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剑[1]2001年在《《韩非子》同义词研究》文中指出《〈韩非子〉同义词研究》是一篇对古代专书中存在的同义词进行封闭式研究的论文。作者主张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在对同义词提出定义及确定原则的基础上,以联系同义词群各成员关系的义位为研究单位,运用归纳法、计量统计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和替换法等方法,对书中的同义词的分类、来源、差异类型和时代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本文对先秦词汇研究、对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战国晚期的词汇系统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作者给出了研究古代汉语同义词的严式定义,确定了同义词群各个成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分析《韩非子》同义词群所使用的方法;第二章是“《韩非子》同义词的形成途径”,指出了《韩非子》中的同义词群通过何种途径而聚集成一个词汇系统的;第叁章是“《韩非子》同义词的分类”,从语音、语义和语法叁个角度来对《韩非子》中的同义词群进行分类,从中也可以看出该书所反映的战国末期的同义词的一些特点;第四章是“《韩非子》同义词的差异类型”,作者从聚合、组合和使用频率叁个角度对该书中同义词群各个成员的差异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五章是“战国末期同义词的特点”,这是作者在前文分析及参考了《吕氏春秋》等专书词汇研究的基础上并跟现代汉语同义词群对比得出来的。
邓宏[2]2007年在《《韩非子》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韩非子》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在中国政治、哲学和语言等各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着作。它作为反映战国末期词汇面貌的重要着作之一,其语言资料的研究价值是十分可贵的,并为我们进行古汉语尤其是战国末期的词汇的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词汇的同义关系是词汇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种类聚关系。本文在借鉴前贤今人研究成果以及现今专书同义词研究的部分结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的科学理论,对《韩非子》中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和描写,并对具有共同义位的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梳理归纳。重点研究了《韩非子》单音节动词同义关系构成、义位之间的异同、词的组合和聚合、词义的引申演变,利用训诂材料和其他文献资料对单音节动词的同义关系进行辨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客观描写与理论总结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韩非子》中单音节动词同义词之间的内在差异及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的形成原因和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程[3]2016年在《《韩非子》语言文字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重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已掌握的文献资料,将《韩非子》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整体上分成五类,并指出《韩非子》句法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仍存有不足之处。
刘桃翠[4]2007年在《《韩非子》语言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这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简述了《韩非子》的成书过程及内容。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韩非子》语言研究的专书及论文,并对其中一些专书和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叁、总结以往《韩非子》语言研究所涉及的方面和相对的空缺。
田颖, 许巧云[5]2014年在《21世纪以来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综述》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成果颇丰,涉及范围广,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同义词研究蓬勃发展的趋势,取得了很大进步。同义词界定标准趋向统一,古汉语同义词辨异方法也逐渐系统化。同义词研究成果涌现,大多集中于单音节同义词研究,而复音节同义词研究尚显不足,如中古汉语复音同义词研究目前还较少涉及。
车淑娅[6]2004年在《《韩非子》词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重要文献之一,其语言颇具上古汉语的语言特点;《<韩非子>词汇研究》是一篇对古代专书词汇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论文采用共时描写、历时比较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书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一部专书的词汇研究与同时期的整个词汇研究之间,是点与面的关系,而一部专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是有限的,因此,论文的研究虽然立足于《韩非子》,但又不囿于《韩非子》,一般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材料,在充分利用《韩非子》材料的同时,根据需要,也兼顾同时期其它典籍的有关材料,如《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必要时还上溯《韩非子》之前、下探《韩非子》之后的重要作品中的有关用例,以便使相关结论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 论文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韩非子》的词汇,有丰富汉语词汇史专书词汇研究之价值。此前的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多以经书为研究对象,对子书重视不够,即便是研究《韩非子》,也总是把研究重点放到《韩非子》的哲学体系、思想结构、版本异同、篇章真伪、文字音义的训释等上面,而对《韩非子》词汇的研究价值认识不足。论文首次把研究重点确定为《韩非子》中的词汇,用词汇学的研究方法代替了以往训诂学的研究方法,融理论探讨与研究实践为一体,在研究《韩非子》词汇的基础上,也试图对诸如复音词、同义词、反义词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目的是为上古汉语断代史乃至整个汉语史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韩非的身世和《韩非子》的传世情况,论证了《韩非子》词汇的语料价值和研究意义,提出了专书词汇研究的叁维方法论。第二章,“《韩非子新校注》校读”,对《韩非子新校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作了简要的校补。第叁章,“《韩非子》单音词举例研究”,首先对《韩非子》单音词的面貌进行了描写利分析,列出《韩非子》单音词表和《韩非子》字表;再以《韩非子》“不、弗、勿、毋、非、未、无;之;请;种、殖、树、艺”等单音词为例,论证了“汉语词汇用法的明确和简化趋势”、“词汇意义演变促成句式结构演变”等观点。第四章,“《韩非子》复音词研究”,第一次对《韩非子》复音词作了系统的描写与分析,列出《韩非子》复音词表,并专节描写分析了《韩非子》中比较典型的同素异序复音词现象。第五章,“《韩非子》同义词研究”,对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总结与分析,将古汉语同义词定义为:“处在共时层面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某个义位上有相同的含义且词性相同,它们就是一组同义词。”列山《韩非子》同义词表,并对《韩非子》同义词进行了分类辨析。第六章,“《韩非子》反义词研究”,第一次对《韩非子》反义词进行了全面描写与分析,列出《韩非子》反义词表,对《韩非子》反义词的类型、来源、对应关系和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和总结。
呼叙利[7]2006年在《《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文中提出古汉语同义词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池昌海先生的《〈史记〉同义词研究》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为配合古代汉语的教学,以辨异为主要内容;后期开始转向专书同义词研究,通过系统地对某部专书的同义词进行精细地描写,搞清这部专书词汇的同义聚合关系。专书同义词研究属于断代词汇研究,但能给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重视上古汉语、轻视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重视单音同义词研究、轻视复音同义词研究。这种状况是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的。 《魏书》是中古时期一部很重要的史书,词汇量大、词汇面广、断代性质确定,但是长期不为学者重视,至今还未有对其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以《魏书》的复音同义词为研究对象,选取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复音同义词共一百叁十多组,进行微观研究,以了解中古汉语复音词、复音同义词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复音同义词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综论部分,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针对目前的现状,指出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从“词汇古今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复音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强调进行复音同义词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提出复音同义词研究的叁个原则,即“平行性原则”、“语境验证原则”和“语素考释原则”,并分别探讨这叁个原则的词汇学依据、内容和适应性。第叁章,简单介绍《魏书》的语料性质、史料价值、版本和词语研究的价值等问题,并指出在《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过程中,坚持“一个意义相同”的同义词观,坚持“共时和历时相统一”及“言语和语言相统一”的原则。第四章,主要从大型辞书编纂、现代汉语复音词溯源和深化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叁个方面,探讨《魏书》复音词、复音同义词研究的价值。第五章,指出《魏书》复音词、复音同义词的特点,从合成词的构成语素和结构关系两个方面划分复音同义词的语义类别和形式类别,并主要从新词和旧词角度探讨复音同义词的来源。 下编是例释部分,分为叁章。第一章具体研究名词性复音同义词,第二章具体研究动词性复音同义词,第叁章具体研究形容词性复音同义词。例释的主要目的是从微观认识《魏书》复音同义词的客观面貌,以便在此基础上探讨有关复音同义词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微观研究主要是辨别同义词组内部成员的新词、旧词、新义等状况,为以后进行复音词的历时替换研究做准备,而不以辨异为主要目的。 本文所研究的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的合成词。
李素琴[8]2002年在《先秦几组同义词辨析》文中提出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积累了很多资料,但有的研究成果只笼统地指出在长达数千年的汉语发展史中某几个词是同义词以及它们的异同,并未明确地指出它们在哪一时代建立同义关系以及在各语言发展断代中的不同情况,也就是较多地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而对同义词的共时性注意不够。本文从同义词特有的共时性特征着手,对几组较为常用的同义词在先秦十叁部代表性着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穷尽式的研究,必要时还作了数量的统计,试图较为全面客观地比较几组同义词在先秦的异同,为古汉语学习、研究及古籍整理与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古汉语语义学的探讨。
唐德正[9]2006年在《《晏子春秋》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晏子春秋》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较为重要的传世文献,其语言有着十分鲜明的口语色彩,一定程度反映出战国中后期的语言特点。对《晏子春秋》的词汇面貌进行系统的研究将会对汉语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对《晏子春秋》词汇研究做的一次初步尝试。本文运用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词汇学理论,把共时描写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晏子》词汇进行全面而有系统的研究。 全文分六章对《晏子》的词汇进行讨论:绪论、《晏子春秋》的词汇构成、银雀山汉简本与传世本《晏子》词汇的比较研究、《晏子春秋》的复音词研究、《晏子春秋》的同义词研究、《晏子春秋》的反义词研究。本文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又有自己的新发现。通过对《晏子》作为专书词汇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晏子》反映出的某些汉语词汇现象,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理论概括,得出了汉语词汇发展中的某些规律。 第一章介绍了《晏子》的相关背景以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着重回顾了从语言学(主要是词汇学)角度研究上古汉语专书以及《晏子》所取得的成果。 第二章讨论《晏子》的词汇系统概貌,着重讨论了《晏子》的基本词汇和方言词汇。《晏子》的基本词汇有1096个,占《晏子》全部词汇的33%,这一比例与先秦其他文献比是相当高的。《晏子》的基本词汇中,名词501个,动词339个,形容词199个,其他词类57个。我们对《晏子》的基本词汇作了进一步分类,并对其中一些词语进行重点讨论。我们通过与《公羊传》《方言》等的对比,找出了《晏子》中的几个较为确切的方言词语,并对其逐个进行了讨论。这些方言词语反映出《晏子》的口语色彩。 第叁章我们研究了《晏子春秋》的复音词。除去人地名等专有名词,《晏子》的一般复音词共有896个,其中名词525个,动词231个,形容词130个,副词3个,连词6个,语气词1个。按结构方式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共有886个。单纯词11个,合成词880个,另外有4个词结构不明。合成词中,复合式合成词854个,其中,偏正结构353个,联合结构399个,述宾结构83个,主谓结构11个,连动结构5个,简缩结构1个,介宾式1个(另宾介式1个);重迭式10个,
宁燕[10]2007年在《《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搜神记》中动词的同义词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互证、计量统计、替换等方法归纳出具有相同义位的275组同义词,并对这些同义词的差别类型、呈现的关系格式、形成途径、及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文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关于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我们在此部分中主要论述同义词的界定、同义词的确定原则以及同义词的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搜神记》动词同义词词组列表。我们把《搜神记》中同义的动词分组罗列出来,并归纳出相同义位。本文对同义词的构组采用了比较严格的方法,首先是把书中全部实义动词列举出来,并把意义相关的词语进行分组,然后再根据“比较互证”等方法对每组中的词语进行具体的考释,从而找出真正具有同义关系的词语,总共找出了275组同义词。此部分比较重要,后面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叁部分是《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的差别类型。这里我们没有对同义词进行全面的辨析,只是对其同义词的差别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第四部分是《搜神记》中动词同义词的同义关系格式。在对《搜神记》中意义相关的动词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连用、互用、换用是同义词经常出现的同一关系格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同义词都呈现在这几种格式中。第五部分是《搜神记》中动词同义词的形成途径。我们通过对同义词的分析,发现它们主要是通过词义引申、新词新义的产生、方言词进入通语等途径形成同义关系的。第六部分是《搜神记》中动词同义词的特点。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了《搜神记》中动词同义词组所具有的几个特点:1、同义词组中出现大量复音词,而且这些复音词大部分是并列式的;2、同义词组中出现很多新词新义; 3、同义词组中出现很多口语词; 4、同义词组中的词的地位是不平衡的。第七部分是从《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看《汉语大词典》中对词语词义的晚收和失收情况。在对同义词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义词组中的一些新词新义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首引例证偏晚,还有“废”的“妨碍”义和“爱念”这个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没有收录。这说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词汇的研究还不完善。
参考文献:
[1]. 《韩非子》同义词研究[D]. 王宏剑. 厦门大学. 2001
[2]. 《韩非子》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研究[D]. 邓宏. 内蒙古大学. 2007
[3]. 《韩非子》语言文字研究综述[J]. 李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4]. 《韩非子》语言研究述评[J]. 刘桃翠.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
[5]. 21世纪以来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综述[J]. 田颖, 许巧云. 泰山学院学报. 2014
[6]. 《韩非子》词汇研究[D]. 车淑娅. 浙江大学. 2004
[7]. 《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D]. 呼叙利. 浙江大学. 2006
[8]. 先秦几组同义词辨析[D]. 李素琴. 苏州大学. 2002
[9]. 《晏子春秋》词汇研究[D]. 唐德正. 山东大学. 2006
[10]. 《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研究[D]. 宁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07
标签:中国语言文字论文; 同义词论文; 晏子春秋论文; 古汉语论文; 韩非子论文; 汉语大词典论文; 描写方法论文; 读书论文; 魏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