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是平行的。教师的参与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建构、学生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设置、学生参与的引导、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以及全面地关照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学习发展的乐园,让学生的在一种自由氛围中接受文化。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笔者认为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巧妙处理课本图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生物教材以大量生动、鲜艳的图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本知识。复习教学中,在巩固学生知图、填图、画图基本能力的基础之上,本人注意引导对课本上的图像加工处理,形成以图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那么,如何处理课本的图像呢? ①注释:让学生在插图旁边注明各部分名称、重要功能,主要特点及有关变化数据等,使图文并茂,促进知识形象化。②发掘: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包含的各种知识,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块,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③扩张:指导学生以图为核心,促进知识的活化和发散。④比较:让学生把课本前后有关联的图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区别与联系,使图成为知识比较和发散的载体。⑤增加:复习时引导学生增加某些图中的知识容量,加大图的载负量,促进知识的融洽。⑥改造: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发散的需要,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图形加以改造,或由复杂变简洁,或由立体变平面,或由单一变综合等,促进图与知识的内化:例如把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画到一个细胞中,形成信息流和表达的“流水线”;为突出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一次画出一株绿色植物、一片绿叶、一个叶肉细胞和一个放大的叶绿体。⑦变迁:指导学生对图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进行变迁、迁移,促进思维的开放的发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对动物亚微结构图可变化为:口腔上皮细胞→肝细胞→(线粒体较多)→胰岛细胞(具分泌功能)→小肠绒毛细胞(具吸收功能)→神经细胞(传到兴奋)等。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教学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科学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探究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探究在生物学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探究性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多种方式,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是探究,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也是探究。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景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探究。既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又让他们体验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其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另外还有许多知识点与哲学、数学等学科相关。因此,生物教师在搞好本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科间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科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综合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的要求是:具备对一些生物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测,设计可行性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其三关注生活、贴近生活、提高应用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命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有一重复观点“科学上很多的发明和创造,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进。”生物学是研究生活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物所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给生物教师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联系生命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变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为活生生的现象,使之产生亲近感,从而感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论文作者:张灵叶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生物论文; 知识点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