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能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的,发展的内涵是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的定义为:“在不违反相关的教学原则及规律的条件下,教师通过付出较少的精力与花费较少的时间来获取比原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并顺利完成本学科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强调学生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教师树立成本意识、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教学质量水平。在追求“有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样更有效”。同时,要求教师对现有教学时刻处于“不满意”的审视状态,不断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有效教学展开讨论。
一、教学理念有效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同时,要用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1.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自身教学角色的转变
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有效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应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无尽的关爱,在生活中也应该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而且要富有感染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新。
2.教师要用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诸如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自学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高中阶段这些现象尤为突出。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我们知道:数学课本中包含的很多概念较为枯燥,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内容的难度也有所加大。因此,部分学生逐渐掉队,并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时,学生就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愿望是能被人欣赏。”因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赞许的语言鼓励学生;用欣赏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
3.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是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由于学生的天生资质存在差异,教师如果采取统一的硬性教学标准,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不达标”的不良后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智商较高、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自我施展空间。在讲课之前,教师要首先为学生指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那些能够自己处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就不宜过多参与指点,只需适时地为他们指出学习的有利方向即可。当然,对于这些具有智力优势的学生,教师还应较多关注其思想品质,以防其骄傲自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反,对于那些天资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重视对其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耐心地给予其更多讲解、指导。教师要通过因材施教使处于各个思维状态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较好地完成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二、教学方式有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二要实施引导型教学策略;三要注重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四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有效的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应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置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情境,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都过于强调题海战术,结果使得他们都身心俱疲却未能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教师应自觉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采用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笔者采用实例设疑导入法,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笔者指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0.1毫米×230=107 374 182.4毫米=107 374.182 4米。学生对此感到惊诧,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笔者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教师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及良好的教育机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实施引导型教学策略
实施引导型教学策略是教师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措施。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这样会使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其思维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新的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由教授转向指导。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例如,在“和差化积”系列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不必像以往的教学流程中那样在板书上一步步地给学生讲解推导过程,之后留给学生大篇的笔记去记忆。而是只需提供给学生几个最简单的原始公式和最终所要推导出的新知识公式,剩下的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只需在学生思路处于“山穷水尽”之时加以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中对新知识自然而然地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同时,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的也会因此产生或多或少的成就感。
3.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它能使抽象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与灵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满足,便于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图像的立体展示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当然,多媒体技术也不能过多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组织分组合作活动,实施分层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以“听”相配合。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良好方式。教师开展分组合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加强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在试卷讲评课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捆绑考核和奖励机制。让每个小组就试卷上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时,学生可将未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与其他小组互动,最后再开展测试。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身为教育者,我们应认真贯彻和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最终达到学生成绩与教学业绩的双丰收。
论文作者:王,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情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