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制探析

土地承包制探析

张克强[1]2000年在《土地承包制探析》文中指出本文在对土地承包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回顾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承包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剖析了土地承包制改革和完善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对如何改革和完善土地承包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措施,对我国的土地承包制改革和完善将会有所参考价值。 对历史的回顾与分析有利于对现实的把握。本文对土地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探讨了土地承包制取代“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承包制也需要改革与完善。本文分析了土地承包制改革与完善的必要性,探讨了土地承包制改革与完善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缺乏明确而规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土地的细分使规模经营受阻;农用地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的流转机制;农民缺乏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并且挖掘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些根源主要有:“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的积弊尚未完全根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非商品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人口压力过大,农村2亿多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通过对土地承包制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改革和完善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的分析,本文对如何改革和完善土地承包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具体措施。这些具体措施有:明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发展农村土地市场;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本文作者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扬中市、安徽省蒙城县两地的185户农户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比较准确、真实地反映了我国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户对现行土地承包制和土地制度变革的心态进行了分析。

刘付春[2]2009年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井冈山时期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土地所有权论述,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在局部地区逐步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这一思想对今天解决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具有启示作用。

强精锐[3]1996年在《宁夏巴浪湖农场》文中研究表明宁夏巴浪湖农场生产九队党支部带领职工坚持深化改革,积极完善土地承包制,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队职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从1993年起,连续3年没有一家承包户亏损,1995年全队共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79.3万公斤、玉米良种36万公斤。职工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家庭人口净收入2200元。这个党支部的具体做法

李新贵[4]2009年在《处理农民承包地互纠纷问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实行初期,不少地方对土地承包采取的是"肥搭瘦"捆绑抽签(有的地方称"捡勾")的方法承包到户的。到户以后,不少农户为方便生产等目的,相互之间自行达成了互换承包地的协议,特别是山区农村较为普遍。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时间的延长和乡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业人口逐渐增多而耕地逐渐

杨丽娟[5]2011年在《如何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文中指出自1979年起,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实践历程。事实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避免了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偷懒等现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达的今天,土地承包制这一制度本身已成为当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原因之

余娟, 王亚锋[6]2008年在《农村土地所有制发展路径探析》文中提出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股份制作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阶段的过渡性形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必须首先满足土地产权明晰,以及集体组织内经济与行政职能分离这两个前提条件。农村集体产权的明晰在现有制度条件约束下,只能是相对明晰,但这种相对明晰的产权也能满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从承包制向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递进演变中的产权要求。

舒克龙[7]2009年在《完善土地承包制,积极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妥善解决好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各种模式,是当前土地流转中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占绍文, 赵尔奎[8]2004年在《退耕还林的经济学依据和可持续性分析》文中提出制度安排的绩效取决于制度安排与资产价值特征的匹配程度,制度的低效率常常引发制度变迁,即资产价值特征为制度变迁的源动力,而与资产价值特征的最佳匹配为制度变迁的归宿点。这一结论既是退耕还林制度出台的内在逻辑,也是充分解决问题,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理论依据。以此而言,以中央政府为退耕还林资金的主要来源;长期的退耕还林制度安排中必须兼顾到地方的利益;政府实行已到采伐期的人工生态林的"林权"收购制度,是可持续性退耕还林政策得以实现的三个基本制度支撑点。

潘淼, 颜军[9]2015年在《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面临的困境及完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章从对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证分析入手,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法》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并最终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李珊珊[10]2016年在《苍南县耕地抛荒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一直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农耕社会,耕地更是一个国家平稳发展,政治稳定之本,但这个状态在高度现代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当下越来越不一样。特别是在如今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在江浙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耕地抛荒愈演愈烈,导致优质耕地越来越少,粮食农贸依赖外省及外国的进口的情况较为普遍。大面积的农村耕地被抛荒搁置,静待着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拆迁补偿,抛荒现象极其严重。本文将以苍南县耕地抛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苍南县耕地抛荒的现状,影响以及问题,结合全国范围内耕地抛荒的特征,深入探讨苍南县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针对苍南县耕地抛荒问题的解决对策。笔者将从几个方面以浙江苍南为例,展开论述:一、首先介绍本次调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取证的现状等。二、研究分析了和耕地抛荒有关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本文的重点,即以现场走访几个村落,具体调研各村干部,访谈部分务农家庭人员的形式整理并分析了当前苍南县耕地抛荒现状以及抛荒问题带来的影响。四、主要从经济、政策、观念等多角度对影响苍南县耕地抛荒问题引起的原因。五、提出解决苍南县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六、总结全文,引起苍南县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耕地收入低、农村基本设施落后等多方面因素,农村耕地抛荒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和平衡好多方面综合因素,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土地抛荒问题。

参考文献:

[1]. 土地承包制探析[D]. 张克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2].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探析[J]. 刘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 宁夏巴浪湖农场[J]. 强精锐. 共产党人. 1996

[4]. 处理农民承包地互纠纷问题探析[J]. 李新贵. 法律适用. 2009

[5]. 如何加速农村土地流转[J]. 杨丽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11

[6].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展路径探析[J]. 余娟, 王亚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

[7]. 完善土地承包制,积极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J]. 舒克龙.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9

[8]. 退耕还林的经济学依据和可持续性分析[J]. 占绍文, 赵尔奎.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9]. 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面临的困境及完善建议[J]. 潘淼, 颜军. 法制与经济. 2015

[10]. 苍南县耕地抛荒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珊珊. 江西农业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土地承包制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