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张静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张静

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水稻的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种植,种植户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宜当地的种植技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为水稻的高产优质种植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1水稻栽培技术的概述与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水稻栽培技术包含了各种不同阶段,其中有水稻的育秧、种植、水稻的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在不同阶段对水稻进行不同的管理与科学的栽培,都对水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前期的准备包括种子的选取等。选取品质优良的种子对后期水稻的栽培有着重要的作用[1]。依照水稻种植的相关要求,要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以及实际栽种的情况来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为了能够使种子顺利发芽,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同时需要保证播种时环境的温度。例如某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比较漫长寒冷,夏季炎热多雨,降雨集中在6、7、8月份,占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需要针对该县的环境情况来考量最佳的播种时间。在播种前也要对土壤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包括土壤是否肥沃,土地的透气性,是否是营养丰富的有机土壤等,在选取好土壤之后,需要进行后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定期灌溉,来防止水分的流逝,及时清理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土壤保持干净整洁,为水稻高产打下优良的基础[2]。保证湿润育秧,需要土地平整、肥沃无杂草,并且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均匀的播撒种子,保持适当的耕种深度;湿润育秧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塑料薄膜育秧,这种方法主要在春天实施,用塑料薄膜来保证稻秧的温度,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目的,用这种育苗方式不仅可以生产出均匀的秧苗,还能使秧苗变得粗壮、结实。在移栽秧苗的时候要注意平整土地并施加足够的肥料,开垦土地的时间需要在移栽插秧的前几天进行,注意保持耕地的深度,耕地时尽量保证土地松软、平整,尽量创设一个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一般适合水稻生长的肥料就是有机肥,同时还可以加入适量的硫酸钾,之后再进行翻耕暴晒,一段时间后向田里添加细肥,来保证水层与稻田有着相同的肥力。在水稻栽培时,要注意寻找浅区水域,并进行合理的灌溉,一般灌水的时机是在稻田自然干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有低温天气,需要对稻田进行补水,时间一般选在晚上,让稻田的温度能够保持适宜,在栽培水稻几天后,需要进行除草工作,除草之后再进行开耕,保证每一棵秧苗都能得到耕耘,促进水稻更健康茁壮的成长。尽早的插秧,合理地栽插秧苗,栽种人员也应该选取合适的时间,让稻苗能够尽快进入生长分集阶段。要求把握好时间,注意不要错失适合的移栽时间;栽培者要对适龄插秧有着深入准确的理解,始终选择合适的秧苗进行插植,避免出现空田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保证秧苗的栽插密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如果密集度过高栽种者需要适当的调宽秧苗间距,如果密集度过低,该在这也要进行适当调整,使秧苗保持较高的密度。

2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2.1种子处理

在选择好种植的水稻品种之后,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才能够进行种植。首先进行晒种,在播种前的2~3天,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将种子平铺在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地方,厚度保持在3~5厘米,在晾晒时要勤加翻动,尽量要让每粒种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这样能够提高种子的活性,为苗齐打下基础。之后进行选种,通过选种挑出瘪粒、碎粒、有虫粒和草粒,选择粒大成熟度好的种子。浸种是为了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把选好的种子用药剂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种子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恶苗病、苗稻瘟病、立枯病等病症的发生。这些工作做好之后,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清水过一下,然后保持在32℃的温度进行恒温催芽,在芽长1厘米时进行移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催芽

在对所选择种子进行栽培前,栽培人员应将其浸泡在恶苗灵或类似化学试剂的溶液内,将温度保持在30℃左右,经过三天的浸泡后,再将温度降至25℃,芽的长度生长到约0.1cm时,方可对其进行散热,逐步缩小温度和自然温度的差距,这样做既能够避免病害的发生,还可以为后期播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2.3设备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用机械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水稻机、收割机为代表的加工机械,开始被大量应用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为水稻机,该设备的出现不仅使劳动力得到了解放,还使生产作业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人工插秧相比,水稻机插秧更利于对秧苗的深度和密度进行控制。

2.4苗期温度管理

在气温保持在5℃~6℃时,就可以开始进行育苗,播种前,要把苗盘浇一次透水,然后,把种子均匀地播种在苗盘上。需要注意的是,在苗期管理过程中,要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温度过高或过低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对于温度的控制棚内温度应保持在30℃~32℃。当外部气温过低时,应在大棚四周用草帘覆盖等方法保温防冻。秧苗长至1.5叶时,棚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5℃~30℃,2.5叶时,棚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0℃~25℃,3.5叶时,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

2.5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滥用化肥会使水稻残留物出现超标的情况,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但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化肥同样发挥着无法被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施肥,就成为了栽培人员讨论的重点。化肥的作用主要是为水稻提供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物质,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要想使化肥对水稻品质具有的提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栽培人员应以水稻生长的状态和阶段为依据,对需要进行补充的物质加以判断,确定化肥的施用量,保证化肥施用工作得到高效开展。另外,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当引起栽培人员的重视,实践表明,农药是诸多能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中,相对直接并且有效的方法,因此,栽培人员应以灾害情况为依据,对农药的用量加以确定,避免过量施加农药导致水稻受到不必要影响的情况发生。

2.6防虫

防潜叶蝇,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兑水450公斤喷雾,施药前将水撤至5厘米深,1天后进行正常灌水;防负泥虫,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225~300毫升兑水225~300公斤喷雾或2.5%敌百虫粉30公斤喷粉;防二化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或亩用95%的杀虫单粉剂35克进行施用。在每年的7月初进行第一次防治打药,在7月中旬至8月初进行第二次施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是否具备良好的质量和产量,往往会给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从技术、设备等方面,为水稻栽培提供支持,才能使水稻栽培取得和预期相符的成果。研究表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水稻进行栽培和田间管理的措施,不仅可以使其质量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还能够为后续水稻种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希望上文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在某些方面为从事水稻栽培及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启发,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铭.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24):117.

[2]蒋荣平.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24):121.

[3]杨建琼.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24):94-95.

[4]贾奎华,韩志远.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29.

[5]韦延华.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7,11(36):3-4.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