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意产业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理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意产业的起源与演变
当前,创意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以迅猛的势头兴起。
创意产业何以在近年来“横空出世”?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创意产业涉及的许多相关行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便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端倪,并伴随了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的产业变迁历程。
二战后,德国出现创意产业雏形,以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包豪斯设计体系,强调艺术、技术和经济效益的新统一。
美国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好莱坞电影和迪斯尼主题公园为标志的文化娱乐产业日益风靡世界。
日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产生创意产业,并以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契机,发动“色彩革命”,在时尚、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呈现出自己独有的创意与特色。
创意产业近年来逐步形成气候,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被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而广受关注。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在国际上首次以政府直接倡导的方式,将创意产业正式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
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名词产生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创新、文化等以往被忽略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上有关创新、创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意产业相关要素的研究由来已久。
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可被看作是创意研究的鼻祖。早在二十世纪初,他就敏锐地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在《经济发展理论》中,他提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并应用新的原材料;实现工业的新组织。”这些理论首次明确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指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当知识经济向我们逼近时,运用文化资本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是企业必须思考的战略问题,因为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而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或者说越来越依托于文化的辐射力。著名经济学家罗默于1986年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因此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1990年,著名经济学家玻特提出经济发展四阶段论。这四个阶段分别是“要素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投资驱动阶段”——以大规模投资和巨大规模生产驱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阶段”——以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财富驱动阶段”——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追求文学艺术、体育保健、休闲旅游等生活享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力。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说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之要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指出,以往的发展经验给我们两个至关重要的教训。一是仅仅依靠发展经济来减少贫困和保护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够的;二是技术绝对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提醒我们必须改变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改变的源泉就是文化。他解释道,文化不仅是艺术、音乐、舞蹈和戏剧,而是整个的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是一种提升的过程。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己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
纵观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各种理论,我们认为文化经济学家凯夫斯对创意产业所下的定义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是时尚、玩具和游戏。
创意产业的若干相关理论问题
创意产业与创意活动、创意产品血脉相连,关系密切。
创意活动——指依靠个人创意、技能和天才,通过挖掘和开发智力资源以创造财富和得到知识产权认可的活动。
创意产品——一个创意产品,是指创意策划的相关计划书,而不是已成品。计划书应包含三个部分:策划创意计划书、生产流程计划书和商务营销策划书。除了至关重要的策划创意书外,还必须包含创意策划的生产过程与成本控制在内的生产流程计划书以及包含了推广计划与赢利模式的商务营销计划书。(见图1)
图1 创意产品的构成
创意产业——从创意产品的形成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导,创意活动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环节,创意活动必须连接生产流程以及产业链的作用,方能形成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因此,尽管创意活动自古有之,但创意的规模化、产业化,还是一个新兴课题。举例而言,一部漫画作品,在发表之前是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而经发表、出版并销售后,这部作品就被赋予了版权价值。然而,这一阶段的价值相对还是比较低的。随着产业链的流动,漫画作品被制作成电影、电视,并运用其人物形象开发一系列衍生产品,甚至其拍摄场地、假设的主人公生活场所等都吸引了人们纷至沓来,从而带动了旅游的发展。可见,产业链的上游不断地带动着下游的开发,创意价值通过这条产业链的延伸,实现飞跃式的提升。(见图2)
图2 传统产业的创意度大小示意图
创意产业涉及领域广,跨越部门多,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创意产业主要体现在十三个领域,分别是:
以设计为标志的时尚、广告、会展、建筑业;
涵盖在文化产业中的传媒、影视、演艺、出版、动漫业;
以高科技为标志的文化信息内容服务业。(见图3)
图3 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创意产业分类
在创意产业研究中,必须明确的是,创意产业的核心与源头是文化,文化与技术、资本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与紧密结合,支撑起了创意产业这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是一种带动相关产业整合的新型产业链形式。创意产业的文化表现,带动了内容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技术表现,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创意产业在资本上的表现,则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经济。(见图4)
图4 创意产业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各类产业都有创意活动存在,必须大力提倡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
二、创意产品是创意活动、工程(科技)与营销的结合。
三、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整合的新型产业链形式。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造性,创意活动也贯穿于各种生产活动之中。那为什么还要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呢?这是因为在一些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造性并不一定在生产活动中占有核心地位,产品的特性也不体现在创意上。按照后工业化时代的新理念,创意具有个性化、工程化和独创性特性,并以此获得专利和商业利益,创意或创造性成为特指的产业方式的核心。
创意产业的增值——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创意产业是一项跨越传统行业界限的新兴产业,以文化创新为核心,以高新科技为依托,通过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而创造产生价值。
创意具有巨大的增值效应。市场上一只普通茶壶的价值可能只有二十元。如何实现产品的增值?显然,创意策划可以极大地改变产品原有的形态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形成创意产品极为可观的附加值。创意增值,归根结底是文化内涵的开掘。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成为创意策划的养料,一旦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注入,茶壶就改变了其通常功能,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品,如加之名人题字或定量生产,便成为品牌产品,价值得到数以十倍乃至数以百倍的提升。(见图5)
图5
创意产业的盒箱效应——创意产业跨越了传统的产业边界。以传统产业标准划分的话,广播影视、出版、动漫等,内容与载体往往不可分,并表现为技术和标准不同;产品和服务不同;产业链条不同;服务规范不同。创意产业则体现了高度的产业融合,表现为同一的生产对象;同一的技术标准以及同一的服务平台,内容与载体可分离,产业边界高度融合。这种高度融合,使创意产业犹如一个庞大的立体盒箱,产生出n的三次方大于3n(传统产业组合方式)的盒箱效应。(见图6)
图6
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价值已达到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则更快,如美国达14%,英国为12%。(见图7)
图7 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单位:百万美元)
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若干特征
创意产业的组织形态特征——创意产业的组织形态,关键要解决一个带有双向性的问题,即经济活动如何通过文化创意来实现增值,以及创意者如何运用文化创意活动能够获得增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意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起一系列服务中介组织,以保证双向增值的实现。因此,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相当一部分新的企业组织,包括猎头公司、投融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市场拍卖机构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创意产业的人才特性——创意具有综合性,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能。
创意包含总结的能力;对自己的信心,突破传统框架的热情;来源于不同的经历与视野以及具有综合与自我中心的性质,通常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薄弱。
“创意工作者”的工作是以创新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他们可以要求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这与其他要遵循指示的工作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说,创意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而且也比较少受到服装、礼仪等规则的束缚。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具备能力来迅速完成高难度的工作,在精神和智力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美国创意工作者的人数从三百万猛增到了三千八百万。但是创意人才的产生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解放创意工作能力的结果,这些创意工作者随后逐渐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快了对传统的改革。可以预料,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必将会呈现出一大批以从事创意产业为职业的“创意阶层”。
发展创意产业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越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既是一个新阶段,又是一个新挑战。目前,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冲突与矛盾主要体现在:
人均GDP已达到5000美元,在这个新起点上, 上海经济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与发展模式;原有的产业发展已达到极限,“十一五”期间的产业调整,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与能源制约,必须走出一条低耗能、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同时,上海的发展需要体现城市服务功能,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只有充分培育与发挥城市服务功能,方能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又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在这样的问题与挑战面前,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来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必然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可循之路。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知识性、创新性、节约型特点,同上海追求的可持续性、高附加值、低耗能的发展模式具有高度一致性。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与城市在经历了资本与技术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在寻找新的突破点时,也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拢到创意产业上。美国打出了“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口号,并初步制订包括创意类别、高科技、创新、多样性等指标在内的创意指数,并以创意指数重新排定国内各地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等国高举起“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旗帜,认为发展创意产业对于资源短缺型地区具有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可以在不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前提下创造大量中高层次的就业机会,而且创意产业不仅自身具有高成长性,还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当今城市竞争中,文化的价值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人们关心的已不仅是一个地方什么东西制造精良,而更关心其能创造些什么,能创造出什么样能得到一定认同的情感价值与生活方式,尤其是原创。正是基于这一点,有关国际评估机构敏锐地指出,那些建立在工业结构基础上的城市,如底特律,已遇到真正的衰退,而城市构建围绕不同文化,容纳不同习俗,寻求艺术、科学和智能质量的地方则开始腾飞。创意产业以文化为核心,其发展必然把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到城市功能的构建中,张扬城市的文化品格。
可以预见,未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望解决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产业难题:经济持续增长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附加值增长速度。这两个难题的破解,对于上海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对于上海城市功能更新,对于上海文化魅力的彰显,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海市创意产业概况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上海创意产业紧紧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亮点频现的可喜态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等经过一系列调研,把创意产业作为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了正在制定的上海“十一五”规划之中。这既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上海实际和国家对上海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选择。
根据各种情况来看,上海创意产业近期发展正从组织落实、规划当先、政府推动、文经合作、园区主打、企业唱戏等方面不断推进。具体体现在:
形成一套理论
上海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的一批专家学者近年来对创意产业的自身特点、形成规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创意学作为新兴学科,目前已开始投入学科建设工作,力求探讨创意人才的培养规律,探讨创意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为政府发展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的政策建议。
成立一个学院
为了培养紧缺的创意人才,进而形成上海的创意阶层,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于2004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这所高等院校致力于大胆改革原有教育模式,突破传统专业划分过细的局限,延伸教学链,将艺术美学、创造学、产业经济学、工程学、社会消费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渗透融合,实施既科学又有创意的教学。
从2005年上半年起,上戏创意学院已开设部分研究生课程班和高级研修班,2007年之前学院将为上海培养出150名左右创意硕士研究生,为2010 世博会等重大项目及城市发展服务。
组建一个协会
应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态势,上海文化、经济、理论、教育等各界人士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意产业的各类资源必须抓住机遇尽快整合,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拓展空间。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在这种要求下,于2005年8月17 日正式成立。
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的功能主要是:建立创意产业评估体系;发布年度产业评估报告;资质评估;咨询培训;中介服务;合作交流等。
协会作为聚集全市创意产业力量与资源的社会化平台,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机制上说,创意产业协会的诞生,表明在上海城市肌体内,以社会力量有组织地在推动产业成长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格局和态势的出现,为上海新兴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从环境与条件上说,创意产业协会的成立,表明上海各种创意产业的资源正在不断进行整合,有序规划地加以推进。尽管当前对创意产业尚存在许多不同争论,但“协”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流。“协”,就是要合作、协作;“协”,就是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在产业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情况下萌芽而生的创意产业形成整合,喷薄而出。
挂牌一批园区
在上海市经委系统主导下,泰康路艺术街、八号桥、天山路时尚产业园等上海首批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2005年4月挂牌成立,分别落户于卢湾、长宁、静安、 普陀、闸北等区,尤以苏州河沿岸最为集中。预计到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将扩展到50家以上。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服装设计、旅游品设计、游戏设计、艺术品创作和交易、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制作、传媒代理等创意领域。集聚区内已入驻近30个国家和地区400余家创意企业,集聚了一万多名创意人才,为上海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的新产业。
崛起一批企业
创意热正在上海蓬勃兴起,一些有明确创意理念的企业也随着而出现。如,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海上海”项目。该项目以创意产业为支撑,近八万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二十三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涵盖了三种独具风格的物业形态:创意商业街、创意LOFT和生态居。整个“海上海”将通过这三种不同建筑组合和空间场景的联动,营造出一个打破住商办边界、打破事业与休闲边界、打破经营与学习边界的开放空间,从而实现对传统商业地产和住宅形态的本质超越。这种明确的创意理念、创意规划及创意设计,还将进一步带动周边环境及产业的创意性改造。
上海文化企业近年发展迅速,出现了文广集团、文新联合报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一批实力强劲的知名文化企业集团。
上海创意产业第一步将着重发展设计、广告、博览、时尚、出版、媒体、表演艺术等产业。这些产业目前占全市GDP的7.6%,“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增长16%,到“十一五”末占到GDP的10%。与此同时, 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机地结合了传统产业发展进程中遗留下的大量老建筑、老厂房、老仓库,依托城市演变历程中形成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产业底蕴,并且为这些历史积淀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创造“旧”与“新”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