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 云南会泽 654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1.43%,对照组的致残率为5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致残率;临床满意度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该病治疗难度大,预后质量不佳。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以万计,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可能罹患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治疗需要掌握其治疗时机,在时效范围内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患者的预后治疗。我院通过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现在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为(55.8±6.3)岁;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8例;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急性脑血栓,均为首次发病,治疗前均为接受其他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基础护理: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定期打扫和更换床单,保持室内空气温湿度平衡,预防温差过大引起感冒等疾病等疾病,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健康宣教:多数患者对脑血栓疾病的知之甚少,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寻找合适时机,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病、预防、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预防知识,使患者和家属懂得最基本的疾病常识,指导患者和家属能够进行自我日常护理[1]。心理护理:急性脑血栓发病突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治疗后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告知患者急性脑血栓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先进,具有极高的治愈可能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叮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用药护理:脑血栓患者一般需要采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预防并发症,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叮嘱家属陪伴和看护。饮食护理:叮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保证患者的能量摄入,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定期进行口腔清洁护理,预防胃食管反流发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及语言功能的重要环节,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多用语言表达,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方式强化患者的表达能力,可适当让患者通过播放电视内容听收音机等途径进行听力强化训练,每天一个小时以上,促进语言功能恢复[2]。对于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在护理人员或家人的陪伴下进行简单的活动,通过变换体位和关节伸展运动,促进机体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该勤为患者活动肢体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和压疮等并发症。出院指导:住院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保障健康饮食,保障充足睡眠充足,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家属对别人谦让,避免患者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回院复查。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1.43%,对照组的致残率为5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在血栓发病半年内进行药物治疗和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我院通过对收治的部分机型脑血栓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康复护理手段,通过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措施,帮助患者活动肢体,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5-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1.43%,对照组的致残率为5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对脑血栓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康复护理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兰芳.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2]王敏. 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5):286-287.
[3]姜洁蓉.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83):200-200.
[4]赵艳,梁渝,姚宏波. 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44-3245.
[5]曾小群.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1,30(12):150-151.
[6]闫芳芝.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34-134.
论文作者:李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统计学论文; 率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家属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