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县、市高校,逐步推进高职教育--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_大学论文

大力发展县、市高校,逐步推进高职教育--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_大学论文

大力发展县市级大学,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前移——关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大力发展论文,中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县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过于集中在少数中心城市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批经济发展快、人口密集的城市或地区,这些地方没有高等院校,使当地缺乏研究开发力量,难以就地培养急需人才,使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缓慢,竞争力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资源这种分布不均又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成本过高、阶层差距逐渐拉大、城乡间社会断裂、区域教育壁垒;大学生“农村包围城市”,城市人才拥挤而农村人才“空壳化”;农村部分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上学困难。

本文通过考察目前我国县市级大学的现状和特点,透过其业已取得的成绩来探讨县市级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探寻“高等职业教育前移”这一事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问题。

一、我国县市级大学的现状

我国县市级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家港市(1986年原沙洲县更名为张家港市,隶属于苏州市)投资创办了沙洲职业工学院。作为教育部公布有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沙洲职业工学院成了我国第一所县市级公办大学。相较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县市级大学的前进之路显得步履沉重,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的已经创办的县级大学,不到10所。主要有:1、江苏的沙洲职业工学院;2、福建的泉州光电信息学院;3、江西的樟树江西航天科技学院樟树生物医药工程院;4、山东的潍坊科技职业学院;5、江苏的南邮吴江职业技术学院;6、浙江的义乌工商学院;7、广东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8、湖北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福建的福清大学等等。

县市级大学发展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而之前处于精英教育的阶段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倾斜于培养少数精英专业和精英人才,而县市级大学难以受到政策上的眷顾。

其次,创办大学要求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其有能力创办大学的县市还是少数,从仅有的几所县市级大学基本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现实就一目了然。

再次,县市级大学从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学科设置等方面一直在跟随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补充,由于其自身发展仍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示范效应尚未形成,同样延缓了它的发展和普及。

二、我国县市级大学的特色和优势

(一)区域分布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仅有的几所县市级大学中,除了湖北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江西的航天科技学院樟树生物医药工程院之外,相对集中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诸如珠江三角洲、江苏省、山东省等地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具备了创办县市级大学的经济基础,加之当地高校资源匮乏,产、学、研链条不健全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高素质专业人才紧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促使当地以培养高级技术人员为目标的县市级大学应运而生。以潍坊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山东半岛经济圈的形成,其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49位的寿光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优秀的高职高专人才。

(二)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导向,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

专业是市场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县市级大学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寻找市场、瞄准市场、依托市场,依据市场积极合理地设置专业,不断加强优势专业,打造精品专业,培育新兴专业,紧跟市场的结果必然吸引相关企业对急需人才的关注和吸纳。

(三)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县市级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承担起了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角色和任务。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对于实用型人才来说,专业特长变得异常重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倡开展“扬长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扬人所长,在同一专业中实施几套各不相同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特长来选择。

(四)实现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就业率较高

同大中城市普通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相比,县市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火爆已成为各地人才招聘会上的亮点。为了实现学校的高就业率,县市级大学采取了学校培养同用人单位需要对接的措施。主动扩大与企业的联系,签订协议,让企业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程的全过程,加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课时,学院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让企业说了算,必要时采用订单式培养。

三、县市级大学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我国的县市级大学在有限的舞台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国目前的县市级大学多数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但是由于其中多数高新技术开发区处于小城镇或县市级城市,当地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同时大中城市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就业预期比较高,不愿意到县市级城市来发展,且普通高校精英教育的定位使其专业设置分工不细、针对性不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有余而上手实践能力较差。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县市级大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例如,泉州光电信息职业学院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上海、苏州、深圳、东莞等大中型城市,进入上海光学集团、TCL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深受用人单位的重视及好评。目前,已经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向该院预定100多名2007届的毕业生。

(二)降低了教育成本,更多的农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乃至大城市的高层次转移

县市级大学教育成本的降低使得原本上不起大学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乃至大城市的高层次转移创造了条件,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转化为人才转移行为,促进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水平发展。

(三)大学文化的成形在相当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对周边县、乡、镇、村文化环境的优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伴随着县市级大学的创建,大学文化也随之逐渐形成,并且通过与周边城镇的文化互动作用于所在城镇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引领当地城镇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将城市文明不断地向农村传播,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四、对县市级大学创新的建议

县市级大学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缺陷和问题,阻碍了它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这其中有政策上、经济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办学理念的创新不足。县市级大学要进一步创新,需要县市级大学的舵手们与时俱进地对外界办学环境和自身特色优势进行深刻的再分析,根据现实情况积极调整办学思路,更新办学理念,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深入挖掘自身尚未发挥出来的潜力,开创县市级大学的美好未来。

(一)确立办学主体地位,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要正确处理政府管理职能与学校自主办学之间的关系,确立县市级大学的办学主体地位,并且在政策上予以适当的倾斜。首先,政府不应参与某个学校的具体管理,要使高校真正地成为办学主体,同时不断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其次,高等学校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国家必须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从宏观领域规定教育大市场的竞争规则,保证各高校在人才市场和教育市场中公平竞争。再次,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要充分利用政府部门视野的宽广性、长远性,合理规划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预防市场可能带来的片面逐利、无序竞争现象发生。

(二)积极探索开放办学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开放办学的新模式,打破学校与其外部之间的原有界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采取各种形式与企业、公司合作办学;聘请有技术、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实践教学的教师。要积极利用民间资金办学,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创办县市级大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如潍坊科技职业学院走在了前列。从2001年以来,该院先后与荷兰、乌克兰、印度、韩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在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合办企业、教师引进、教材购入、互派留学、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

(三)进一步开拓专业设置,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县市级大学作为同农村具有天然联系的高校,必须进一步开拓专业设置,将与农业相关的课程和专业纳入学校学科设置的范围。

县市级大学更要打破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开拓更多的授课形式。例如,通过一些短期培训的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知识存量,从而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人力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要积极打破过去单一的录取模式,针对人才培养特点,多元化录取学生

从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带头人的目的出发,由当地乡村推荐和选拔一些优秀的农民代表,可以免试入学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上也要适当考虑农村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当地培养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农民成为农村干部。同那些从综合类院校选调到基层农村担任干部职务的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由县市级大学培养的农村干部同当地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当地的现实情况也比较熟悉,利于开展工作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五)与本科、研究生教育接轨

目前,县市级大学多为高职性质的大学,而读本科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才标准。家长、考生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总处在受人轻视和歧视的地位的高职、大专。因此,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前移”,可以逐步实现高职、大专与本科大学的接轨,使中专与大专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机会继续深造,可以把以前所修学分带到大学,补至四年制,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例如,泉州光电信息学院在高职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长春理工大学和石狮兴达集团再度合作筹办长春理工大学泉州学院,实施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这将为高中阶段的毕业生实现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六)把县市级大学建成中国特色的社区大学

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单位是县,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县,无论是组织管理体系,还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质,把一个县界定为一个社区,称为县市级社区,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我国在创办社区大学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区、县率先进入了小康社会,有些开始着手组建社区学院。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城市社区大学,设在大中城市,培养对象是市民,提高市民素质,以2003年1月创办的浙江杭州社区大学、2005年5月创办的江西宜春化成社区大学、2005年6月创办浙江金华社区大学为代表。一类是农村社区大学,设在中小城镇,培养对象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以创办于2006年12月7日的海南省石屋农村社区大学为代表。

因此,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在总结二十多年以来创办县市级大学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背景,同时积极借鉴美国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普及县市级社区大学的概念,将县市级大学建成中国特色的社区大学。

五、大力开办县市级大学,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前移,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前移,大力开办县市级大学,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县市级大学注重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应明确县市级大学属于与普通高校并行的应用型技术型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市级大学不是隐藏在普通高等教育里边,不隶属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应用型技术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两个体系是并行的,但到一定层次以后可以有立交桥,可以是互通的,上了高职以后可以上本科,可以上研究生。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主要就业地也集中在大中城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大中城市,所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大中城市难以大量接收,而急需大量实用型人才的县市级以及广大农村又难以吸引来。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问题,必须改变办学思路,把高等职业大学前移,逐步向市级城市、经济状况较好的县办职业大学,改变目前大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状况以拉近求学人员与学校的距离,降低上学成本。目前,我国教育优质资源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均衡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障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前移”主要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冲突和矛盾。

创办县市级大学,实现逐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前移”,其战略意义在于:有利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有利于满足地方对实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充分利用人才,激发创新能力。

注: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资助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研究”(项目号2006社科研字559号)的主要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大力发展县、市高校,逐步推进高职教育--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