谱,不拘泥于高中学习内容,力求将学习领域的整体概貌展示给学生,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示与编排,促进学生更大限度地认识自身的潜质、志趣、个性。在学科群的思想指引下,共形成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7个学习领域,语文、数学等14个学科课程图谱。学习领域的每个学科课程图谱也由基础型和发展型两大部分组成。基础型——在上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上海中学学生的特点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深度与广度的重新把握,形成自己的各学科课程教学纲要。发展型——至2008年共开发732个科目与模块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分知识拓展、视野开阔、解析探究、应用实践四个类型。这四类课程科目与模块,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课程,提升了课程开设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在选择学习上的志趣聚焦或潜能认识。

在“点”上,除了继续推进以学科强潜能开发为主的数学班课程建设外,在2008年成立的科技实验班上推进了基础课程、专门课程和探究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科技班学生安排在四学期内基本完成高中三年基础知识学习,采取加速模式。为保证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和热点领域的了解,专门对科技班学生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的双语双课本教学(安排一定时间用英语教授引进的数学、物理、化学原版英语教材内容)。科技班专门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与工程等五个学科领域,由上海交通大学专家、教授亲自设计和讲授;课时安排第一学期每周两个下午,第二学期每周一个下午。从总体上,相当于或略高于国外大学预科水平,重在给学生以知识铺垫、方法指导、信息储存、思维训练和志向引导。专门课程旨在拓宽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的视野和理解,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问题以科学研究或项目的形式付诸实践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性课程中引进导师制,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课题指导,并且强调基于专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项目研究与课题研究。

点面结合、横向与纵向交叉结合的课程系统为学生在广泛兴趣基础上形成志趣、促进个性化的知识构成提供了保障。学校还突破常规,建立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课程体系相配套,打破现有的班级固定教学格局,采用大小班结合制、走班制、导师制、分流制等多元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个性潜能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采用与课程选择匹配的学分制、绩点制评价方式。

3.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聚焦志趣的领域为载体

要形成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广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外,更要有对学科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志趣作为支撑;对一定学科领域较为明晰的志趣,能够促进学生在该领域的深入探究进而创新,及时反思,稳步巩固并加以提升,从而培养相应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不仅注重“面”上的研究性学习推进,而且注重“点”上的科学实验与课题研究。

在“面”上,不仅注重在发展型课程中(形成“纳米技术与纳米合成”等260个探究类科目或模块)推进课程的探究性,而且注重在基础型课程中大力推进课程的探究性。学校一直大力推进学科内容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注重九年连贯的年级层层推进。高一学科大作业、小论文注重问题意识、收集研究资料、聚焦提炼研究主题;高二自选性课题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明确科学探究方法;高三完善性课题注重形成学生正确的探究态度与科学精神。学校还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并及时升级更新,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实时多层管理,学生课题均能在网上实现申报、中期检查与结题,进行创新性核查筛选。

在科技班探究课程开设中,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实验与课题研究。而学生的科学实验与课题研究,均注重对专门学科领域的知识学习。科技班的探究课程与一般课题研究不同,注重对研究课题涉及的专门知识基础和方法进行讲解。课题研究要求根据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学习的深入,从初步选择到不断规范并最终完善,大力推进导师引领下的课题探究或实验项目。一个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探究多个课题,在科学实验与课题探究中进一步深化志趣聚焦。

学校尤其关注以创新实验室建设提升学生实验与研究的水平。为促进学生的志趣聚焦与创新潜能的开发,学校开发了“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科技介绍类科目或模块150余个,新建了与现代科目、模块匹配的“激光与光纤基础实验室”等24现代化数字化实验室,能开展“飞秒激光”等125个相关的现代项目实验。这些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尤其与科技班学生的专门与探究课程的学习、实验匹配,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探究能力。实践证明,尽管高中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与专门知识是有限的,但他们完全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专门领域的专题或主题进行探究,并且达到相当的高度。可见,一定的志趣聚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新和探究能力。

4.以聚焦志趣为切入口推进现代学习方式的革新

在志趣聚焦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双语教学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紧跟国际主流教育步伐;以数字技术平台为依托,促进教学及学习方式的现代化。上海中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等九个学科领域推进了学科双语学习,拓展了学科的学习视野;构建了学校选课信息系统平台与管理平台,实行学生网上选课以及走班学习的POSS机移动终端考勤管理,大力推进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

在科技实验班上,则推进了数学、物理、化学双语双课本学习。学校通过充分利用国际部的教学资源,对国际主流教育深入反思,打破国内教材的局限,精选那些编排体系和内容,能够对国内教材起到充实作用的国外教材内容为“我”所用。科技班的数理化主要选用了由Prentice Hall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文原版教材,针对国内统编教材的不足,进行补充和拓展。在指导思想上,学校特别重视通过实验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尤其是实验方法论教育;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兴趣的养成。在教学内容的现代呈现方式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灵活机动地进行双语教学。

学校以数字技术平台为依托,大力促进教学及学习方式的现代化。学校整合现代数字技术,改进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内容中,如物理学科利用光学的虚拟实验,政治学科开设“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课程,美术学科“表演的数字舞台设计”等。在硬件建设上,升级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设施与设备,优化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完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并专门为科技班学生每人配置一台手提电脑,为学生课题研究和撰写提供了极大便利。

5.以厚实人文素养促进聚焦志趣的境界提升

聚焦志趣需要广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科学精神作为支撑。厚实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人生成长中的自我提升、正确认识自我对于他人、社会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使学生对志趣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促进学生在志趣聚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能提升志趣的价值与锻造创新思维品质(如实事求是、战胜困难与挫折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校促进学生在厚实人文素养基础上探寻自身的志趣方向。学校应注重提升学生志趣聚焦的人文境界,非常注重人文学科课程科目与模块的开发,促进学生选择学习,让学生的志趣聚焦建立在良好的人文底蕴和正确的科学精神领悟的基础上。上海中学已经开发的人文类课程科目与模块有250多个,《敦煌艺术欣赏》、《中国的闭关锁国》、《中国文化性格》等人文类发展课成为学生们争相选择的对象。还通过日常教学、科学人文读本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积淀厚实的人文素养。学生们在语文、政治和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学习上刻苦努力,主动阅读有关人文类书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科学与人文统一的真谛。

学校以思辨交流促进学生切身体验生命价值和人性光辉。科技实验班通过专题思想课、班会活动、经典著作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生命价值和人性光辉,实践“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通过各类具有思辨特征的班级活动,经常引导学生探讨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中所得到的启迪(如詹天佑的启迪)。还专门为学生发放《激荡三十年》,每位学生认真完成读后感,互相交流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加强自我反思、共同进步。

6.注重搭建学生聚焦志趣的多元展示平台

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呵护与鼓励。通过各类展示平台的创设,对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及个性才华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志趣逐步聚焦,具有重要的过程激励价值。

学校创设多样的校园活动平台以激发学生志趣的追求。注重创设多样的校园活动平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挥其志趣优势,让其自由展现才华。如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科技节,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新苗新秀”评比等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看重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体验和发展状态。校园各类激励平台,步步为营,巩固提升学生志趣聚焦追求的动机与水平。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类科技活动,如参加上海市科协、少科站等部门组织的“青少年英才俱乐部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与全国、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以提升学生志趣聚焦的水平。

自上海中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实施以来,以“聚焦志趣”为突破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彰显出良好的成效。在“点”上显示,科技班学生与数理班学生在志趣聚焦上显现了各自的特点,科技班学生在内在学习动力、社会活动能力、参与科学实验、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与双语学习、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能力与平行班学生相比,逐步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且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面上讲,学生基于志趣聚焦的专业选择正成为学生在选择大学中的主导,且下定决心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聚焦志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应处理好的关系

聚焦志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探索,不仅涉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德育养成、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甚至还要触及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现行考试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实践者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改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阻力。学校应摆正志趣聚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认识到志趣聚焦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突破口,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聚焦志趣应处理好“志”与“趣”的关系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身发展的潜能、兴趣所在至关重要。在学校创设的良好环境与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全面提升自己素养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对某一或某些学科或学习领域的爱好所在,并围绕之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此过程中不能忘记的是,“趣”的发展,是在“志”的引领下的发展与升华。在“志”的引领下去开发、发展自身的“趣”,学生将目前的学习、志趣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联,就能摆脱平庸而走向伟大。有“志”无“趣”,会学得很艰难、痛苦,有“趣”无“志”,会越走越狭隘。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追求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高中阶段的资优生对自身志趣的理解与内化,是与认识自己未来所承担的使命密不可分的。对自身志趣的追求,需要民族精神的感召,文化认同感、坚定的信仰、团结互助、拼搏精神、自我牺牲精神,这些都应成为学生成长中锻造的要素。对自身志趣的追求,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撑,敢于创新、永不言弃、坚持不懈、潜心科研、勤奋踏实是学生成长中应当内化的品质。对自身志趣的追求,需要社会责任感的升华。默默奉献、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感恩社会等,都需要在学生身上不断展现。志趣内化应与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内化融为一体,其内在的价值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

在高中阶段逐步聚焦志趣,有一个原则必须明确,那就是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聚焦志趣。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只要围绕自己的兴趣、潜能学习,偏一些科没什么关系。如果存在这样的认识,就不是我们追求志趣聚焦的初衷了,这也不利于未来“志”的实现与长久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明确,高中阶段依旧是打基础的阶段,而不是专业学习阶段,因此志趣聚焦追求的必然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偏科,这就比一般的高中学习要求更高。对于资优生来说,既要全面发展,不允许有偏科,并且不断寻找、发现、认识自身的志趣所在,这需要付出比一般高中学生更为艰辛但有意义的努力。

2.应当处理好志趣聚焦与潜能认识、开发的关系

志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提供相应的成长环境,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逐渐形成的,是与认识、开发自身的潜能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可能会在科技、人文、艺术等领域多个方面产生兴趣,也可能只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有的兴趣与自身的潜能是紧密相关的,有的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并没有潜能支撑。学生的志趣聚焦强调的是既注重激发学生对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可以持续发展的兴趣应与自身的潜能紧密相联,将兴趣的激活与潜能的认识、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当一个人的兴趣、潜能发展到足以支撑其长时期进行某一种学习活动,并能克服其中的困难,形成一定的志向和信仰时,志趣也就逐渐形成了。

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多方面认识自己兴趣、潜能的基础上聚焦志趣。教育者自身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志趣聚焦与潜能认识、开发是一个发展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要在充分研究学生发展特点和志趣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兴趣与潜能紧密结合,并逐渐转化为志趣,将志趣升华为志向;要允许学生在志趣聚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过分骄傲的时候警示;要能够尊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并逐渐认识到自身潜能所在,不要以世俗或功利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选择;要比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学生将自我选择、发展潜能和社会发展、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等更为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未来的创新人才真正为“我”所用,真正发挥志趣聚焦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中的作用。

学校应该摆正兴趣激活、潜能发展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的地位。个体潜能的发展必将会影响个体的专业定向和发展。我们所提到的志趣聚焦,必须要建立在个体潜能开发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广泛涉猎多个学习领域,得到了适当的情境激发,才能够发现有上升空间的潜能。也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乃至志趣时,才能产生潜能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中,要特别注意将志趣聚焦与潜能开发结合起来。只有建立在个体潜能充分开发基础上的志趣聚焦,才是真正符合人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克服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倾向,扭转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真正落实的现状。

3.应当处理好聚焦志趣与未来凝炼志向的关系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将学生的“志”狭化,过多地关注个人前途,将“趣”消融,学习被动,造成学习知识窄化,且容易感到外在给予的压力“不堪重负”,难以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到了大学往往出现迷茫与学习动力下降的局面。而聚焦志趣的探索与大学今后进一步“凝炼志向”是相互衔接的,既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保持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广泛的积淀自身志趣发展需要的全面而有个性的知识基础,基于“志趣”学习倍感动力足而不是负担过重,即使他们升入大学也能够继续围绕自己的志趣继续探索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凝炼志向。

笔者认为,在小学、初中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活,高中则关注学生的志趣逐步聚集,大学应在志趣聚焦的基础上不断帮助学生凝炼志向,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从小学到大学相互衔接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新路,也指出了在学生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应当关注的重点。只有如此,资优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高中资优生的聚焦志趣,能推进学生未来大学专业的理性选择,避免产生因专业选择不当而长期失落甚至是对未来的学习丧失信心。而良好的大学专业选择建立在自身的志趣追求上,不但可以找到自身成长的内驱力,而且可以在大学学习中不断认识今后人生发展的方向与事业的追求。

4.应当处理好聚焦志趣与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校在推进学生聚焦志趣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成为学生聚焦志趣的强大动力。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是相对于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提出的,即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其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虽然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有计划性、目的性的理性活动,但是非智力因素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甚至会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的发展。文中所说的志趣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良好结合。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是非智力因素中较高层次的重要因子,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大多数失败因软弱的意志造成,坚定的意志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志趣由非智力因素——兴趣发展而来,兴趣属于个体个性心理品质,在个体生理或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广泛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稳定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在某些领域勇于探索,爆发出创造性潜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然而,兴趣更多地是基于感性的思考,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要将学生本能的、较为原始的品质上升为更高水平的影响因素。兴趣向志趣的转化,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在困境挫折中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对真理的强烈追求和对人类社会高度的责任感。

要将“志趣聚焦”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探索走下去,需要寻找的策略与处理的关系远非以上提及的这些,还需要大力推进大学、科研机构与中学在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的培育衔接、教育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努力。但无可否认,关注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应成为当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着重思考的重大课题。当然,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路径,也不只有“聚焦志趣”这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值得去探索与研究。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时代发展的需求,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探索。

标签:;  ;  ;  

以兴趣为中心:实验示范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初探_志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