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徐于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 200127)

【摘要】目的:了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仁济医院西院普外科接受PICC置管的5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接触性皮炎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4.6%(76/522),其中轻度7.3%(38/522),中度5.2%(27/522),重度2.1%(11/522)。接触性皮炎发生时间≤7天,占1.7%(9/522);8-14天,占1.5%(8/522);15-28天,占5.9%(31/522);28天以上为5.4%(28/522)。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睡眠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5)。结论: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4.6%, 其中轻度接触性皮炎居多,发生时间以置管后15-28天发生居多,体重及睡眠是接触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PICC;接触性皮炎;并发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02-0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sertion,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穿刺置管方法[1]。作为一种静脉输液治疗通道,PICC技术操作具有安全、简单、方便、创伤小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2],尤其以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为主要使用目的[3]。通过PICC导管可以为重症或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肠外营养,以及为肿瘤患者实施化疗治疗[4]。根据患者治疗目的及个人情况,一般PICC导管可以留置6个月左右[5]。但是由于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以及患者体质因素,在PICC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置管相关并发症,比如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皮肤相关问题,比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皮肤破损等问题[6-7]。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主要表现为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皮肤对导管或者敷贴的过敏样改变,表现为局部发红、刺痛、瘙痒、严重者出现大面积水疱甚至皮肤溃烂[8]。皮肤问题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影响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等,也容易影响导管的妥善固定,同时也易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也会阻碍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9]。本研究旨在了解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PICC置管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仁济医院西院普外科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纳入标准:(1)穿刺时皮肤检查正常;(2)穿刺及维护均由本科PICC专职护士完成。排除标准:(1)对消毒液:2%葡萄糖氯己定及酒精等过敏患者;(2)伴随其他皮肤病;(3)导管维护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

1.2 导管固定方式及材料

置管术后未出现皮肤问题时,均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消毒液进行穿刺点周围皮肤消毒,待干后,采用无张力粘贴法贴上3M透明敷料(型号1626W, 10×12cm),外露导管摆放成“U”型,用3M外科医用胶布蝶形交叉固定延长管。

1.3 接触性皮炎评价标准

接触性皮炎分为三度,轻度为仅有轻微的局部皮肤瘙痒及红斑(面积约为25cm2以内);中度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明显瘙痒(面积约为25~100cm2);重度为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破溃、糜烂,患者自觉贴膜下皮肤瘙痒难忍,影响睡眠,严重可导致拔管(面积≥100cm2)[7]。

1.4 观察指标

根据文献回顾[7,9-15],选择以下与PICC置管相关皮肤问题相关的内容为观察及记录数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种类、睡眠状态、皮肤潮湿与否、药物过敏史、置管部位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最终纳入522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2例,女性患者210例,年龄平均为59.43±12.73岁。

2.2 接触性皮炎发生率

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4.6%(76/522)。其中轻度7.3%(38/522),中度5.2%(27/522),重度2.1%(11/522)。

2.3 接触性皮炎发生时间

接触性皮炎发生时间≤7天,占1.7%(9/522);8-14天,占1.5%(8/522);15~28天,占5.9%(31/522);28天以上为5.4%(28/522)。

2.3 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睡眠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n=522)

3.讨论

PICC置管作为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特别是针对肿瘤患者而言,不管是化疗还是术后肠外营养都必不可少。但是PICC给患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皮肤问题是临床上最常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所容易接触的并发症,如处理得到,能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本文通过研究发现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4.6%,体重及睡眠与接触性皮炎具有一定相关性,了解及提前提供护理干预,对于PICC的临床维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3.1 接触性皮炎发生情况

PICC置管相关皮肤问题,主要包括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皮肤破损等相关问题[6-7]。其中以接触性皮炎较为常见,接触性皮炎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本研究结果显示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4.6%,其中以轻度接触性皮炎居多(7.3%)。文献报道,PICC置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1.8%~22.9%,本研究结果符合其发生率[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接触性皮炎发生时间≤7天,占1.7%(9/522);8~14天,占1.5%(8/522);15~28天,占5.9%(31/522);28天以上为5.4%(28/522)。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增加个体易感性,皮肤敏感性增加有关[7]。不同程度的接触性皮炎均可以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临床上的痛苦,因此预防很重要,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有效方法,包括规范穿刺及维护人员资质,进行相关培训,达到操作的一致性,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提前做好宣教及干预,比如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敷贴、使用低刺激的消毒制剂等。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3.2 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针对与PICC置管相关皮肤问题相关的内容为观察及记录数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种类、睡眠状态、皮肤潮湿与否、药物过敏史、置管部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及睡眠状态对PICC置管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具有影响因素(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但体重导致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增大,脂肪因子分泌增多,增加炎性反应发生有关[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文献研究结果较一致[18]。睡眠情况不稳定,失眠可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增加汗腺的分泌,导致置管部位皮肤潮湿,刺激皮肤,增加接触性皮炎的发生[18]。

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过敏史对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但文献指出药物过敏史是PICC术后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PICC置管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其发生可能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尤其是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等治疗增加个体易感性[19]。

本研究结果虽然显示皮肤潮湿无统计学差异,但皮肤潮湿环境仍需被关注。文献指出PICC置管患者置管部位的潮湿环境可导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以至于增加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20]。皮肤潮湿多汗也是易造成PICC置管部位皮肤问题的发生,主要与汗液对置管周围皮肤产生刺激,增加了皮肤角质层通透性,降低皮肤抵抗力,从而增加了炎症反应的发生,与此同时,透明敷贴内的汗水挥发困难,进一步损伤皮肤[16]。

3.3 本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本研究研究对象的穿刺及维护均由科室PICC专职人员完成,专职人员保持了穿刺及维护操作的一致性。患者使用的敷料也均一致,故本研究尚不能完成对维护方法及维护材料的分析,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发现,PICC置管术后相关接触性皮炎发生率高,多为轻度接触性皮炎,体重和睡眠是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此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Moureau N, Lamperti M, Kelly LJ, et 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on the insertion of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 definition of minimal requirements for training [J].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14, 112(2): 382-383.

[2] Tejedor SC, Tong D, Stein J, et al. Temporary central venouscatheter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a large tertiary care center:tracking the “idl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12, 33(1): 50-57.

[3] Scales K.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Part2. Forintermediate and long-term use[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0,19(5):S20-5.

[4] Changmin S,Hyunjin O.Burn patients’experienc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sertion: analysis of focus grouPinterviews from a South Korean burn center [J]. BURN, 2016, 42: 1439-1444.

[5] Catherine O,Elizabeth W,Emma R.The experience of patients and nurses with a nurse-l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line service [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00,4(4):207-218.

[6]陈炎丽,徐永能,陈伟,等.36例高龄卧床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4,21(10):68-70.

[7]岳志瑛,李俊英,余春华,等.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皮炎的原因分析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7(24):1267-1269.

[8]周淑玲.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6,9(8):181-183.

[9]陆勤美,吉冬丽.不同敷料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161-1162.

[10]朱元元,徐峰.留置导管内细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 115-117.

[11]杨淑英,李英梅.肿瘤病人采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8, 3(10): 184-185.

[12]岳志英,余春华,李俊英.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皮炎的防治进展[J].华西医学,2009,24(5):1296-1298.

[13]黄晨燕,何丽娟,王丽.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3):46-47.

[14]邵培双,任桂芝,焦杨.75%酒精皮肤消毒液致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35):3411-3412.

[15]刘亚莉.碘伏致过敏性皮炎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8,19(24):34.

[16]林素兰,赖丽君,吴兰华,等.乳腺癌病人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8,32(5): 806-809.

[17]张锦莲,曾芝云,韩秋丽,等.生理盐水联合皮肤保护膜预防PICC过敏性皮炎50 例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21(22):88-90.

[18]吴绍勇,冉启志.PICC置管术后透明敷料贴敷致接触性皮炎资料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1):21-24.

[19]刘莉,吴晶,刘丹萍.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处皮肤过敏护理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2):214-215.

[20]赵慧函,黄惠桥,韦琴,等.血液肿瘤病人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5):335-340.

基金项目:PICC置管相关性皮肤问题研究 hlgy16025kygg

论文作者:徐于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  ;  ;  ;  ;  ;  ;  ;  

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徐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