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家教师TPACK水平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案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水平论文,教师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只有将技术渗透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因此,Mishra和Koehler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希望借此将技术融入教师知识结构之中,以促进教师技术整合能力的提高.TPACK是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型、综合型的教师知识体系[1].在该知识体系中,学科内容知识(CK)、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是三种基本元素,而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则是由三种基本元素相互融合而成的复合元素.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名小学数学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确定该教师TPACK的水平,进而提出提升教师TPACK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重庆市A小学的Y教师,他是重庆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本科学历.从教十八年来,Y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多次在市、省级研讨会上作示范课,是一位成绩斐然的专家级教师. (二)研究工具 1.TPACK研究维度 本研究只针对TPACK理论框架中的技术元素以及与技术相关的元素进行研究,即只选取TK、TCK、TPK和TPCK四个元素作为研究维度原因在于,TPACK作为技术环境下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其实质在于描述教师的技术整合过程因此,在对教师的TPACK进行研究时,只需关注TK、TCK、TPK、TPCK四个元素,就能确定教师的TPACK水平. 2教师TPACK水平划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水平的划分[2],本研究将教师TPACK划分为了解、应用、融合和变革四种水平. 处于了解水平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技术的价值和潜力,但或是因教师传统教学习惯的作祟,或是因技术设备的限制,或是因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他们不能或者很少在教学中使用技术.即使在教学中运用了有限的技术,也只能将技术作为黑板的代替品,用来简单地呈现学科内容,只是为了节省教师板书时间,提高教学进度. 处于应用水平的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开始尝试和摸索使用一定的技术来支持教学,并思考使用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技术,能够选用一定的技术来表征、组织和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并且选用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评价方法相配合.但是,他们还不能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和学习者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技术来创建新的教学情境,不能选择合适的技术,并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对课堂进行管理,也不能选用合适的技术开发评价工具,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处于融合水平的教师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技术,能够选用多样的、合适的技术对学科内容进行表征、组织和呈现;选用的技术能够很好地与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相配合;能够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和学习者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技术来创建新的教学情境;能够选择合适的技术,并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来对课堂进行管理;能够选用合适的技术开发评价工具,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等.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已经能够从技术、学科内容和教学法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力求通过三者之间的配合,实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无缝整合. 革新水平的教师能够根据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技术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应用技术表征、组织和呈现学科内容;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技术,从而与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很好的配合;能够根据学科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创造性地设计技术整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能够创造性地选用和设计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总之,处于革新水平的教师,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调整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服务. 3.研究工具的编制 根据TPACK研究维度和教师TPACK水平的划分,设计了用于案例研究的《小学教师TPACK水平观察工具》,该工具主要包括TK、TCK、TPK、TPCK四个维度12个观察点.其中,TK维度包括课件制作水平、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两个观察点;TCK维度包括技术对学科内容的表征、组织和呈现三个观察点;TPK维度包括技术与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结合三个观察点;TPCK维度包括运用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和进行教学评价四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的评定等级分为了解水平、应用水平、融合水平、革新水平,并分别赋予其1、2、3、4分,总分共计48分其中,0到12分为了解水平,12到24分为应用水平,24到36为融合水平,36到48为变革水平.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教师TPACK水平观察工具对Y教师的教学案例——《认识圆形》进行分析,教学案例来源于Y教师参加“重庆市直属小学及市级示范小学教学技能大赛”.因此,该教学案例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Y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TK维度分析 在课件制作方面,课件优劣的评价不仅应涉及教学性方面,而且还应对课件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考察[3].所谓教学性,是指课件能否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3].Y教师通过运用“套圈游戏”的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圆的图片,整体感知圆形;提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播放“汽车比赛”动画,拓展圆的应用可以看出,Y教师制作的课件是能够支持教学过程的.所谓技术性,是指制作的课件要能够稳定运行和灵活控制,即运行的可维护性和易用性[3].Y教师所制作的课件,无论是展示的图像还是播放的动画,都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并且能够灵活控制,操作简单.所谓艺术性,是指课件的图、文、声、像的美感和协调性[3].课件中的字体、背景颜色的搭配等做到了观感舒适;所使用的图片和动画清晰,版面设计简洁,能够做到布局合理,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因此,从整体上说,Y教师制作的课件比较简洁、实用且美观在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方面,Y教师使用的技术主要有动画、投影以及语音设备在播放动画方面,动画流畅且速度稳定;在操作投影方面,操作熟练且效果稳定;在使用语音设备方面,音量适中且清晰.这说明Y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教学中所使用的技术. (二)TCK维度分析 在表征学科内容方面,根据媒体或技术的不同类型,可将技术表征方式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通过展示向日葵、钟面、光盘、剪纸、建筑屋顶等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像,说明Y教师能够借助图像表征来传播信息.通过展示例题,并要求学生辨别以及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这说明Y教师能够利用文字来表征圆的知识.通过播放“套圈游戏”的动画,并采用类比的方式,将可乐比作圆心,将每个人比作圆上的一个点,将每个人到圆心的距离比作半径,这说明Y教师能够通过动画来表征圆的知识可以看出,Y教师能够使用多样的、合适的技术方式来表征学科内容.在组织学科内容方面,Y教师在讲授圆的特性以及画圆的技能技巧时,主要是运用挂图、圆规、直尺等传统技术,并配合语言、板书的方式来对所讲内容进行组织的.因此,Y教师没有使用技术对学科内容进行组织. 在呈现学科内容方面,Y教师多是采用板书的方式来呈现圆的特征和画圆的关键步骤.在整个过程中,仅仅使用课件和投影呈现了圆的练习题、我国古代关于圆的定义以及学生的作品.因此,Y教师只是采用了一定的技术来呈现学科内容. (三)TPK维度分析 在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方面,Y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关于圆的特性的练习题,通过练习的方法,巩固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及其计算方法的掌握.这说明Y教师能够利用技术开发简单的课堂练习另外,Y教师使用了投影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工具,并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画圆过程中操作失误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知识.值得注意的是,Y教师在整个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这说明Y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技术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在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结合方面,Y教师使用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采用一定的课堂管理方法对课堂进行管理,如针对技术展示的内容进行不断提问和单独请同学作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有效课堂管理.这说明Y教师能够运用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引导,从而使课堂管理变得积极而有序. 在技术与评价方法的结合方面,Y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利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利用投影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并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这说明Y教师在运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口头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 (四)TPCK维度分析 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Y教师通过播放“套圈游戏”的动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动画所表征的内容与所学知识有极强的相似性,容易引导学生与所学内容产生关联,从而自然地引出教学主题另外,Y教师采用不断提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得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因此,Y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运用合适的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施方面,Y教师要求学生“边看边用小手画出图片中的圆形来”,并要求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之间的不同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圆的正确定义在这一过程中,Y教师主要使用了直观法、问答法和归纳法通过直观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问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其他已学图形与圆形的不同;通过归纳法总结圆形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从而得出圆的准确定义因此,Y教师所选用的技术能够很好地与教学方法和学科内容相互配合,且教学过程富有启发性. 在教学管理方面,Y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汽车赛跑”的动画后,接着提问“看了动画以后,有什么感想”.在这一过程中,动画的使用主要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请部分同学作答则在于避免课堂的吵杂和无序,进而实现良好的课堂管理.因此,Y教师能够选择合适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积极而有序. 在教学评价方面,Y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来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的.另外,Y教师在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时,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因此,Y教师能够选择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 (五)TPACK整体水平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教师TPACK水平观察工具,对Y教师TPACK的整体水平打分.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标签:课件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观察学习论文; 维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