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
郑祖强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以民为本传统思想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发展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的发展三方面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渊源,并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部分,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对民本思想进行了革新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的问题,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更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深刻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文化的精髓。
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渊源
1.对以民为本传统思想的发展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民为本又称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对其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发展阶段。关于民本思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商代,从《史记·夏本记》中就可以看出商周时期已经出现惠民思想,特别是周灭商后,周公提出“敬德保民”的观点,这是民本思想的发端[1]。
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百家争鸣之后民本思想逐渐成熟,孔子提出“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2]孟子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更加重视民的作用,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提倡重视人民的力量。
唐朝时期,唐太宗《贞观政要》中的《君道》一篇以民水君舟的思想时刻提醒自己和大臣们亲民、重民、爱民、安民,这一系列存民思想使唐代国力鼎盛、万国朝贡[4]。
宋代张载提出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5],以及明清时期黄宗羲的“民主君客”思想,都强调需建立君民之间平等的关系,体现出民主思想的萌芽,实现民本思想质的飞跃。
据了解,大自然家居新总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南方智谷”。作为从“制造”转型为“智造”的全球化代表企业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风口下,大自然家居借势科技创新、人才汇集、交通枢纽等多重集结,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全球化发展,引领家居行业迈向新征程。
以人民为中心理论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实现了民本思想本质上的飞跃,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国家与社会的主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同样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封建社会中君与民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不复存在,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中心。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草原》这一课时,文章重点描绘了草原优美及壮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愉悦心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在学生进行实际阅读前,还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找出文章中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段落;(2)思考一下这些描写景物的句子及段落描绘出草原怎样的景象。学生带着教师的提问去阅读文章,常常会用心沉浸到课文阅读中,并且探寻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生找出句子与段落后,教师可对词语及句子进行讲解,这样可让学生准确掌握草原特色,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自商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封建社会末期,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民本思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但这种民本思想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本质上无法解决民本与君本的矛盾,虽然在国家基础上实行民本位,但在统治层面则是君本位。二是,由于没有与民本思想相配套的一系列体系,民本政策只能依靠君主,成为封建统治的附庸与工具。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在封建专制制度中,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虚伪性,并不是真正地为了人民。
2.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发展
第一,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突显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及历史创造者的身份,是一种人民史观。人民的实践活动就是历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人民的实践活动正是产生物质资料的基本动力,因而,人民也就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其次,物质决定意识,人民的精神意识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实践方式决定的。意识对物质又存在反作用力,一方面,人民创造的物质资料可以提升人民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精神财富又能改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将物质财富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最后,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由于人民掌握着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能够通过不断地进行改革巩固社会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国家管理。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重视人民的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充分重视人民的地位,以及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将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当前具体国情相结合,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上进行理论创新、丰富与发展,更有利于发挥我国人民在国家发展中的实践力量,把人民之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凝心聚力,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一步,只有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贫富差异、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终价值指引,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最求的目标。
第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早在青年时期,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在人的自我意识中,人只能实现抽象的自由,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人才能得到解放,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费尔巴哈从宗教本质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中的人。马克思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建立实现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主线与最高指引。
从商周时期到明清,虽然民本思想取得了重大发展与质上的飞跃,但由于封建社会的性质,导致民本思想无法冲破固有的局限,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内部资本市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出现的一个新兴的学术名词,在美国第三次并购浪潮下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横空出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就是由于这些集团是企业的出现而出现的。
3.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的发展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民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因此,为解决新时期的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人民的期望,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8]。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是突然出现的,经历了几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实践才最终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就提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重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这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伟大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阶段,邓小平延续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改革的理论指导,寻找促进改革、推进发展的伟大力量,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时刻强调在制定发展方针与开放政策时,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方位关注人民的现实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时刻警惕脱离人民的危险,时刻坚持在工作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9]。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着重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延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至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理论创新的结果。
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借助资本的驱动,产业结构的跨界融合成为新的通道,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
第三,世界文化交融现象明显。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产生了文化多元的现象。不同文化之间通过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互动实现平等对话,借以建立一种可以共享的知识资源体系成为发展趋势[11]。同时,随着一些西方文化理念进入中国,一些敌对势力鼓吹私有化,一味吹捧西方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否定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非常危险和错误的。
第二,世界经济体系重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自2010年开始,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位。金砖五国中的印度、巴西等也因融入世界全球一体化,获得快速发展。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频频使用关税武器,2018年,挑起中美贸易战,不仅新兴国家受到影响,欧盟、日本等国也受到波及。国际经济贸易版图正在被改写。
此外,也请张校长帮忙,代我们向高三的各位老师以及食堂的各位叔叔阿姨表示感谢。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与默默支持,我想我们2014届的学生们也不会如此顺利地毕业。
第一,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局面终结,共产主义被认为已经终结。中国在总结和吸取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选择了改革开放和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并且在各方面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用事实打破了一些西方学者所谓“历史的终结”的断言。世界政治格局也从美苏争霸的两极逐渐发展到“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更强调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国际事务中的协调能力[10]。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枝、根、叶、茎等营养器官来进行育苗的方法。虽然没有性细胞的参与,但是这些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分生能力、嫁接生长的亲和力,当条件适宜时,就可以生长成为独立个体。
2.国内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特别是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使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强调加强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广大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各项问题。
第一,自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当代领导集体更是聚焦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着力实现把我国全面建成适应于新时代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新时期,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有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紧密联系,携手奋进。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加强党风建设,维护党员形象,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进。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推动力量与创造力,凝聚人民集体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党的执政目标、国家的发展需要,更是人民的生活期望。
第二,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相应地发生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已替代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再到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升,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但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依然存在短板。因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并顺应民心,体察民情,在以人民为中心理论指导下,制定出一系列提升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新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的生活愿望。
三、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解决了封建的专制制度中,民本思想的虚伪性,以及为君服务、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问题,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实现了民本思想本质上的飞跃,成为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民本思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与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靠民执政、为民执政,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唯物史观深深地扎进中国文化与国情中,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上的伟大成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意识不够强 很多青年教师没有切实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环境中,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2],是因为他们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培训较少,对于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教学应用意识不强。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17(12).
[2]礼记[M].胡平生,张萌,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33.
[3]荀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51.
[4]刘沣娇.浅谈人民中心论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成果[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5).
[5][宋]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16.
[6]吴向伟,张晗.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J].红广角,2018(4).
[7]卢震.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双重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视角[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2).
[8]郑国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理探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6).
[9]黄爱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再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4).
[10]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
[11]周延云,李永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5).
On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eople-Centered Socialism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Zheng Zuqiang
(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People-centeredne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of people-centeredness from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raditional people-centered thinking, in the classic works of Marxism and i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analyzes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evel.
Key words: new era;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ople-centeredness”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7-0013-03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7.005
收稿日期: 2019-06-10
作者简介: 郑祖强(1989—),男,河南固始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师清芳]
标签:新时期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福建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