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论文_李金枝

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论文_李金枝

李金枝 南部县第五小学 637300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长期旅程,教学细节就像是沿途的风景点缀,只要用心制造,细细品味,都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画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每一次聆听,每一回领悟,每一段疑惑,其言语,表情,手势动作和情感都是精神成长中的细微之花,而老师们的每一句讲解,每一次启发,每一首赞美,在恰如其分时就能在教育的广袤土地上浇灌出理想花朵.透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我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体验,并对低效化教学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透视;语文教学;剖析;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33-01

一.让问候打开细微处的心门,用智慧把握教学精彩

春风润物无声,但是人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风的柔情。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是一场心灵的追逐。当老师走上课堂的那一刻开始,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或一个无声的微笑,也许随意得漫不经心,也许自然得行云流水,又或特别的准备得像一次合格的表演,这些细微处的表达都可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感染。孩子虽然是稚嫩的,但是只要你把孩子们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真正有情,关心学生们,那么孩子们也定然能感受到,并且愿意接纳你走进他们的心里。

这些细微处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心中有爱,以情动人,更是教育智慧的完美演绎。一个事先备好的教案,并不能帮助你了解孩子们的所有,只有用智慧的双眼和头脑去捕捉教育中的细节,才能打造教学的精彩。就像孩子们在课堂高声耍玩时,一味的大声呵斥和点名教训也许能暂时止住他们的调皮行为,但是也可能会伤害到小孩子们的心情从而排斥老师的纪律教育,从而对长久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老师能够用自己的智慧之心,从孩子们的心理年龄出发,细细观察和问候,引导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并加以说明和启发,使孩子们自己认识到安静听课,学习语文的必要,这样孩子们才能自觉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并养成好的课堂习惯,而不是去屈从于老师的权威,无法真心认同语文学习。所以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从细微处主动关心和体察学生,从而以智慧来打造教学的精彩篇章。

二、重过程,给时间,让儿童在主动参与中发展智能

素质教育的改革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智慧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问不完的问题,学生有答不完的问题,人们似乎已习以为常。在这种貌似活跃的氛围状态下,学生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于学生的智能发展极为不利。

这里,给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是极为重要的。有的教师问题刚提出,多教学生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就让个别学生回答,甚至自己急不可待地抢先回答,一吐为快。试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让学生参与思考的实践,智能的发展从何而来?

我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让学生独立的读读、想想、画画,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学课文的重点部分,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对于教学实践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是对于做人的有用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习惯要“习”然后才能“惯”,所以反复练习是必要的,而且在每次练习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与操作程序。

如在朗读训练中,要培养学生把字读准确,读清楚,把每一句话读完整、读通顺的习惯:学生读错时一定要加以纠正,直到读对为止,并要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读,听完后作出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意义已经超出语言学习的本身,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深远的影响,日久,且能转化为优良的性格、美好的品德,教育家B.罗素就曾说过:“儿童正处在新习惯易于养成的年龄阶段,而好的习惯几乎可以自幼产生部分美德。”

四、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位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学生的群体差异总是存在的,古今如此,中外如此。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扬其所长,救其所短。在这里提倡偏爱差生是重要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差异是智能上的、情绪上的、或是态度上的。但不管怎样,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或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尊重、信任、理解、微笑,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某些长处或闪光点。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本来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读写能力。”可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课堂提问的思考

作为教师,我们每节课都应当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要进一步改进。

1. 要讲究实效。有的问题,要“穷追不舍”,像前面提到的诸如“你读懂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如果学生交流非常粗浅,教师决不能“鸣锣收兵”,而是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再悟,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2. 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应扣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六、从细微处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励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的归宿是学,是学生们的智力和情商的全面发展,是素质的提升和生命的开发。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大的,只待我们去深入挖掘和激励。语文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该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重视细节,从细微处的互动开始,关注学生们的诉求,启发自由的思想,不断深入挖掘,才能带领孩子们走入更为广阔的世界。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家发,刘云生.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李金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论文_李金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