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几点经验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几点经验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一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思想政治论文,企业改革论文,优势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是世纪之交的一次历史盛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展望了下世纪五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五年实践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战线每一个同志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特殊作用、方针原则、根本任务,大家都已经明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认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十五大精神,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也是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的内在要求。具体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广大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五大提出的“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总目标,继续落实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在帮助广大企业职工增强信心、增加动力、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上下功夫,直接为企业的改革和生产经营服好务。

增强信心:一定要看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当前形势下,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过程中,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只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在很大程序上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十五大报告在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之后,特别强调要坚定信心。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人们对机遇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我们应当看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一是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十四大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十四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先后深入上海、辽宁等地的国有企业进行考察,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1996年,江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提出了方针性的意见。十五大报告在强调搞好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有理论上的最新突破。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从推行厂长承包负责制到实行利改税,从二步利改税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机制转换到公司制改造,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革的每一步深入,都以理论上的突破为先导。十五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所有制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观点,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理论方面的一个新突破,必将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有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有关部委在100个企业直接抓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除1户解体、1 户被兼并外,98家企业均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不同形式的公司;各地也先后在2500多家企业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已有一半左右的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城市已由18个增加到110个,试点企业集团由57家扩大到120家。这些试点,着力点都集中在企业制度的创新上,为今后继续沿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一批优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像邯钢、长虹、宝钢、大庆、一汽、燕化、兖矿、焦矿、秦机、三枪、山东电力、大连冰山等大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具有明显的竞争能力。据统计,国家重点抓的300户大企业, 虽然只占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0.44%,而1996年的销售收入占到43.73%, 利润总额占到65.85%,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 各地采取不同方式在放活小企业方面迈开了步伐,一大批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租赁、出售、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寻找到了更为合适的发展途径,焕发了新的生机。所有这些,为国有企业在“抓大放小”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在配套上的保障条件。这些年,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一直是企业内部改革与外部配套改革整体推进的战略,国家财政、税收、金融、计划、外贸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随着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以及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在为国有企业改革卸下沉重的社会包袱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此外,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减轻企业不必要的负担,比如今年下发了关于严禁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的决定。总的说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实有所改善。

增加动力:一定要正确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这实质上是正确判断形势的另一个方面,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要专门列出来讲,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些同志以为,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特别是公有制实现形式方面,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了。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一定要向企业干部职工讲明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并没有也不会因为一个问题的突破而全部消除。

目前,一部分人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经营困难。据统计,明亏和潜亏的国有企业分别占国有企业总数的45%和30%,分别拥有职工达2000万。当然,就每一个困难企业来说都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根据近年来的实践情况看,比较普遍存在的困难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生产的产品积压严重,产销不对路,产销率低下,这主要是由于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造成的。第二,相当部分企业资金不足,负债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到1995年底,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为65%,其中半数企业的负率超过80%,企业富余人员一般占到职工总数的15%至20%。负债率高使企业的利息负担重,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冗员多、负担重使企业难以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第三,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使企业难以开发新的产品,现有产品也往往因为质量没有保证,使有限的市场份额纷纷被进口商品和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至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所占领。第四,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这既与政企不分的旧体制、小生产观念与积习太重相关,也是少数经营管理者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的。

困难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关键是看我们如何面对、如何克服、如何解决。这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把困难和矛盾专门列出来讲的另一层考虑,正确面对困难矛盾,是努力克服和解决困难矛盾的先决条件。对此,应当讲清这样几句话:国有企业发展确实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不能说是“一团漆黑”、“四面楚歌”,总体上看国有企业仍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是体制上造成的困难,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困难,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因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解决的困难;在企业面临种种困难时,既不能丧失信心、畏缩不前,也不能怨天尤人、消极等待,许多亏损企业扭亏增盈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困难矛盾形成的压力变成动力,找到解决困难的突破口,企业就一定会有新生和重振的希望。

转变观念:一定要树立与整个改革和发展形势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改革实践的每一步启动、前进和深入,都是以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突破、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为前提的。哪里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得早,旧的观念突破跟得上,哪里的改革开放步伐就迈得快,取得的实际效果就好。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作出农村改革的决策,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接着又作出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大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这些重大决策,极大地推动了全党思想的逐步解放和改革实践的迅速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在所有制问题上存在的种种疑惑,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某些误解,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改革的深入。针对这些情况,党的十五大对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所有制和国有企业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被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理解和接受,并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实践发展的动力,还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有制观念的转变。这是观念转变问题的核心和重点。一是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过去,我们曾一度认为,所有制越公、越纯,就越先进,越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能表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认为国营经济比集体经济好,集体经济比个体经济好,总想把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变为国营经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要求过高,操之过急,盲目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加上当时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及其它各种干扰和破坏,使国民经济曾走向崩溃的边缘。我们做工作,就是要用这种沉痛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警醒。

二是要帮助职工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做工作,就是要运用各种生动的事实讲清这样一些道理,消除人们担心搞资本主义的种种顾虑。

三是要帮助职工明确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只是国有一种,而有多种。国有、集体、混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这个问题上,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利用能够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开辟多种渠道,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就业观念的转变。在我们国家,就业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渠道。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部分企业破产或被兼并,使一些甚至相当一部分职工下岗;还有一些企业为减员增效、也使得部分职工成为富余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迅速跟上,要按照十五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帮助广大职工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应当讲明白,这是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确实会给部分职工带来暂时困难,但从根本上说,它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而且要讲清楚,即使将来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了,企业真正消肿了,也还会有人下岗,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劳动力需要流动,社会需要一批产业后备军。职工下岗,是对多年来计划经济“高就业、低分配”体制的彻底否定。要让大家消除多年来所受的“一大二公”影响,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国有企业上。要看到,国有企业职工流向第三产业,不是“下岗”,是“换岗”;国有企业职工转到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是工作岗位的变化,工人阶级在国家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基本道理讲清楚,利害关系讲明白,广大职工是能够接受的。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主动协助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为职工多办实事好事。

——分配观念的转变。职工的分配观念,已逐步实现从吃“大锅饭”到实行按劳分配,从实行按劳分配到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转变。十五大报告在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这一分配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允许和鼓励”,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同时强调,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据此,我们应当向职工讲明这样几点:一是国家提倡诚实劳动致富,主张共同富裕,并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保障的。二是允许和鼓励部分人先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以人们应当消除部分人先富起来造成的不平衡心理,消除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属于剥削行为的陈旧观念。三是要引导和激励职工通过诚实劳动早富快富,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以现有的富裕资金投向适当渠道,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

——企业领导体制观念的转变。关于企业领导体制,过去一直讲“三句话”。十五大报告也提“三句话”,即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显然,第一句话是过去讲的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的延伸与发展,这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产物。讲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不再提厂长负责制,有利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企业领导体制。这一点,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从过去“个人负责制”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强化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决策作用。第二句话,字面上没有变,但随着企业改革实践的发展,应当认识到,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一定要在服务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上下功夫,一定要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把企业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战斗堡垒。第三句话,这是我们国家一贯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在企业经过改制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的新情况下,也要让职工明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与工人阶级自觉当好主人,是统一的;自觉当好主人与接受严格管理,也是不矛盾的。

——国有企业发展观念的转变。十五大报告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和办法,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步伐,等等。所有这些,都应当让广大职工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明白、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明确这样三点:一是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改制,能够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各方责任,调动积极性,但它决不是一付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定要在加快技术进步、开发新的产品、开拓销售市场、严格科学管理等多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都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所以不能再“等靠要”,而应主动在市场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三是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认识到国有企业也有一个“死”与“活”的辩证法、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国有企业的破产或者被兼并。

提高素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十五大报告提出了跨世纪宏伟蓝图,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这为企业干部职工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这样的机会,还必须有抓住这种机会的本事。要让大家明白,自己提高了素质,多掌握了一些本领,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都有好处。首先,职工素质好、技术全面,企业整体素质就相应提高,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职工素质好、技术全面,也可以提高职工个人在企业内部的竞争力,增加自己的工资资金收入;再次,职工素质好、技术全面,可以免除竞争上岗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内容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要引导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基本国情,增强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修养,在单位做个好职员,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二是科学文化素质。要帮助干部职工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教兴国”、“科技兴企”意识,积极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岗位技能,强化质量意识,争做技术能手。

帮助职工提高素质,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广大企业和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明白,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最终是企业职工素质的竞争。因此,许多企业采取岗前教育、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多种途径,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这方面的工作,并不一劳永逸的,需要企业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比如各级宣传、文化、教育、劳动、经贸等部门,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方面,也应为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设舞台。近年来,有关部门倡导和组织的中华职业技能比武、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以及上海等地开展的“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活动,对提高广大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素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标签:;  ;  ;  ;  ;  ;  ;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几点经验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