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办公建筑的变频多联机暖通设计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变频多联机的安装、应用及技术措施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变频多联机;暖通设计要点
引言
变频多联机组由于具有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和节能性能良好的特性,也随着各个厂商技术的发展和积累,多联机在近几年在办公建筑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即使在基本被传统水冷中央空调“垄断”的超高层建筑,多联机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空间。
由于近年来房地产热的减退,越来越多发展商投资中小型的超高层建筑。对比低层建筑,此类建筑更大,可有效用地;对比大型超高层建筑,又能减少设计施工周期,快速收回成本。而目标群体,发展商也从大型用户,逐步转向到中小企业。
发展商的战略转变,为超高层多联机空调的应用提供新的春天。本文就针对超100米的高层办公建筑变频多联机暖通设计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办公建筑的设计参数:
(1)建筑特点:
本建筑位于广州,建筑高度约140米,分为25层,首层为大堂,2层以上均为办公。因属于超高层建筑,单体内设置了避难层,而为了办公楼层的分区转换,本建筑设置了2层避难层,分别为8层和18层,为多联机室外机的放置提供合适的土建条件,也为合理空调分区提供便利。
本建筑针对用户为中小型企业办公、小个体户、私人投资者等。
(2)人员密度: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规定,高档办公室的人员密度为:8m2/人(使用面积),普通办公室的人员密度为:4m2/人(使用面积)。
可见,我们在设计时要充分把握人员密度这个关键数值,这个数值关系到新风量及空调装机容量,本工程按照6m2/人(使用面积)上限,而应留有一定的富余量,防止某些人员密集型企业进驻造成空调效果不佳。
(3)新风量标准: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办公室的新风量为30m3/(h.人)。
(4)分户室温控制:目前,几乎所有的办公空调末端都有条件实现分户室温控制。
(5)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夏季温度(℃)相对湿度(%)冬季温度(℃)相对湿度(%)噪声dB(A)
办公室 26 ≤65 18 -- 45
(7)24小吋开放:公共区域空调也要24小时运行,办公建筑的空调配置要求是比较高的。下班后公共区域空调停用的办公楼均不能算是甲级办公楼。
2 空调形式的分析
目前常见的空调形式有分体空调、中央空调水系统和多联机,其中多联机又分为风冷和水冷两种。
从投资和运行费用来说,分体空调比较适合较低档次的办公楼。对于开发商来说,可以减低空调的初投资,运行费用通过设置电表计量由小业主承担,物业管理比较简单。但是分体空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存在外立面难处理,新风难以保证,室内气流组织不理想的问题,且无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其他手段。因此,在办公建筑中不考虑采用分体空调。
中央空调水系统常见的冷热源形式有:风冷热泵机组,水冷冷水机组+锅炉;末端形式布:新风机组+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VAV BOX等等。针对本工程,中央空调水系统无法实现分户计费,无法简单实现空调采暖、无法满足加班要求等,对比分体空调和多联机具有较大的劣势。
风冷多联机室外机使用灵活、计费方便、投资适中等优点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本工程,多联机能提供直接的分户计量,可采用一户一空调的设置,更准确实施计费,也满足用户灵活使用、加班等要求;同时分户设置空调也为发展商分期投资提供便利。另外,多联机空调系统对比水冷中央空调的优势在于它比后者能更直接、方便地提供冬季的空调采暖,无需另外增加风冷热泵、锅炉等采暖设备,大大提高冬季的热舒适性,提高办公楼的档次。
水冷多联机解决了室外机布置的难题,但是在冬季,若采用锅炉、市政蒸汽、市政热水等作为热源的话,则冬季的节能性较差。只有考虑采用土壤源、水源等作为热源的话,节能性才能体现。因此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水冷多联机也由于是新技术,投资较大。
下面我们着重就目前应用最多的风冷变频多联机形式予以探讨。
3 风冷变频多联机系统特性及应用
3.1 新风机组的选择
3.1.1 新风机组方式有以下三种:
(1)新风机组采用不带冷源的全热交换器。
(2)新风机组采用带冷源的全热交换器
与(1)所不同的是,全热交换器需要配置带压缩机的室外机,造价高,但是效果更好,适合于高端的办公楼。
(3)新风机组采用带冷源的新风机组
与(1)所不同的是,新风机组需要配置带压缩机的室外机,造价高,效果更好,但是没有热回收的节能性能。但是目前围护结构密封性良越来越好,在排风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新风的实际摄入量很难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会受影响。
针对以上几点,本工程为中小型企业办公出租性质,考虑采用不带冷源的全热交换器作为新排风系统,同时机组采用变频控制,可有效减少部分负荷(部分出租)时的运营成本。新风负荷一般占空调负荷的20~30%,把这负荷分给用户的空调去处理,可减少公摊费用,有效减低租户与物管之间的矛盾。
3.1.2 送风温度计算:
设计采用65%的热回收率。计算如下:
新风量:Q 排风量:0.9Q 换热效率65% 送风温度t
冬季:室内温度,18℃; 室外温度,5℃
夏季:室内温度,26℃; 室外温度,33.5℃
计算过程:
冬季:0.9Q(18-5)X65%=Q(t-5) 求得t=12.605℃
夏季:0.9Q(33.5-26)X65%=Q(33.5-t) 求得t=29.1125℃
夏季热回收后的送风温度为29.1℃,相对高温,故新风应接入多联机室内机的回风箱,经过降温除湿后再送至室内。
3.2 系统分区
多联机室外机放置位置的特点如下表:
根据以上的要求,本工程多联机系统分区如下:
(1)首层大堂多联机室外机放置在首层室外绿化地面。
(2)2层至25层标准层每层的办公区分成两套多联机系统,其中2层至11层的室外机放置在8层避难层,12层至21层室外机放置在18层避难层,22层至25层室外机放置在屋顶。
(3)因本工程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办公出租,故多联机采用一户一主机的方式,方便计费、运营及管理。
3.3 室外机组布置
3.3.1 多联机室外机平面及剖面布置要求如下:
室外机布置(二)
3.3.2 结合本工程特点,在避难层的多联机室外机均靠外立面放置,排风设置导流罩,同侧进风、排风。为提高多联机散热效果,本工程亦采取以下措施:
(1)多联机侧面间距调整至500mm以上。
(2)避难间为大空间敞开的形式,同时避难层四面均有通风百页,以增加空气对流。
(3)百页通风率达到75%以上,不考虑防雨百页。
避难层室外机布置图
3.4 室内机布置的原则
3.4.1 建议室内机与冷媒主管的接管最短。
3.4.2建议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最短。
3.4.3 建议室内机的容量兼顾台数控制和造价。也就是说房间内有多台布置时,单台的容量不宜过小,建议不小于7.1kW,也建议不超过11.2kW。
3.4.4建议室内机送风口优先布置在靠外墙负荷侧,室内进深处少布置风口。
3.4.5标准层的电梯厅区域及卫生间建议设置室内机。
3.5 多联机冷媒管特性
3.5.1 多联机冷媒管长度与系统制冷效率息息相关,过长的冷媒管长度会导致机组冷量衰减增加,降低系统整体能效比。部分品牌的冷媒管配管要求如下表:
可见,各个品牌的特性有所不同,在订货后耍根据实际订货优化原设计。
3.5.2 实际设计中,本工程在标准层考虑设置了4~5个冷媒管井,较多的冷媒管井,除了减少冷媒管长度,也能减少冷媒管井内管道的数量,以方便安装和检修。
3.5.3 冷媒管井布置间距的原则
管井内一般只能平行布置2排冷媒管,且建议稍错开布置,便于检修。见下图:
(1)单组管道的直径φ估算值:
φ=液管管径+液管保温厚度×2+气管管径+气管保温厚度×2+预留量预留量一般为10?15mm
(2)多组管道的布置:
3.5.4 冷媒管保温厚度的问题
根据大金推荐值,冷媒管φ6.4?φ25.4,厚度≥15mm;冷媒管φ28.1?φ54.I,厚度≥20mm。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附录K(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冷凝水管防结露厚度选用表)中表K.0.2-2室内机房冷水管道最小绝热层厚度(按照满足经济厚度和防结露要求确定的绝热厚度),当冷水温度≥5℃,管道≤DN50时,橡塑保温厚度为28mm。如采现场施工确有难度情况下,可只考虑最小防结露厚度,管径φ=38?31.8mm保温厚度为22mm,管径φ=25.4?19.lram保温厚度为20mm,其余管径的保温厚度为15mm(参见图K.0.3-1发泡橡塑材料的最小防结露厚度)。
3.5.5 节能计算
根据本工程最不利环路,机组冷量为14匹(40kW),用电功率为12.4kW,额定EER=3.22,IPLV=5.05。冷媒管配管长度73.5m,具有6个分歧管,等效长度为73.5+6×0.5=76.5m,室内外机高差为31.5m,室外设计温度为34.2℃。查阅相关手册,制冷量为41kW,机组衰减为0.86。实际冷量为41×0.86=35.26kW,实际EER=2.84,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 多联机系统在超高层建筑应用的一些缺点
4.1 初投资比中央空调水系统要高。
4.2 冷媒配管有长度要求,如避难层空间有限,多联机系统难以应用。
4.3 对分户要求严格,分户可改变性低。如发展商想把一个大空间划分成两户出租,那原来的空调系统可能就不满足分户计费和使用的要求了。
4.4 一套多联机系统负担两户或两户以上,如其中一户需要装修空调末端时,该空调系统的其他用户都必须停用空调。
4.5 大空间,如大型会议室、员工餐厅、展厅等,多联机系统不适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变频多联机由于自身具有的优点,在中小型办公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多联机应用较少的超高层,多联机也有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而为了使变频多联机更加发挥其效用,我们就需要对其的暖通设计进行研究,以使多联机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善伟.变频多联机空调机组在医院建筑中的使用状况[J].暖通空调.2013(12).
[2]徐秋生、陈启、许爱民.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探讨[J].暖通空调.2008(01).
[3]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论文作者:林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空调论文; 厚度论文; 机组论文; 新风论文; 建筑论文; 冷媒论文; 室内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