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贡献--兼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_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贡献--兼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_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新贡献——兼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与思想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众路线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新形势下论文,理念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1)10-0008-06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革命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所形成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成果,“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p.100)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等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面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提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策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对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再次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发,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90年来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点之一,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p.14)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并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群众路线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与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胡锦涛强调:“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这一论断,十分清楚地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党性原则。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

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价值原则。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完善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理论内涵。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毛泽东曾高度概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p.1031)中国共产党不仅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主体作用这一重大课题,同时还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服务的价值主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看做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5](p.46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衡量党的工作的重要标准。这些都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关于历史主体理论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在于更加全面地概括和阐发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一是在理论上明确使用“人民主体作用”的概念。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6]“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2](p.15)二是更加突出地强调了人民不仅是历史创造的主体,而且是历史创造成果的享有主体,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观点。胡锦涛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3]这一论述表明,科学发展观还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层面深化了落实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在人民群众与执政党的价值关系中,强化了人民群众作为价值评价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还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正确价值方针,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2](p.14)执政党的政绩,本质上也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业绩。因此,这个评价既是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结果的评价,也是人民群众对自己历史创造成果的评价,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绩效评价和自我实践评价的统一。四是从价值主体的自身定位上,提升了主体自身发展在历史发展中的目的性意义。胡锦涛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7](p.850)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理念的价值目标上,落实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在价值目标和方针的定位上,把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8](p.21)其次,在工作思路的战略设计上,以更加突出制度公平、政策公平以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导向。因为“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9](p.16)“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8](p.22)最后,强调这种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方针,在当前必须重点体现和落实在保护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上,要“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彰显了着力解决城市化、现代化和社会转型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点、难点的政治决心和价值导向。

第三,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8](p.28)“权为民所用”,即权力观。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然要为人民所用。这既是对我们党执政的整体领导权而言的,也是对每位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说的。当然对于领导干部,他们的权力也是组织上给的,所以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一致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人民负责。“情为民所系”,涉及人的情感观,即态度体验的价值取向。以什么样的感情对待群众,历来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我们过去曾强调“阶级感情”,主要还是讲政治立场。科学发展观突出“真情实意”、“将心比心”,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深情地告诫全党:“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2](p.15)所以,要求领导干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更多地体现对人民群众真实需要和实际困难的内在关切,体现出更加务实、深入、细致的人性化关怀。“利为民所谋”,即利益观。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决不允许党内形成某种特殊利益集团,作为执政党更不能以公权与民争利。其次,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所以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10](p.21)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后,要以务实、亲民和惠民为作风建设以及行为规范的价值导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胡锦涛要求党的各级干部,要切实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

二、确立了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

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的科学内涵。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6]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8](p.14)为了发挥人民群众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尤其是“对同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11](p.17)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7](pp.646-647)使一切重大决策真正符合人民的意愿,获得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首先,这一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正确的社会矛盾观。在社会快速发展和重大转型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9](p.4)而为了正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事物内部及其与外部的联系。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方法,需要把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其次,这一战略思想明确了哪些群众利益问题是我们所要关心、解决的战略重点。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12](p.16)显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当前贯彻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最后,这一战略思想指明了解决重点问题的工作路径和具体方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做到“三个深入”和“到三种地方去”,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3]并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一个一个加以解决”。[13]这三条路径及其方法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确实存在着不愿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不敢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不想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因此,这三条路径的方法论意义:一是体现了重视深入调查研究的科学精神;二是强调对于解决群众利益问题,要着眼于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即重在从政策上、制度上解决问题,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三是为群众排忧解难,需要采取逐个落实解决的扎实态度和方法。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着力推进社会和谐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创新点和突破口。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之所以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其根本原因是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首先,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统一性。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这也正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其次,两者在主题、任务和工作重点上具有统一性。主题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都“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8](pp.223-24)在主要任务方面,社会管理的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它们大多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相关,也是对传统群众工作内容的新拓展。工作重点的统一性表现在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毫无疑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正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重点。再次,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容上具有统一性,它们在许多方面相互重叠、交叉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比如,在完善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上,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强化政府职能,同时要支持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要发挥群众的民主参与和自我管理作用;又比如,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上,要根据统筹协调的原则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等;再比如,在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协商对话机制、“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等;还比如,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方面,要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更好地调控社会舆论和疏导群众情绪等。这些既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既是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三、明确了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本领的战略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价值观问题、作风问题,而且也有认识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处理能力不适应。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2](p.15)群众工作的本领包括“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11](p.26)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

第一,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服务群众的方向,必须从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群众的情绪和思想问题,大多是由现实问题引起的,尤其是与那些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关。所以,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维护群众权益,必须从满足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上着力。因为“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4](pp.864-865)只有使群众真正得到好处,群众工作才算是有效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14](p.24)努力创造惠及群众的工作实绩,“要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总之,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讲究实际的工作效果,要掌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方法。

第二,着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基本方略,也是重要的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很容易滋长官本位意识,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很容易依赖“权力”办事,甚至迷信权力解决问题;很容易忽视依法治理的理念,弱化依法处事的意识;很容易养成简单粗暴、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依法保护群众权益”,[15]就必须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办事不仅是指按照有关的法律条款、法律程序以及法律工具和手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和贯彻法治精神,即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平等的原则对待群众利益问题,要讲究处事规范、严格程序,反对滥用职权、随意处置。各级领导干部既要着力于增强和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还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群众,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法制化水平,使群众能够自觉地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第三,着力提高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积极认真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新的特点,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总体上看,现阶段的群众利益及其诉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是合理的,也易于解决;有的可能是合理的,但一下子难以办到;有些可能是不合理的。群众利益的诉求方式可能是理性的、合法的,也可能是情绪化的,甚至是冲动的、无序的、不合法的。这就对党的干部的思想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即要区别不同对象和情况分别处理。各级政府要健全和完善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政府的信息公开与反馈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沟通机制和沟通氛围,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8](p.25)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要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促进心理和谐,倡导和塑造相互关爱的人文精神,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自身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共同创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四,着力构建群众工作的新格局,创造群众工作的新办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思维方式上说,它超越了线型、单一的方法,而主张立体、多维度、多层次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是不是要把一切人一切事都由政府包下来呢?当然不是。许多人,许多事,可以由社会团体想办法,可以由群众直接想办法,他们是能够想出很多好办法来的。而这也就包括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之内”。[16](p.228)这里,毛泽东深刻地揭示了统筹兼顾方针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方法论原则。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方法的论述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其特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群众工作主体的丰富性。如同社会管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样,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尤其要更加重视群众的自我治理、自我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二是群众工作社会机制的多样性。如把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层面的重大举措;把形成科学有效的各种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工作机制;把“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以及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等作为完善联系群众制度的具体工作机制。三是群众工作方法的综合性。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首先,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11](p.25)其次,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11](p.26)四是群众工作渠道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性。比如,当前特别要重视学习和探索运用新媒体、民意调查、社会评估等新型工具拓宽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并发挥对社会舆论、群众情绪的引导和疏导作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标签:;  ;  ;  ;  ;  ;  ;  ;  ;  ;  ;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贡献--兼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_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