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的特点与数字版权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版权保护论文,数字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3)02-158-03
近年来,在图书出版领域,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把纸介质图书转换成电子图书,使人们可以通过身边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不受时间限制,从成千上万本图书中,查询到需要的资料。网络出版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被国内外出版商看好。
一 网络出版和e-book的内涵
网络出版就是将作者的著作经过加工后通过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以电子文献的形式广为传播(出版发行)。它的实质是拥有固定域名并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实体,以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为介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
网络出版概念和行为是传统的出版概念和出版行为在互联网时代合乎逻辑的延伸。按照一般的理解,出版概念和行为包括三个方面:编辑加工、复制和发行。1997年我国发布了《出版管理条例》,其中对出版活动作了限定:“本条例所称出版活动,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本条例所称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这就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概念和出版活动的界定。同样,网络出版也包括这三个方面:编辑加工、复制和发行,只不过后两者因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与传统出版有了不同的表现。
而"e-book"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e-book,即电子图书,是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换方式的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产物,是网络出版的主流方式。其二,e-book,即是专用硬件阅读器的简称。如国外最早推出的SoftBook和RocketBook等,国内的如掌上书房等。随着PDA和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专用阅读器将变得越来越方便、实用。
相对于传统出版,网络出版的信息传播将变得更快捷更广泛,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出版成本。其优越性具体体现为:(1)资源利用方面。网络出版不需要纸张、油墨,是纯电子化、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2)物流方面。网络出版不需要运输、库存,不需要物流费用,而且库存永远充足。(3)加工制作方面。网络出版的数字内容的更正、修订、改版易如反掌,不需要重新出片、打样、输出、装订等烦琐的过程。对于短版、几乎绝版的图书,网络化的出版、发行方式,显得更加实用、可行。
二 网络出版的外延
(1)网络出版与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电子出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目前国内通行的理解是: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一种,它们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出版物的制作和发行。电子出版的结果是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可以光盘、磁盘为载体,也可以网络为载体。因此,网络出版物亦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类型,与之对应的以光盘、磁盘为载体的是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和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的,即其创作、交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大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而后者的发行要通过书刊发行等渠道。
(2)网络出版与网上发布。网络出版与网上发布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内容服务商(ICP),他们以网站的形式发布信息,进行网络信息服务和传播。尽管对他们的这种网上信息发布行为算不算网络出版目前还存在分歧,但从广义角度来看,网上发布无疑应属于网络出版范畴。从出版的定义和目的来看,出版是促进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活动,出版的目的是将经过筛选整理的信息尽可能快地向用户、读者传播。验之以网上发布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网上发布一般是经过选择的(经过网络编辑筛选加工),并且通过网络向用户尽可能快地传播。虽然表现形式与传统出版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因此,目前的网上发布除了BBS、Email及chat(网上聊天)等少数内容外,大部分可归于网络出版的范围。
三 网络出版的特点
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具有如下特点:
(1)出版物虚拟化。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最大的不同,是其出版物载体为计算机网络。因此网络出版不存在传统的出版物形式,出版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读者提供出版物,读者直接获取利用网络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出版者和读者之间既不需要中间人,也不需要其他媒体。网络出版由于不使用传统的物质载体,所以网络出版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没有物质载体的束缚。在整个出版发行过程中只有信息流而没有物质流,因而大大节约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成本。其次,网络出版只有信息内容的加工,不需经过载体加工、发行等环节,出版时差大大缩短。一经“出版”就在网上即时传播,传播时差下降为0。信息出版与传播时差的大幅度下降,其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同时,网络出版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等的影响,传递迅速,并可时时更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时效和数量,有利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科技文化及时、广泛地交流与传播。在读者需要时,网络出版物也可随时下载,成为具有具体形态的文献。在西方国家,现在已经出现了POD(按需印刷)这样一种出版形式:当读者在网上读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文献时,可通过即时印刷系统很快得到引文献的纸本形式。
(2)出版过程简约化。传统出版由于技术的限制,出版是一种非常繁复的工作,包括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出版的周期一般很长,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即滞后性。而在网络出版中,因技术的进步,出版工序得到极大简化,出版就是选择、加工信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事实上是出版本质上的含义。当一本新的图书或杂志在电脑上编辑完毕,不再需要经过照排、制版、印刷、装订等工序,只需将其发布到网络上,订户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地点,从终端屏幕上读到该图书或杂志的信息内容。这种全新的出版方法也取消了邮局的征订、发行环节,一切都可通过微机屏幕操作完毕。
(3)出版者阵容扩大。网络出版不仅仅是出版技术的变革,而且是出版理念的变革。在网络出版中,传统的出版、出版物等概念都有所改变,出版者或出版商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出版工序的简约化,掌握网络出版技术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出版者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事实上,任何在网上发布信息的人、单位或组织等,都可以成为网络出版者。网络出版者阵容的扩大,不但改变了出版的理念,对传统的出版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挑战。我国对传统的图书、光盘电子出版管理实行审批制,要求出版之前必须送有关部门审批,网络出版的蓬勃发展,使审批制难以推行,因此亟需改革现行出版管理制度,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出版管理体制,以促进出版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网络出版独特的交易特性。网络出版的结果是网络出版物,其购买标的与传统出版物已不相同。购买传统出版物,结果是要拥有信息的载体——书本、报纸杂志、磁盘或者光盘等等。由于网络出版物并不具备物质载体,对其购买主要是为获取对信息访问、浏览的权利,它表现为获得注册权或有关密码等,使购买者能通过浏览器阅读所购买的“出版物”——出版者发布的有关信息。如“中国期刊网”就是出卖其网络数据库数据的使用权,用户获得相应的账号和密码才能阅读有关文献数据。在目前的网络出版中,确实存在大量网站无偿发布信息的问题。表面看来,读者不需为阅读使用网站发布的信息而出资购买,但实际上网站是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网页点击数量,然后以此招徕广告投资,或作为争取投资或股票上市的依据,故其实质上也是一种交易。只是用户可能不再是交易的一方,与传统的交易方式有所区别。
(5)可实现实时性的双向交流。在网络出版方面,出版者和读者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交流,避免出版资源的浪费。读者可将自己的需求意愿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递给出版者;出版者根据用户的需求,迅速地提供相应的书目供读者选择;读者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书后再通知出版者。通过这样的交流,较好地避免了传统出版的盲目性。同时,通过网络交流,网络出版可以实现个性化出版。由于网络上双向交流的迅速性,出版者可以快速地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对所购“出版物”的评价、意见等等,也可以根据其客户的需求,定期地为客户提供其想要、感兴趣的信息。比如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类似“我的XX”之类的个性化服务,使读者不再面对令人眼花缭乱且鱼龙混杂的信息而不知所措,节省读者检索信息的时间。同时出版者也可根据反馈重新制定决策,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四 网络出版面临的障碍
关于网络出版,短短几年,已经历了“e-book旋风”到“忧声一片”的急剧变化。2000年3月14日,美国畅销小说作家史蒂芬发表了小说《骑弹飞行》(Riding the Bullet)。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只发行网络电子版(e-book)、不发行印刷版本的书,由出版商Simom & Schuster出版。这本售价2.5美元的小说,发行的第一天就被下载了40万份。过了约20天,史蒂芬获得45万美元的收入。对此,有评论以美国登月飞行“宇航员跨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跨出的一大步”作比,认为史蒂芬这次成功的网上出版,“是他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图书业的一大步”。从此,网络出版在出版界、IT界掀起了阵阵旋风。甚至有人宣称:“e-book旋风将刮走纸质时代”,微软甚至宣言2008年传统书籍的市场份额将让位给e-book,购买纸质书将成为奢侈行为。然而,2001年风云突变,随着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退潮,亚马逊无法走出巨额亏损的陷井,中国的网络出版也一片悲观,甚至有人断言:中国应对e-book说No。
那么在中国发展网络出版的障碍在哪里?有人归纳为如下几点:(1)网上图书数量太少。(2)消费支付系统未建立。(3)版权问题即防盗版、防任意下载的技术未解决。(4)阅读器分辨率过低、价格昂贵、格式不通用。(5)读者没有在网上付费阅读的消费习惯。我们认为,这几点确实是当今阻碍网络出版发展的客观因素。但是,这是暂时的可克服的因素。最容易得到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如消费支付系统、阅读器品质,随着IT业、电信业的技术进步,银行电子网络系统的发展,都市消费者在网上的支付系统会很快建立并完善,高品质、普通售价、阅读舒适(纸质感、可揉性)的阅读器的出现也已为期不远。网上图书数量的多少问题则与网络出版的发展互为消长,换一个角度看,目前网上图书少也正为网络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读者的网络消费观念,其实是被市场经营方式引导和制约的。人数日趋扩大的上网者,实际上为网络付出了不菲的人民币,只是目前的流向是宽带网公司、电信公司,一旦网络出版找到了合适的经营方式,读者的消费观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其实,更重要的是网络出版如何以精彩的内容吸引读者,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这就像免费电视和收费电视,收费电视和有线电视拥有高比例的观众(消费者),网络出版何尝不可能改变读者的消费习惯呢?最棘手的当属版权问题和防盗版问题。
五 网络出版的数字版权保护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产品的内容的传播,然而无条件的随意传播,又极大地妨碍了内容提供者(作家、电影厂商、唱片公司们)的利益,挫伤他们尝试使用互联网扩展业务的积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明确电子版权的合法性和统一标准,另一方面提出完善和可承受的技术手段,有效地保护文本提供者的利益,同时提供可以匹敌传统形式的数字内容的欣赏系统。对此,出版业和理论界提出了数字版权管理(英文缩写为DRM)的概念,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使电子内容不被盗版,不被篡改,不被非法使用。
数字版权的技术手段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包括:(1)数字内容的保密性,即内容的机密,一般通过对称密钥算法加密。(2)数字内容的完整性,即内容的不可篡改,可分辨。一般通过数字摘要和数字水印来实现。(3)数字版权的描述与验证,即数字版权的权利内容,发放许可,用户身份校验等。一般通过公钥算法和标准描述来实现。(4)数字版权的合法使用,即数字版权的不可复制。一般通过个人身份标识的绑定来实现。(5)数字产品传输的安全,即安全交易。一般由标准的安全传输协议实现,比如基于SET、SSL等等。当然电子商务的各个课题包括支付、身份认证、配送等也是相关的影像数字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基于e-book的网络无形的传输,我们应如何保护数字版权呢?
首先,e-book存在于网上,无论是网上的开架售书,还是免费提供,e-book都必须是不能够非法拷贝,不能够被任意修改,以及不能够无限制地传播,这是保护数字版权的基础。前一段时期,部分网络书店为了吸引更多的点击率,为了创造网站旺盛的人气,制作并上传了大量的e-book免费图书,引起了一些纠纷。所以,如果非法拷贝和随意传播不能够解决,作者总会对e-book敬而远之。
其次,作为作者、出版社和网络书店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精确统计e-book的销售数量,这是数字版权保护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整个e-book产业商务模式的基础。
其三,读者下载e-book后,如果可以被无限次地打印,数字版权一样会受到冲击,在此问题上,按需打印(POD:Print-On-Demand)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网络图书和纸质图书是相辅相成的,在将来的市场上,如果读者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需要的图书,希望获得纸质图书进行珍藏,可以到相应的提供按需打印的网络书店提出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打印、装订,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精美的纸书。
标签:版权保护论文; 读书论文; 著作权法论文; 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