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结构模型分析——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为例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模型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随着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1] [2],R&D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武器[2]。与旧经济企业相比,新经济企业将技术创新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4]。但技术创新是无序的无法预测的过程,它依赖于创造、灵感和运气[5],因此导致很多企业陷入创新消耗战[6]和创新两难困境[7]。尽管有20世纪的创新经验,我们仍然无法确却把握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甚至无法预测到最后创新是否成功[3]。因此企业必须在实施最好的、最大胆的创新方面进行综合权衡[8]。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通过实施产品和技术创新战略有效管理创新[9]。
在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靠资源高消耗、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而不是靠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其技术竞争力的薄弱日益受到关注。库珀认为新产品技术战略是高绩效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三大基石之一。没有战略的产品创新活动犹如一场没有军事战略的战争,这样的活动没有方向、没有指导,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9]。很显然,假如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来有效管理创新活动,而它的竞争者却做到了,那么它的竞争者将获得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
2 假设的提出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义、分类、作用及不同产业战略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就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而言,比较被认同的划分方案是安索夫、弗里曼等人提出的: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创造性模仿战略。学者们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对高新技术产业[10]、信息产业[11]、中药产业[12] 等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问题分别作了相关研究。周亚庆、项保华及邱皖森、方世建等专家学者还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作了理论探讨。但多数学者仅停留在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理论分析,而很少通过大规模调查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实证分析,对于企业家在技术创新战略实施中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以及创新模式选择、R&D与营销部门合作对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作用的实证研究则几乎没有。本研究中,技术创新战略是指对包括企业家识别创新机会,分配创新资源,选择创新模式并协调R&D与营销部门之间合作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所进行的整体战略性规划。
2.1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决定要素
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力量。自从萨依在《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两书中第一次提出企业家职能是将劳动、资本、土地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以来,经济学家们围绕企业家的创新职能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13]。其中,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和企业家创新的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论断受到广泛推崇[14];马歇尔则主张企业应依靠企业家敏锐的洞察力、统率力、创造力来选择生产要素以形成高效率的生产方法[15];彭罗斯认为,企业家的作用是适应市场环境的对外机能与有效地组织企业内部资源的对内机能统一的结合点,它起到了推动市场与企业组织两者联动的创新作用[16];彼得·杜拉克更是呼唤企业家要将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结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17]。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对技术创新作用的精辟论述表明,企业家不仅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倡导者、组织实施者,更是激励者和协调者。企业家不仅通过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决策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还通过对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协调R&D与营销部门的合作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产生间接影响。我们将通过如下三个假设进行验证。
H1: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越好。
H2: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技术提升三种方式结合越密切。
H3: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R&D与营销部门的合作越密切。
2.2 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是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等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彼此有差异,但差异不是绝对的,三者之间具有一些共性,而且具有互动性,三者的选择还与企业家特质及偏好有关。当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或者企业家具有风险规避倾向时,企业创新以模仿创新为主导。通过模仿创新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并逐步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创新模式,企业要突破技术瓶颈或超越竞争对手也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当自主创新为主导的企业技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时,企业可能以模仿创新代替自主创新,或者通过企业家的关系网络,与其他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创新来解决企业遇到的复杂的技术难题。总之,企业家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三种模式的混合,只不过以哪种模式为主导有所不同,但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并根据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动及时调整创新模式的主导战略。三种创新模式的优化组合将有利于技术创新战略的成功实施,本文通过H4假设进行验证。
H4: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这三种技术提升方式的结合越密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越好。
2.3 R&D与营销部门合作是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前提
随着竞争的加剧及创新的不断深入,创新风险性越来越大,创新失败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技术创新的失败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内R&D与营销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性[18]。R&D部门认为产品的科技质量是关键,以为质量可靠的产品就能吸引购买者,很少关注营销部门的销售情况或营销部门关于市场需求的预测,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使企业蒙受损失。营销部门则可能为了提高销售业绩,盲目追加营销活动的投入,而很少了解购买者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向R&D部门提出建议,从而削弱了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反馈作用。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的组织者,在R&D与营销部门之间矛盾的协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家应以自己特有的素质,敏锐地察觉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子,识别和利用适应本企业的促进因素,为R&D和营销部门搭建沟通的桥梁,推动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使企业R&D成果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为此,我们提出了H5假设。
H5:R&D与营销部门的合作越密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越好。
在理论综述及访谈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的据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本文通过检验以下五个假设对技术创新战略框架进行结构模型分析。
3 数据收集及样本描述
3.1 数据收集
我们用以分析的数据是通过与中小企业高层经理的访谈及相关的公开资料获得的。在进行大规模问卷访谈之前,我们先选取20家企业进行小规模访谈,访谈之后进行了预检验工作。预检验说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比较合理,但问卷中问题的措辞、排列顺序及布局方面有些不足,在对预检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之后,开始对浙江中小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访谈。我们随机选取了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乐清市、永康市的200家企业进行调查,经过筛选后共有160份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80%)。利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检验测量条款的信度得到α值为0.86,是符合要求的(一般α>0.7即认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访谈调查结果具备较大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杭州市、宁波市主要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而乐清市和永康市主要是传统产业包括低压电器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五金行业等。行业覆盖面广可以提高我们调研和研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160家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程度高,产业相对比较集中,块状经济明显,有助于提炼特定行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特色。
3.2 样本描述
访谈历时一年多,访谈对象中有62.1%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经理助理,其他的都是企业内重要部门的经理。企业规模的选择有所差异,其中52.17%是小规模企业,企业雇员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47.83%是中型企业,企业雇员数超过500人,年销售总额超过1000万元。为了便于比较研究,我们将企业划分为三类:综合型企业、专业化企业、利基企业。其中,47.82%是高度综合型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品种齐全,部分企业甚至跨行业经营;26.09%企业是专业化生产企业,专业生产某一类产品或零配件等;其他的是利基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大企业放弃或忽视的但有很大利润空间的小规模市场需求。访谈的企业中,只有17.39%的企业是近五年成立的,有30.43%的企业已经开业6-10年,其他企业经营期都在10年以上。就产品生命周期而言,只有8.69%企业的产品处于成长期,其他企业生产的都是成熟期产品。表1列示了这些企业的基本情况。
表1 访谈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数 所占比例(%)
总数 160 100
企业规模 小型企业[1] 84
52.17
中型企业[2] 76
47.83
企业类型 综合型生产企业 76
47.82
专业化生产企业 42
26.09
利基生产企业42
26.09
企业寿命 1-5年
28
17.39
6-10年 48
30.43
超过11年84
52.17
所处生命周期阶段 成长期 14
8.69
成熟期 146 91.31
注:1企业雇员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2企业雇员数超过500人,年销售总额超过1000万元。
4 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对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如,库珀(1984年)对影响企业成功创新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其专著中对经理如何实施新产品创新提出明确的概念和意见[19]。通过比较日本企业中R&D实施企业与非实施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并对R&D与企业生产率进行回归分析,日本学者Motohashi得出企业技术参与度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关系的论断[20]。Dwyer和Mellor研究发现五种不同的创新战略对企业成功的影响没有太大差异,但特定的创新战略适用于特定的产业和市场[21]。创新战略对绩效的作用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环境变化,制度支持及政治关系网络[22]。国内研究如,万迪昉等在分析战略杠杆与核心能力的供求及匹配关系基础上,进而借用经济学中的基本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作出分析[23]。唐若维等从产业宏观角度和企业微观角度,分析了在我国医药工业由仿制向创制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过渡时期,技术创新战略的指导性意义。
鉴于篇幅的限制和本文研究的侧重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仅作了简单分析,如表2所示。表中三个指标是用五刻度(从低到高)法进行衡量。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战略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绩效,包括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技术创新项目的赢利能力及与竞争者相比较而言企业的创新成功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创新投入,可以更好地把握创新机会,可以根据企业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总之,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表2 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Mean Std.Deviation
与竞争对手相比较,本企业的技术水平 3.83 0.778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赢利能力 3.65 0.935
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企业项目成功率3.57 0.843
5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结构模型分析及结果说明
5.1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结构模型分析
笔者通过运用SPSS11.0和AMOS4.0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五个假设进行验证分析。技术创新战略框架包含了“企业家重视”、“创新方式选择”、“技术部门与营销部门合作”、“技术创新战略”五个结构性因子。对这五个因子的分析如图2所示。在AMOS分析中(图2、表3),模型的x[2]/df为1.102,低于建议值3(卡方值愈小,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越理想,但卡方值易受到样本大小之影响,故以卡方值除以自由度的值来判断比较理想);而良好拟合指数GFI值为0.976,规范拟合指数NFI值为0.967,修正NFI拟合指数IFI值为0.997,比较拟合指数CFI值为0.996,均与理想值1相去不远(GFI、NFI、IFI及CFI等值愈接近1,表示模型的适配度愈佳,实际上0.90及其以上的取值表示模型拟合较好);平均平方残差的平方根RMR值为0.043,也与理想值0相去不远(RMR值是残差之变异数共变量平均值之平方根,反映的是残差值大小关系,其值愈接近0,表示模型的适配度愈佳,实际上0.05及其以下的取值表示模型拟合较好);而RMSEA值为0.068,也与理想值相去不远(RMSEA值为0.1及其以下的取值表示模型拟合较好)。由于整体模型的各项适配度统计值(goodness of fit statistics)比较理想,因此这个框架模型是合理的。
表3 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AMOS模型指标值与建议值比较
x[2] df
x[2]/df RMR GFI NFI IFI CFIRMSEA
建议值 <3<0.05
>0.9
>0.9
>0.9
>0.9
<0.1
实际值
1.10211.102 0.0430.976
0.967
0.997
0.996
0.068
注:1.**表示P<0.01;***表示P<0.001;2.本文RMSEA以不超过0.1为可接受值
5.2 假设检验结果说明
5.2.1 企业家重视程度与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图2、表3),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两者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44,且统计检验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H1。企业技术提升三种方式结合程度与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的关系假设是合理的,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44,且统计检验显著,从而假设H2也得到了验证。实证结果(图2、表3)也表明,技术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程度与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是相关的,两者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28,且统计检验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H3。假设H1是从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直接作用入手,而H2、H3则验证了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间接作用力。从H1、H2和H3的AMOS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与接受访谈者的感受是吻合的。95.6%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家在有效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的地位很重要,其重要性五刻度衡量的平均值是4.48,标准差为0.846,也就是说,企业家能力及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以下数据可以对此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
第一,69.5%的受访者同意“企业家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最大”这个问题,26%不同意,余下的认为不确定。在160家受访企业中,多数企业家同时是最大的控股股东。60.9%的高层管理者曾经从事过技术研究工作,有的至今仍是企业技术骨干。这些具有技术背景的企业家我们称之为技术型企业家。很多学者已经对技术型企业家和技术型企业家能力作过研究。Foo所作关于技术型企业家的社会化的报告中建议将技术型企业家的社会化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4]。
第二,当被问及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时,多数受访者(78.26%)认为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成功的第一决定因素;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计划实施次之;根据环境和信息反馈不断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再次之;得到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研发中心,营销部门,生产制造部门,财务部门等)的配合,及有保证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分别是排在最后的两个决定因素。
第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三个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当被问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的来源时,47.8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家才能是首要来源,技术和成本优势与企业家才能优势基本相当。营销紧接其后,人力资源优势、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社会关系、政府政策等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它们的作用远不如企业家才能显著。很难想象没有了优秀的企业家,中小企业将何去何从。
5.2.2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这三种技术提升方式的结合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图2、表3),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这三种技术提升方式的结合程度越高,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两者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41,且统计检验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H4。这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情况、技术交易市场的发达程度紧密相关。技术主导型社会中,企业往往陷入“原创与模仿的两难困境”,因为原创与模仿各有优劣。这种两难困境蕴涵着如何管理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这个重要问题[25]。原创与模仿的两难抉择关键在于开发新技术与利用现有技术两者之间的选择。确定性、可预测性、回报的可知性、快速收益性是利用现有技术选择的突出特征,而与开发新技术相伴随的是风险性、不可预测性、回报的不确定性、收益的长期性[26]。但就企业长期发展而言,开发新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通过模仿企业可以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可能成为下一轮的创新者[27]。但仅仅模仿而不创新的企业只能达到次优均衡,并将永远落后于竞争对手;相反,仅仅创新而排斥模仿的企业将陷入高实验成本,低回报的境地。因此在原创与模仿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正是为什么多数企业选择原创与模仿相结合的原因。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干”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28]。企业必须顺应潮流,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合作以掌握更多的技术创新外部资源。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这三者的有效结合将极大地促进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研究结果(表4)显示原创和模仿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与企业的类型无关。但合作创新的选择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差异却很大,高度综合型企业比专业化企业和利基企业更注重合作创新。这与Muffatto和Panizzolo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的研究表明综合型企业更倾向于和产业内外的其他企业合作,通过合作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市场份额[29]。当然他们对于合作对象的选择也是比较慎重的,一般都是选择与本企业相当,或比本企业更优秀的企业,或至少在某一项技术上比本企业强,这样才能通过合作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
表4 企业类型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关系——ANOVA分析结果
高度综合型企业
专业化企业
利基企业
F-value Sig.
(n=11) (n=6)(n=6)
原创型技术创新战略 4.454.834.33 1.727
0.203
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 4.364.674.83 1.995
0.162
合作型技术创新战略 4.553.672.33 16.721 0.000
注:显著性差异P<0.05
5.2.3 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密切程度与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图2、表3),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越密切,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效果越好,两者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是0.31,且统计检验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H5。成功的创新要求企业技术实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一直以来,很多研究都强调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紧密合作,以便通过多样化产出降低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营销在企业新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提供顾客需求信息,参与产品市场定位和产品推介决策等[30]。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脱节成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创新成功的障碍。我们收集的数据表明有25%的受访者所在企业注重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他们企业往往是新技术或新产品的领先发布者;而那些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合作较欠缺的企业,技术创新很难成功,企业往往因为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而浪费大量资源。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以提高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效益。
6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结构模型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三个结论:(1)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与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其决策机制有关。中小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企业家是最大股东,企业的决策特别是技术创新决策往往是他们说了算,因此企业家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市场机会的把握能力,市场机会抓住了企业才有生存的希望。(2)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这三种技术提升方式的有效结合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管理。对这三种创新模式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的合理分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与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市场机会及技术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3)技术研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密切合作是技术创新成功的有效途径。在变化纷纭的社会中,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或技术研发部门的任务,也是营销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全员参与创新将是创新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面对当前顾客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速度要求的挑战,企业仅依靠企业家个人或部分专家的创新活动已很难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满足顾客的全方位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实现如下五个转化:(1)从专家创新向集体创新转化,创造人人争相创新的良好的集体创新氛围;(2)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化,着眼于发挥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员工自觉创新提高企业业绩;(3)从员工分散创新向全员协同创新转化,实现“1+1>2”的协同创新效益;(4)从着眼于组织发展的创新向着眼于组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创新转化,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5)从局限于职务创新向与跨职务创新相结合的转化,通过职务与跨职务创新的结合,在最大范围内激活全员创新潜力。
注:本文英文初稿曾在2004年波特兰工程技术管理国际会议(PICMET' 04)上宣讲。笔者在英文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从而形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