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 李文涛 魏明奎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南灌区管理处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对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当加强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在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现代数字技术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贯彻现代数字技术,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监测和控制,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增加经济效益,保证我国水利事业能够稳定、健康。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水利施工;管理应用
1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1.1高投资,长周期
水利工程建设从建设的规模来看,属于大型的建筑工程,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同时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监督管理,这些都会增加工程施工的资金投入,并且延长工程施工周期。水利工程建设的位置多数是偏远的山区,交通非常的不便,施工材料和设备在供给和运输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施工的投入增加。相关的部门应当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减少工程建设中成本投入。
1.2施工人员多,技术人员多而复杂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爆破、防水等高技术要求的作业,投入相当多的施工人员。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员有着不同的工作职责,因此,需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班组划分。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其他的技术工种,如果施工过程中管理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比如员工之间的冲突、施工工序出现差错等等,造成工程施工周期的延误。
1.3工程涉及工种、项目多
现代的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多种专业协同工作的工程,在工程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任务,相对的,也就有着形形色色的工种,在施工过程之中,不同项目还需要交叉、配合、平衡工作,这类工作对于工程的管理方面有着极高要求,如果管理不善,就可能因为工序紊乱,工程进度受到影响,甚至会由于工种间的原因引起工程的质量问题,最终给整个水利工程建设带来巨大问题。也就是说,工种的调度必须有序而且合理,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的重中之重。
2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2.1进行全过程技术管理
根据传统的经验和实践表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即预应力锚固技术、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以及坝体填筑施工技术。而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技术已经得到了全新的智能化、自动化的更新调整。例如,在GPS定位技术的加持之下,施工单位能够以更高效率、更高精度完成测量作业。又如,在CAD技术的帮助之下,包括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等内容,能够以更为简便地方式呈现,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方案的可操作性、可调整性也因此得到了较好地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GPS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
GPS数字技术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之中,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意义价值最大的一项信息化技术。不仅在设计阶段具备突出的作用,在工程监理上也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和价值。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上,即使初期测得的数据产生一定的偏差,也只能在后续施工上加以检验和评测,容易造成施工进度的延误以及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隐患。而在GPS技术的加持之下,能够切实第一时间发现测量错误,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
GPS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人造卫星对地面信息捕捉,相较于人工检测拥有更强的准确性,能够最大化降低因为人工原因造成的工程失误。同时,在测得数据后能够第一时间回传至施工单位,在计算机的辅助之下做到自动化处理分析数据,为企业的设计以及检查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调整,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
2.3对施工影响因素进行预警监控
水利工程的施工影响众多,主要表现为地质环境变化和气象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养护不及时等,也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基于水利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应通过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利用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预警监控体系,准确找到各方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并对安全风险进行密切监控,将安全管理提前化。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地形模块、矢量地图、工程分部模块等,还可以对各模块进行叠加,实现对各方面施工影响因素的全面监控。在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在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三维模型,再现工程实际情况,整合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资料、设计图纸、施工计划等各方面的信息数据。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明确主要施工影响因素,对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防控或规避措施,全面降低施工风险。
此外,还可以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U={U1,U2,……,Um}和评价结果集V={V1,V2,……,Vn},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建立权重集A={a1,a2,……,am},采用模糊综合评判Bi=Ai×Ri确定风险评价结果,并进行即时告警。
2.4实施数字化班组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包含大量技术工种,对施工班组的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由较高要求。在水利工程导流、围堰等施工项目中,还需要进行各专业的交叉施工,需要做好班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根据计划施工顺序,合理划分工作面,避免班组间的施工产生互相干扰。采用数字化班组管理方法,将直线式管理和矩阵式管理有机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对施工作业面的科学部署和灵活管理。
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可将班组管理信息汇总生成动态管理文件,方便管理文件的归类和整理,为项目参与方的数据利用提供方面。从而提高班组之间的沟通交流效率,降低班组之间的作业冲突。在此基础上,引入PDCA管理方法,利用指标管理方法对各班组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督促各班组改进施工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水利施工管理水平。
2.5完善监督管理系统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的潜在威胁和危险比较多,施工技术非常的复杂,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因此,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提高监督管理系统运行效率,采取远程监控措施和无线传输技术构建完善的、全面地监控网络,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和进度,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现代数字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借助监控系统中的摄像功能,放大摄像图象,搜集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和不合格施工等现象,保证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地规避施工安全事故。
2.6加强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是施工班组人员和技术人员。项目施工中存在很多的辅助施工措施,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对比较复杂,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合理安排和协调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班组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协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实现管理模式的合理分类和有效整合,借助矩阵式管理方式实现技术人员和核心班组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采取直线式管理方式加强渠道开挖和管道安装等班组管理,促使其实现规范化。采取这样的方式开展水利施工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其灵活性。如在信息的整理工作中,采取数字化文件代替纸质文件,开展双向存储,提高文件整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借助相关计算机技术生成动态管理表格,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调整和管理,结合工程施工的标准做好检查工作。
结论
水利工程在不断的发展,目前的水利建设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数字管理化技术的帮助,不仅仅是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更是因为数字化管理技术带来更高效、精准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对整个工程施工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知识,2017(17).
[2]付体江.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4):119~120.
论文作者:张永,李文涛,魏明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班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数字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论文;