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明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明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疼痛状况及其镇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n=50)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予以不同镇痛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 轻度疼痛11例(26.83%),中度疼痛10例(24.39%),重度疼痛20例(48.78%)。41例疼痛患者经镇痛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疼痛以急性疼痛为主,镇痛治疗需以三阶梯止痛为原则,针对患者疼痛程度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镇痛效果理想。

【关键词】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随着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也提高了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力度,现阶段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缺乏一个完全阐述,可能与疾病史、生活紫光、自身免疫以及家族遗传史等具有相关性[1]。介入治疗作为当前恶性肿瘤有效方式,受到临床工作者欢迎,但一部分患者治疗后伴有剧烈疼痛,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鉴于此,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予以不同镇痛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8月-2019年8月,总计50例。男、女比例28:22;年龄18-76(45.29±8.16)岁;肾癌6例,胰腺癌17例,盆腔肿瘤2例,原发性肝癌10例,支气管肺癌15例。

1.2一般方法

对所有患者参照数字分级法对其疼痛状况进行评价,0-10分为刻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2]。于患者每日用药后的1、6、12及24 h 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超前镇痛:介入治疗前的0.5h为患者肌内注射100mg哌替啶,或者于术前4h口服美施康定30mg/术前的1 h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ml。采用三阶梯止痛治疗,具体如下:①轻度疼痛:采用如芬必得、去痛片以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如安定以及数量等镇静药物进行治疗;②中度疼痛:采用如氨酚羟考酮、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以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二阶梯止痛治疗;③重度疼痛:立即肌内注射10mg吗啡或100mg哌替啶,1h后若疼痛停止则继续观察,反之则口服奥施康定口服10mg或20mg,重复12 h[3]。针对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予以治疗,若呈现爆发性疼痛则于皮下注射吗啡100mg,当患者疼痛程度转至中度后再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

1.3 诊断标准[4]

①显效:患者的疼痛次数与频率明显减少,几乎无重度疼痛出现;②有效:患者疼痛频率与次数有所减少,且重度疼痛症状的出现次数明显减少;③无效:患者疼痛程度与频率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总结疼痛发生情况

50例患者共接受了135次介入治疗,治疗后24h内出现疼痛41例,疼痛发生率为82.00%。包括轻度疼痛11例(26.83%),中度疼痛10例(24.39%),重度疼痛20例(48.78%)。

2.2 镇痛效果分析

41例疼痛患者经镇痛治疗后,显效26例(63.41%),有效15例(36.59%),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

3 讨论

恶性肿瘤对于人们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介入治疗是当前处于中晚期且无法采取手术切除治疗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因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较低,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寿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5]。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上多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但晚期患者治愈率低,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大多只能选择化疗以及手术等治疗方式。而介入治疗引起所具有的疗效高以及创伤小等特点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与认可,与传统化疗相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伤害,且因治疗主要集中于患者局部,因而可显著降低其术后疼痛感,同时也相应地减少阵痛发生次数。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在饮食上需控制摄入刺激性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同时加强沟通与了解以消除患者术后不良心理情绪。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共接受了135次介入治疗,治疗后24h内出现疼痛41例(82.00%),轻度疼痛11例(26.83%),中度疼痛10例(24.39%),重度疼痛20例(48.78%)。41例疼痛患者经镇痛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0%。本次研究中有36例患者在镇痛治疗后的1d疼痛状况便得到缓解,20例重度疼痛患者在镇痛药物治疗后均转为轻度疼痛或无痛。因此,这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在介入后其疼痛恢复速度较快,且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的1d 疼痛程度便可缓解,镇痛治疗需以三阶梯原则,以提高整体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疼痛以急性疼痛为主,镇痛治疗需以三阶梯止痛为原则,针对患者疼痛程度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镇痛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琳琳,张泽璇,尤振宇.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0):138-139.

[2]刘恩强,瞿家权,许美凤, 等.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113-114.

[3]赵冬梅.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4):76.

[4]孙红岩.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9):356-357.

[5]王艳,郭志,杨雪玲, 等.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缓解胰腺癌疼痛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25(2):132-135.

论文作者:田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