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行业的收缩与创新_批发零售业论文

批发行业的收缩与创新_批发零售业论文

批发业的萎缩及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合理、高效的商品流通体制至今尚未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批发萎缩。所谓批发萎缩,是指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作为流通体系和市场网络中心环节的专职批发商,逐步丧失了原来固有的商品资源、渠道资源和市场资源,其地位一落千丈,经营陷入困境。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自1986年以来,我国国有批发商商品销售额每年以100亿元的幅度递减。形成批发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

1.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伊始,就打破了以独家经营“三固定”为特征的商业批发组织体系。但由于宏观管理层没有对生产、批发、零售体制的变革统筹考虑,没有真正重视批发业的发展,“三多一少”模式的提出对改革传统的批发流通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提法本身不够科学和严谨,形成了在商品流通中盲目减少批发环节,甚至不要批发环节的错误导向。

2.政策调整的影响。一是“拨改贷”的实施,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在由享受国家无偿拨付资金改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后,一时无法适应沉重的利息负担;二是增殖税的改革,国家对商业批发企业由按毛利额的10%征税,改为实行17%的增殖税,仅此一项,国有商业批发企业综合税赋平均增加50%,同样经营批发业务,个体、私营企业大部分实行定额包税,税赋要比国有企业轻得多,税赋不平等使国有商业批发企业经营上困难重重。

3.批发业自身不适应市场变化。主要表现是:在思想观念上,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较深,向市场转轨困难且速度缓慢,未能在新形势下重新给自己科学定位;在企业规模上,我国批发业基本上处于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批发环节多的状况;在经营方式上,大多数企业仍拘泥于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不活,坐商等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在管理水平上,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领导不多,存在管理粗放、管理手段科技含量低、管理层次不高等问题。

4.生产企业和零售商避开批发商直接交易。基于确保产品的销售主导权和降低费用的愿望,生产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力图控制市场。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工业品的自销率已达70%以上。与此同时,零售商由于销售规模扩大,为了减少流通环节,也纷纷向生产厂家直接进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批发商的职能作用,引起了批发萎缩。

批发业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商品流通体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由于批发萎缩,影响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流通信息不畅。由于批发萎缩,流通主体分散,流通规模小,使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弱化。这就造成生产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消费动态和消费需求变化,从而使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零售商面对众多并不适销的商品也无从选择,从而使商品组织与消费需求严重错位。总之,商品流通中的信息不畅致使商品的产销衔接率偏低,商业对生产的促进与协调作用减弱。

2.流通秩序混乱。由于批发萎缩,生产企业和零售商避开批发商直接交易,百家经商、多头插手,这就必然使偶然性、随意性的交易活动蔓延,给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混乱。

3.流通规模缩小。从理论上讲,大规模的批发交易是社会交易关系的集中与综合,这种集中与综合给零售商带来更大的选择商品的自由,也使生产企业进行大量销售成为可能。由于批发萎缩,这种社会专业化分工形成的优势大大削弱,商品流通缺乏公益性和时效性,流通规模大大缩小,而生产企业和零售商设立的批发机构,终因规模过小,难以取代批发业发挥应有的作用。批发萎缩造成流通规模过小的状况,不能实现我国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改革格局,最终制约了商业产业整体功的发挥。

4.流通费用增加。衡量商品流通渠道合理与否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低成本,二是高效率。由于批发萎缩,多头分散的流通主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通过批发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存储的集约化实现流通费用的节约,造成流通效率低下、流通费用增加。大量生产资本进入流通环节,形成生产企业自销比重过大、批发机构重复建设。而零售商涉足批发领域,同样要在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上加大投资,这就牺牲了社会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流通费用的节约,具有明显的不经济性。同时,由于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弱化、不稳定的购销关系以及频繁变动的市场结构,又给交易者寻找市场机会的工作带来困难,需要支付高昂的信息成本,这又大大地增加了流通费用。

事实上,只要存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只要在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之间存在各种结构性矛盾,批发业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这种必要性就越突出。发达国家的实践就是有力的证明。在美国,商人批发商的销售额占整个批发销售总额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50年代中期为40%,80年代则维持在54%,与此相适应,商人批发商的销售总额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批发业还很落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关键是解决批发萎缩,从国家到企业都应重视批发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积极探索批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速实现从传统批发向现代批发的转变,走改革创新之路。

1.切实重塑批发业的主体地位。①在指导思想上,要克服“三多一少”模式的局限,从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多层次大市场的出现和多元化大流通这样的高度,认识现代批发业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优势,建立以批发业为主要支柱的新型商品流通体制。②在政策支持上,国家要帮助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卸包袱、清障碍。对于政策性亏损所形成的历史包袱,同样应以一些特殊政策予以解决;对于一些确有前途的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实行一些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在税赋上,应予以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平等待遇。③在制度保障上,国家应建立起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综合型的宏观调控体制和比较完备的市场法律体系,为批发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探索批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主要的是批发业要围绕生产、零售体制的变化而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转轨,积极探索与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法,主动衔接新形势下的产销关系、购销关系、批零关系,全方位为生产、零售服务,在与生产企业、零售商的融合中寻找发展之路。同时,还应立足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而农村零售网点分散、规模较小、交通相对不便的“国情”,在农村发展批发经营,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批发企业尤其是国有批发企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努力发展批发业的规模经营。发展规模经营,关键是提高批发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资产的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是提高批发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最适宜组建以大型批发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把相关联的批发企业联合起来,以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或者组建以大型批发企业为核心的联合若干批发、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发挥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或者在改革重组过程中,通过企业兼并、投资参股、资产授权经营或股份制等组合而成企业集团。有条件的,批发企业还可向综合商社方向发展,这不仅使其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有利于开发国际市场。

4.大力推行现代批发经营方式。改革传统经营方式,发展现代批发经营方式,是我国解决批发萎缩、发展批发业的最现实的道路。①积极创办物流配送中心。以配送形式,既完成物流职能,又完成批发职能,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零售业连锁经营。这是近年来欧美国家比较流行的批发形式。②大力推进和完善总代理、总经销等经营方式。这是当前国际上普遍适用的现代批发经营方式。我国批发企业在推行这种经营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代理商品时,不仅要抓名牌商品,更应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二是在处理和厂家的关系上,要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注重长期行为;三是有条件的批发商,可采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充当生产企业的总代理、总经销。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积极探索开展经纪人、定牌监制等多种经营方式。

5.加快实现批发业管理现代化。现代批发业根源于当代市场经济,根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管理技术。因此,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石,加快实现批发业管理现代化,是发展现代批发业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商流方面的定货、发货、结算处理,信息流方面的情报收集、分析、传递,到物流方面的货物进出库、分拣、分类、包装等,都应大力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提高批发业的现代化与自动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批发业的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只有加大批发组织内部结构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所形成的批发流通结构才能是一种优化的结构,由此形成的批发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支柱。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解决批发萎缩,发展现代批发业,都必须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冗员、债务等各方面的包袱以及产权、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前提下,国有商业批发企业才能真正具有走向市场、创新批发经营方式、发展现代批发业的内在驱动力。因此,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改革,再造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竞争格局的新型国有商业批发企业,是我国批发业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标签:;  ;  ;  ;  ;  

批发行业的收缩与创新_批发零售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